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把私募当公募做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31喜欢:15

但斌大幅减仓的消息今天刷屏了,各种段子和解读横飞,我也附庸写些自己的看法。

比较年轻的时候会觉得但斌属于那种比较典型的欺世盗名之辈,近些年自己经历的事情多了,越发觉得能把一件事做成,本身是不容易的。更何况但斌总在取得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成功之后,还掏了很多真金白银出来做慈善,不管怎样,这都是了不起的事。

当然也需要强调,说这些不是认可东方港湾在各种渠道上的瞎jb搞,也不是认可东方港湾的投资水平,更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只是觉得事情还是要一分为二地来看,但斌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闪烁的符号,自有其意义。能把公司做到这么大规模,其商业模式的思路一定有值得分析的地方。我这些年对但斌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就是,但斌是个把私募当公募做的资管老板。

境内资管圈最会立人设的老板

但斌总如今有接近1300万微博粉丝,纵然微博粉丝量在各大平台中都比较水,但这个粉丝数量级实在是碾压资管圈了。作为个运营着一个微博账号的自媒体从业者,我从内容视角看但斌总的微博会觉得乏味,没有什么硬干货,多是转发一些口水微博,但胜在数量多。

但斌虽然日常更新的内容并不出彩,但其实很具有流量思维,一方面绑定茅台为首的核心资产不断反复营销;另一方面时不时地参与一些炒作,什么掏1亿出来赌茅台股价啊,什么亏了的产品不要管理费啊,很抓人眼球。

但斌总的微博一天至少要更新三十条,多是转发各种对股市热点话题文章的转发,其中还包括一些时政点评文章(主题基本围绕国家崛起强大)。基本没有什么创作难度,主要是转发,偶尔有一两句点评也是不痛不痒的。虽然并不深刻,但内容其实也是有价值的,关心A股但没时间看新闻的群众们关注但斌总,确实可以看到不少内容。

换句话说,但斌总的微博,是打造了一条给圈外普通人看的A股新闻信息流。我自己以前写文章,想查查历史上具体某一天A股发生了点啥,还真的会先去搜一下但斌总的微博,基本能够很好的捋清楚当天的市场主要热点。以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斌总的微博应该是有工作人员帮着在一起打理,不然这工作量还真的不小呢。

但斌确实很早就非常重视互联网,在2000年前后,就笔耕不辍的更新博客,此后才慢慢积累了第一批拥趸。东方港湾成立得非常早,是中国第一批阳光私募,能够从那个草莽年代存活下来,但斌总在网络上积累的人气是非常重要的。

线上流量当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但斌总的人设+理念+出书的组合拳。

其实在2019年公募爆火之前,很多散户是没搞明白公私募有什么区别的,只觉得基金经理是牛逼的。不少草根派在2014年的牛市里,都是披着基金经理的人设,快速吸粉的。但斌总的人设立得更早,东方港湾董事长的title,加上一直给自己安排什么“东方巴菲特”、“私募大佬”的标签,在普通投资者心中,但斌总的形象一直是伟岸的。

人设之外,但斌总祭出了理念+出书的大招。《时间的玫瑰》这本书简直应该是中国资管行业营销史上最成功的营销案例之一。一下子就把投资东方港湾和价值投资、长期主义等资管行业中的正面词汇联系起来了。茅台招行等核心资产,永远的和但斌绑定在了一个舆论环境里。更加重要的是,时间的玫瑰这个概念,本身不可短时间证伪,短期业绩不好,就是玫瑰没有绽放,时间还没到而已。

资管机构出书做品牌这件事,但斌是中国走在最前面的,后来的高毅、高瓴都是学徒,就这点,也必须承认但斌总在做资管品牌和市场这件事上,是有超前认知的。

最后总结一下但斌总的立人设大法,经营线上流量保持在公众面前的曝光度,然后用私募大佬的人设,捧出《时间的玫瑰》。回过头来看,大家会发现,但斌总真正的目标群体,从来不是那些具有高水平投资群体的专业人士,而是始终聚焦于泛投资人群,或者说的再直白一点,但斌总的人设是立给投资小白看的。

公募和私募到底什么区别?

