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周末用几个小时的时间,看了《学习之道》这本书。

作者乔希.维茨金是美国传奇国际象棋大师,9岁获得美国全国象棋冠军,13岁获得象棋大师头衔,有一部好莱坞电影《王者之旅》即是以乔希为原型拍的。纵横西方棋坛十年之后,乔希又开始研习太极拳,并且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拳冠军以及世界冠军头衔。

光是看书名的话,这本书看起来像是教授学习方法、实用技巧那一类的畅销书,其实不是。这本书更像是乔希的自传,用他学习象棋的经历作为开篇,以获得太极拳冠军的一场关键比赛作为结尾,学习之道,在乔希追求技艺精进的整个历程中慢慢浮现,用作者的话来说,“我所擅长的既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

自省

乔希有一个很关键的素质,从幼年开始便具有强大的自省意识,这让他能专注于自身潜能的极度挖掘。

“我学的很快,并对正在经历的成长过程着了迷。从12岁起,我就一直写周记,记下自己的象棋学习心得,不断观察自己的心理变化,现在,我对太极亦是如此。”

这种自省意识,帮助乔希在学习的过程不断突破自我,拓展自己的思考边界。

“我对于意识、象棋和太极的着迷,对文学与大海、打坐与哲学的热爱,所有这些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完全融入某项活动,挖掘自己思维的潜能。”

方法

“学习数字以摆脱数字,学习形式以摆脱形式。”乔希的这个方法其实不新鲜,类似我们熟知的卖油翁的故事,无他,唯手熟尔。通过对基本原则的深度理解,对基础技能的反复练习,让其深深扎根,无须特地思考,达到把技艺融入潜意识的状态。并且让这个过程往复循环,不断吸收深层次的习得。

这一概念类似于刻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的道理。

天性

乔希刚开始迷上下棋是在公园里面,和一些街头棋手下,靠着天赋赢了不少,不过也因此形成了一些野路子。这些野路子与正统的方法有不少冲突之处。

乔希的运气比较好,遇上了一位很有思想的启蒙老师。“他知道如何教会我更懂得约束自己,同时又不减弱我对象棋的热爱或是压抑我内心的想法。很多老师都不懂的这种平衡,而是逼学生采取某种固定的模式。……无论好坏,他都会要求我解释自己思考的整个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热情很重要,起步阶段我们不要轻易地被所谓的正统劝退。

整体理论vs渐进理论

整体理论的意思,是倾向于把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

渐进理论,倾向于说“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其实就是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渐进理论要求我们放弃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欣然接受失败的可能。而且充分认识到,失败恰好是学习的最好机会。

专注力

关于如何提升专注力,乔希提出要形成注意力的“软区域”。什么是软区域的概念,大概意思就是顺其自然,保持平常心。与之相对的是“硬区域”,意思是当环境很糟糕的时候,自己采用对抗的方式,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焦躁。

为了训练自己的专注力,乔希专门在环境嘈杂的环境下训练棋艺。其实就是要训练自己不受环境所影响的能力,而这我觉得其实是一种自我内心调节能力的训练。

牛人之所以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够始终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思考,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遇上的困境。

乔希用了很大篇幅聊如何在混乱状态下保持处变不惊,总结下来有三点:

一是接受这种环境的不完美,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也就是改变不了环境,就积极调节自己;

二是把不完美之处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也就是顺势而为的能力。例如表演的时候出现了失误,但是能迅速靠临场发挥化解,不去纠结于一处的不完美而影响整体的发挥。

三是还能把困境变成激励自己创新思维的契机。即便没有遇上真正的困境,通过观察周遭的变化,去主动激发自己创新性思考。

初学者思维

个人理解就是能够迅速归零的能力。要抛掉自己的自尊心的障碍,类似乔布斯说的“求知若渴,大智若愚”。

如果自己是真正的初学者,那从挨打中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不怕被打败,并且从比自己强的对手身上学习。

如果自己已经不是初学者了,那就更要提醒自己能回到初学者的思维状态。得有以退为进的意识,允许自己有状态不佳的时候,失败、挫折、输给对手,恰好都是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

伟人在一次次磨炼中乐意承受挫折。迈克尔乔丹是NBA历史上在临近比赛结束时投球命中从而为球队取胜次数最多的人;殊不知,乔丹也是NBA历史上在临近比赛结束时投球没有命中从而为球队输掉比赛次数最多的人。乔丹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的完美,而在于他乐意为了不朽而选择不惧挫折与风险。

划小圈

我很喜欢这里作者举的一个例子。说一个叫斐德洛的老师,叫一个学修辞学的学生就所居住的小镇,写一个五百字的故事。这个学生根本理不出头绪来。她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这个小镇太小了,没什么可写的。斐德洛修改了了一下这个作业的要求,来解放这个学生的思维。他让这个女生写教室外面那个剧院的前台,这教室就在位于这个镇里的小马路上。她要从左上方的砖开始写。一开始这个学生不敢相信,但是后来变得文思泉涌,根本停不下来。结果第二天带来了一个二十多页的故事。

这个故事解释了“划小圈”的概念。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从而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而学习的障碍就是我们的关注度不足。

不急功近利,从一些基本原理开始,日拱一卒,其实道理也就这么简单。然后再“学习数字以摆脱数字,学习形式以摆脱形式。”循环往复,直至精进。

学习之道,“就是要挖掘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有效的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有段时间之后,广度会慢慢缩小,而力量会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