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之前文章的第二重引申讨论,消费股投资逻辑正在从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向做好产品转移。
过去中国消费品投资最重要的观测信号就是终端零售数据。对大经销商体系还是深度分销体系的深度理解,加上敏锐的终端数据反馈,成为投资消费品的能力壁垒。投资白酒的机构人,谁没有加过几十个酒水经销商的微信群呢?这构成了一种比公开信息快,但又没到内幕消息级别的信息优势。
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中国大多数消费品过去都处在增量市场中,从未到有,拼的不就是扩产吗?但啤酒股今年来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情况中。
啤酒的强并购属性,使得啤酒的行业集中度远远高于了其他消费品。白酒的TOP5玩家的市占率为20%、家纺不到10%、酱油不超过30%……啤酒的这一数字是70%,而且啤酒早早的进入了一个总量下滑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头部玩家已经无法通过扩产和并购实现利润的增长。
向产品溢价要利润就成了唯一的道路,只有把大绿棒子做成福佳白,才能赚钱。产品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研发和对消费终端的调研,这与此前铺渠道搞产能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完全不同。因而对消费品的投资,其实进入了一个更难的时代,搞懂这个产品好不好,可能越来越关键。
从这个维度上看,看懂啤酒股投资的意义,就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