私募有合格投资人的投资门槛,公募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这是形式上的区别,本质上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我觉得可以从监管的视角来看,吴晓灵在2013年新基金法颁布的时候,讲过这个事:

“私募意味着向合格投资人募集,投资者本身有风险的判断能力,因而应该给他更多的自由,让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通过合同关系来约定他的资金如何运用。私募因为人数少、金额大,私募的投资人往往对管理人还是有监督的意识的。”

“公募是面对众多小投资者的,而小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差,而且往往有搭便车的心理,不愿意监督管理者。咱们现在在公募市场上买基金,大不了就是用脚投票,我把基金卖掉就是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需要公权力的介入,就是由国家的监管机构代表小投资人来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监督。”

我觉得是颇为一针见血的,理论上私募投资者是要有风险判断能力的,要对自己的投资结果负责,因此私募投资者对投资机构会自发的去做监督。公募投资者主要是中小投资者,操作较为频繁,今天买、明天卖,没有动力去监管投资机构。

这就决定了,私募可以在组织形态、投资方法、投资标的上更加百花齐放;而公募就相对来说更统一更规范一些。说得再武断一些,私募可以用更多风险暴露去追逐阿尔法,公募应该用相对规范的投资去实现贝塔的收益。

今天有很多主动权益的公募基金经理确实创造了很好的相对指数的阿尔法,但这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中国公募还不够大,这是一段短暂的插曲。未来公募基金就是一种底层资产,不应该有太多风格轮动、投资理念之类的阿尔法,更重要的是拓宽自身的策略容量,从而实现更多中国普通老百姓的钱通过公募渠道配置优秀的股权资产。

投资能力是很稀缺的东西,想要享受投资收益,就去私募支付高额的费用,优秀的人才在那里用更高的风险暴露提供更好的收益。

说到这里,其实就讲清楚了,公募是卖给普通小白投资者的,私募是卖给有更高风险承受能力的高净值客户的。私募讲究的是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深度交流,公募才适用于广撒网式的理念传播。

当然这是理想中的情况,在今天两者很多时候还被混为一谈,未来还有很久的路要走,这个过程中很多现象还会一直存在。

但斌总一直营销的对象其实是投资小白,而很多投资者本身虽然达到了合格投资者的财富门槛,但从认知门槛上来说,其实并不是合格的私募投资者。但斌总始终在不断的广撒网,并没有深度的去绑定投资者。所以我给但斌总的定义是,他其实是用了私募的渠道,在做公募的事。

从这个层面理解但斌的私募,就会明白,本身是没有什么超额的,就是配置了中国的核心资产。有一张东方港湾的净值图,从17年以来一个大上涨,现在又回到1了。其实看看腾讯的股价,不也是这样么,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最后

总之,珍惜这个混沌的年代吧,谁知道什么时候窗口就关闭了呢,投资能力不会永远这么便宜的。

精彩讨论

坦克小九3282022-03-25 23:51

公募把基金当p2p做

虔诚D心2022-03-26 08:02

包括葛兰的例子,充分说明基金规模跟基金经理的能力不成关系,而跟营销能力呈正面关系。

钱勒宾2022-03-26 11:05

绝大多数资管关注的是自身利益,出书,媒体曝光,营销,参加各种饭局,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剩下的时间给投资者心理按摩,将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的风险转嫁给“击鼓传花”的下一个。

高云资本2022-03-26 20:02

确实但斌多处不合规,公开宣传相关信息,违规,社会影响太大!

全部讨论

2022-03-26 09:52

那么资产受托人(管理人)的目标是把规模做大,还是把业绩做好?如果资产管理也是一种生意模式,那对他们来说,肯定是要先把规模做大?

2022-03-26 08:14

他业绩惨不忍睹,不如好多公募

2022-03-26 07:39

一篇转发的微博那么长的文字,他自己都没有看完,就转发了,账号有时候都不是他自己在操作。

2022-03-26 07:38

疯狂鼓吹炒作自己的人最后通常是大骗子

2022-03-26 03:20

2022-03-27 18:56

把私募当散户做才对

2022-03-26 20:23

你的文章写得流畅。

解读得很到位

2022-03-26 11:11

介绍的很详细

2022-03-26 11:00

摸投了基金业商业规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