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叉集团业务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2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拉宾德”,原文链接:杭叉业务分析-跌了要加仓吗,欢迎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叉车主要用于物流、仓储,分为内燃式和电动式两大类,可以用在码头、仓库等等,下游包括钢铁、木材、制造业、食品、医药等。叉车一般需要人工驾驶,现在行业有一个新产品叫AGV,全称是物流移动搬运机器人,类似无人驾驶叉车,集合数据传感、数据处理,机器人自动搬运物料等功能。

 

行业需要强大的供应链管理

叉车跟汽车行业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物理结构类似,叉车也包含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系统、电气系统这些,比汽车多了一个起升组件,所以我们看到丰田、BYD、三菱这些公司都做叉车。叉车厂把关键零部件(内燃机、电动机、驱动、车架、蓄电池、制动器)采购到手,在工厂组装完成后就可以出售了,所以行业门槛不高,行业竞争很充分,杭叉和合力这样的龙头毛利也就20~25%

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叉车厂一是要往上游走,比如BYD的电池技术让BYD的电动叉车卖的很好,丰田的动力和传动技术让丰田的叉车销量全球第一。这是杭叉在做的事情,杭叉的关键原材料很多采购自联营、合营企业或实控人关联企业,2019年收购了中策橡胶,为叉车供应轮胎。

提高竞争优势的第二点是供应链管理和精益生产,这也跟汽车行业类似,要采购和组装的零部件如此多,良好的供应链与生产管理可以为公司节约成本,提升效率,也能创造一定的技术门槛。杭叉和安徽合力在年报中都提到了精益生产这样的的关键字,未来我们还需要观察公司实际的周转情况去验证战略的落实,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杭叉更好一些(总资产周转次数杭叉0.77、合力0.67、诺力0.34)。

 

面临产品与服务升级需求

叉车跟汽车行业不同的地方在于汽车下游是个人,叉车下游是行业客户。个人客户购买汽车不再简单满足基本出行需求,伴随消费升级,人们对品牌更敏感,开始追求额外的服务,比如近几年国产汽车推出高端品牌往上探,BBA等豪牌推出入门款往下探,都是为了贴合慢慢富起来的一大片中层。

而行业客户采购叉车是用于生产,他们更关注成本管理,也就是性价比,这也是现在国产叉车的立足之地,同样规格的产品,合力与杭叉的产品售价是林德叉车(母公司位于德国)价格的一半。

但未来叉车行业是否也会出现消费升级呢?大概率会。2006~2014,我国物流费用占GDP是17~18%的水平,2015年以来,下降到14~15%,国际水平是9%。物流费用占GDP水平的降低表示制造业的升级,当制造业产品更高端、利润率更高、效率更强,对叉车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也会降低,性价比不再是主要追求,客户开始追求1、产品升级,2、服务与售后升级。

1、产品升级:

产品的初步升级是内燃换电动,我国电动叉车占比47%距离国际63%的水平还有差距,我们的电动比例不一定赶英超美,但出于环保需求,电动是大趋势。

杭叉的传统优势在内燃叉车,2015年公司电动叉车销量在20%左右,2019年上升到30%,而国内市场电动叉车占比已经从2015年的31%上升到2020年的47%,杭叉的产品结构暂时没有跟上市场进度。根据券商研报,公司电动车增速30%~50%,内燃增速8%,还有赶超机会。

更远的未来,产品升级指AGV、智能物流,这些杭叉与合力都在做,但跟国外厂商差距还比较大,尤其软件方面。

2、售后与服务升级:

售后与服务升级需要强大的渠道支撑。2020年杭叉投资1.7亿元建设融资租赁公司,是对服务的投资,杭叉最新发布的可转债投向,有近1亿就是用于营销网络铺设。

销售渠道是叉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融资租赁、电商、售后维修、配件销售,这些都是结合销售渠道来展开的服务多样化,也应该在资本支出中考虑。2019年,凯傲集团(林德叉车的母公司)叉车业务中,产品销售收入仅占总收入一半,另一半是售后、租赁和二手车业务,杭叉与合力100%的收入都归类为产品销售,服务这一块的收入占比还比较小,还需要积累实力。

 

杭叉的未来

综合上面的信息,短期内(1~3年)杭叉的国产性价比优势还有空间,但电动叉车需要跟上;中期(3~5年)公司需要渠道建设、服务升级,龙头厂都在做,现在还没有进入实质收获期,还在单纯卖产品;远期(5~10年)智能物流产品和服务开发存在不确定性,内资厂与外资实力差距较大,我们需要持续关注,逐步走逐步看。内资的优势是本地化与便宜,外资的优势是技术。

虽然短期有优势,但为了中长期的竞争优势,公司必需展开资本支出,需要融资。8月底杭叉宣布发行可转债,公司股价应声而跌,2016年公司上市刚募集了10个亿,2019年募投项目开始运行,2020年又要募12个亿,股民觉得公司用钱太快,可转债还摊薄了每股收益。

我们来分析投向,IPO的10个亿基本用于产能建设,有5万台新增电动产能。期间杭叉还做了一些产能改造,根据董秘答投资者问题,募投完工后,2020年公司工业车辆产能20万台,内燃与电动各一半。已发布的可转债投向也主要用于电动叉车产能,会再新增6万台。

假设可转债投向也是3年内建设完毕,到2023年杭叉产能26万台,对应占有率约30%(2019年全国销量60万台,假设增速9%,2023年全国销量84.7万台)。这是管理层对未来市场占有率的预期,还算合理。

估值

之前写了一篇杭叉的估值,做了这篇业务分析后对资本支出项有一些调整,比如增加一些销售与研发的支出,增加了可转债的利息支出,但最后的估值区间与上一篇类似。(杭叉初始估值:一个投资机会

2020年杭叉的经营现金流有极大改善,比2019年同期多了4个亿,主要来自供应商占款增加。关键在于2020年的现金流情况能否持续到以后。杭叉2020年应付占资产比25.68%,跟同行比这个比例不算夸张,但也比较高了。同时,2020年关联采购额增加了30%,占款可能来源于此。若现金流不持续,估值要下一个台阶,若可以持续,考虑到上述业务分析中的不确定性,现在的价格算相对合理。

杭叉面临一个转型期,也是一个沉淀期,公司用大额的资本支出去应对未来的竞争挑战,存在机会,但更多的是不确定性,这可能也是近段时间下跌的原因。我不懂行,所以比较保守,保守看,现在的价格不算特别便宜。在这波上涨前买入的有较大浮盈的可以找找赔率更高、胜率更强的企业,看机会换仓。未买入的也不着急,可以等更便宜的价,但有没有更便宜的价我也不确定。

每个人对业务理解不同,组合管理策略也不同,上述分析仅一家之言,不构成投资建议。


 $杭叉集团(SH603298)$   $安徽合力(SH600761)$   $诺力股份(SH603611)$  

全部讨论

2020-09-15 14:28

看性价比,我选安徽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