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报 | 时间的“煤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是的,今天的标题借用了“时间的玫瑰”的谐音梗,它也不是小编的原创,因为今天证券时报网上,就有这么个标题的文章。

谐音梗是好玩,但煤炭股的备受关注,却是事实。

一方面,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时间超过十年的煤炭公司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煤炭行业高股息的特征,也契合了当下市场的偏好。于是,在行业报告之外,开始有券商的策略团队建议关注煤炭行业的机会。

信达证券近期发布的报告中,建议从PB~ROE角度看煤炭行业性价比。其在报告中提到,煤炭行业是2012年之后一个比较典型的指数累计净值长期稳定低于ROE累计净值的行业(从长期视角来看,股票的投资回报本质上来源于分享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红利,理论上股票的长期收益率应该与长期ROE水平相匹配)。这意味着市场对于煤炭行业增长预期处于长期过度悲观的状态。

在其看来,上述状态在过去十年可以用煤炭行业经历了较长的景气下行的去产能期来解释。不过,2020年-2024年,煤炭行业进入了新一轮产业周期景气向上的阶段,因此股价长期偏离ROE的状态大概率会得到修复,估值有较大抬升空间(横向对比煤炭和其他周期板块,煤炭PB估值仅为中等水平,PE估值是周期板块中最低水平)。

同样是看好行业的β行情,但方正证券策略报告的理由不一样:一方面,煤炭“能源安全”是长期趋势。新能源转型不仅仅是“双碳”的环保主题,更是国家实现“能源自主可控”的战略主线,将会带来煤炭(火电)需求持续抬升。风电/光伏的生产以及新能源车的生产和使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而中国煤炭火力发电占比接近七成。

另一方面,方正证券的报告中还提到,煤炭行业持续取得的超额收益,有望驱动煤炭(能源安全)相关基金的发行规模扩张。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当前的公募基金仍然低配煤炭股,相关基金的发行热度也不高。

再把视线切回行业本身,这几个情况也值得了解。

一是供需或将转向紧平衡。华福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供给端国产动力煤增产空间有限,动力煤进口受煤炭进口关税恢复影响或有所回落;但就需求端看,火电仍是发电主体,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带动用电量增长。根据计算结果,预计2023/2024/2025年的动力煤供需从过剩0.85亿吨转为紧缺0.31亿吨和1.47亿吨,2023年动力煤供需仍存在过剩,但过剩幅度收窄,2024年供需回到紧平衡,或存在较小缺口。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新批复产能增量有限。同样参考华福证券报告中的数据,2023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回落,民间投资作为拉动固投的主要力量,其增速下降幅度更大。2023年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已降至12.1%,民间投资增速降至3.3%。

事实上,长城证券的报告中也提到,煤炭行业新增产能获批节奏大幅放缓。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供给侧改革以后,煤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呈下降趋势,2022年申万煤炭行业公司在建工程为1430亿元,较2016年下降26.6%。

但我们在这里更想说的是,看多行业的逻辑再丝滑,真正进入投资阶段,还得对照价格来判断。毕竟,此前万得煤炭指数已经五年持续攀升,而高股息的加分,也在当前的价格中有所体现了。

这也是行业需求依然星辰大海、高点买入却也要经历多年回调煎熬的医药股留给我们的宝贵一课。

参考报告

《PB-ROE角度看煤炭行业性价比》,信达证券,2024年5月

《“双碳”角度煤炭行业中长期发展前瞻》,山西证券,2024年4月

《煤炭行业高股息特征再探讨——拥抱确定性》,长城证券,2024年4月

《煤炭,超越茅台》,方正证券,2024年4月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