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0
回复@云战天下: 我把自己的观点再总结一下,然后就不再回复了。
第一、我仍然认为我们没有做到对欧美车企一视同仁。特斯拉在中国独资建厂的时候李克强总理依然在任。那时的大背景是欧美企业开始抗议‘技术换市场’,国内高层的意思是会慢慢做出改变。当时特斯拉技术领先,引入特斯拉的时候希望学习人家电动车方面的技术。跟特斯拉谈判的时候,马斯克不同意合资。在这种背景下特斯拉在我国建厂。有回复说大众也在国内独资建厂了,这个新闻我没有看到过,也许真的有。我们的国情就是表面上的政策并不代表真实可执行,会有一些“玻璃门”之类的情景。我至今没有看到过除特斯拉外哪款独资外企的汽车在国内畅销。我的这个观点其实跟我们要讨论的主题并不太相关,只是说说而已。
第二、你的观点是认为欧洲仅对我们中国的电动车进行打压,所以不公平等等。我的逻辑是欧美之间的商业关系不错,所以他们没有对特斯拉提出同样的政策并不稀奇。老三和老大关系好,与老二关系一般,老二不能因为大家都是亲戚,所以就要求一起一视同仁。
第三、我们以前对外资的商业环境就是有不足之处。现在轮到我们的一些产品开始全球化了,也会遇到外资以前在我们国家时遇到的困难。这很正常。我指出这一点并不代表我们以前做错了。只是觉得有时候我们不应该太过于双标了。
第四、我们看到的文章、报道里时常透出这样一种情绪:就是我们始终被打压、被欺负。实际上我们慢慢变强了,应该客观的来看问题。如果始终抱着一种受害者的心态,看问题容易偏激。如何能够做到客观呢,至少正视历史、正视问题。//@云战天下:回复@现金流笔记:特斯拉是中国取消了合资要求,中国的规定是一视同仁的,现在欧洲公司也可以设立独资厂,哪里来的不一致。怎么不是一视同仁。欧洲发起这起调查并没有欧洲汽车公司申诉要求,在业界没有要求展开调查的情况下,对某个特定国家展开调查,本身没有先例。而且欧洲汽车企业公开申明明确反对加税,这明显政治操弄,中国坚决反对理所应当。
引用:
2024-06-20 15:49
加油💪
据企业反映,欧委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比如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成分和配方,还要求企业提供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所有电动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逐笔采购信息、销售渠道和定价方...

全部讨论

06-21 15:37

打压就是打压。一视同仁是最普遍的国际贸易准则 我已经说过一遍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才有了合资时代政策,当时欧洲厂,美国厂都是合资的。独资时代 美国厂,欧洲厂都可以独资,不管原因是什么中国没有区别对待,中国做到了,欧洲做到了吗。。。以此做对照 欧盟这次是不是搞针对。。。事实上欧盟这次政治操弄非常明显。调查不是行业内企业申请的,是欧盟直接发起的,此前没有先例,而且欧洲汽车公司是公开表态表示反对加税的。。。这不是政治操弄是什么。碰上这些事情都不发声,为对方辩护,让我们去理解对方打压我们是正常现象,我就请问一句,这是有利于维护我们自己利益的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