金融严监管下的潮汐涌动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3喜欢:3

金融从业者和投资者低估了这次金融严监管的威力,大部分小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和理财业务都会衰亡,需要仔细检查下你的资产是否存在小银行和第三方财富公司,即使是招商平安光大民生等大股份银行之类的理财产品,也要仔细看底层资产是什么。

上一轮严监管是2017年,当时是大量p2p公司暴雷的开始。这次会是什么?

现在跌下来了,可以多说几句,去年中央国资委要求各家央企回归集团主业,退出大量投资标的,而且加强了业务监管,新增参股难度加大;所以去年这类公司都是清仓退出的状态。

去年国投系PE清仓式减持寒武纪,并未看到监管发函,因为钱都是几个部和地方政府出的。还有国新投资减持中特估,钱上交财政。突出“金融报国”。

至于全面严监管对a股,肯定是创业板、中小板等成长类指数继续承压,这些公司的“成长”都是靠二级市场融资扩张,可以理解为牛市他们能融更多钱扩张更快,进入熊市就很惨了。

历史上成长股的牛市都伴随着金融监管的“鼓励创新”,需要再融资松绑。金融监管边际收紧苗头起源于2021年,目前是大幅加强阶段,详见《中国市场的2021年评级》。

但这也为逆向投资者带来机会,这种成长类公司的估值在熊市会被压缩得很低,泡沫也散去,此时仍有价值的公司,将是下一轮牛市的明星,参考18年的欧普康视凯莱英等。

目前证监会的金融严监管工作范围已经从21年的财务造假到现在的市场操纵,只能说监管强度在持续增强,最近抓人旧账都翻回到17-19年,如果再彻查一次上一轮牛市的操纵和勾兑,市场会是什么反应。

这是个大洗牌的时代,大概率要让抗风险能力弱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待上市公司付出代价,让他们离开牌桌。很多人从去年期待大刺激,详见《维持八月前看淡市场,最大误解是刺激政策》,但现在看起来决策层依然很克制。

最近半年行情很差能听到各种机构还有上市公司的抱怨,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很多主体都是之前顺风期通过大幅激进加杠杆,违背客观规律得到的繁荣地位,现在只是还债的时候,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私募。

2016-2018年小票熊市,灭了多少2013-2015年资本派系和隐形大鳄,现在都隐退过日子去了,有些自嘲现在做个大散户逍遥多了。

这次呢?看起来情况比当时更复杂,“上市公司应退则退”。

如果以上对您有启发,欢迎点个关注、“在看”和转发。

$上证指数(SH000001)$ $*ST正邦(SZ002157)$ $隆基绿能(SH601012)$

全部讨论

01-21 22:39

01-31 18:53

牛大佬,麻烦发了融资余额的图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