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及产业链汇报20240331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问答回顾

问:小米汽车的核心优势有哪些?

答:小米汽车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在产品布局和硬件整合优化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布局,尤其是在软件操作系统方面,得益于其从手机支付宝积累的深厚技术领域;其次,小米集团在汽车产业的软件和硬件端进行了长期投资布局,如收购生动科技和参与融资历程,显著提升了其在智能化领域的水平和能力;此外,小米在新车展示中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如变焦 BV 技术、超分辨率占用网格技术、道路大模型和端到端决策大模型等方面;最后,背靠小米集团强大的现金流,小米能够更好地应对短期盈利和回血的压力,实现成本管理和供应链采购成本的优化,从而实现整体盈利。

问:小米汽车用户群体的强大对其有何影响?

答:小米汽车用户群体的强大体现在其出色的消费者心态、认知以及品牌营销能力上。随着汽车行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对于汽车作为消费品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越来越重要。小米在消费者认知、品牌营销和渠道营销网络布局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使得其首款产品——小米汽车SU7 的热度和终端订单量超预期,证明了其在中国市场三五年内销量具备较强的弹性潜力。

问:如何看待小米汽车供应链的弹性?

答:对于小米汽车供应链的弹性,虽然短期看来供应链企业与小米汽车绑定规模较小,弹性可能相对有限,但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小米汽车作为首款产品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证明其具备扩大供应链规模和获取更多核心供应商资源的能力。随着小米汽车的持续成长,未来将为中小市值体量的供应链企业带来更多成长和弹性机会。

问:20-30 万轿车市场在整体汽车市场的规模占比及自主品牌的市占率情况如何?20-30 万纯电轿车细分市场的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预测如何?

答:在 20-30 万轿车市场,其销量规模约为 240 万到 250 万台,占整体新汽车批发、乘用车批发市场的 10%左右。然而,自主品牌在该市场中的市占率目前仅为30%不到,整体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到 2024 年,20-30 万纯电轿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 万辆,其中,小 米SU7 已接到接近 9 万台大订订单。虽然大订订单转化为实际销售的比例可能在20%到30%之间,但根据测算,小米SU7 有望实现快速的订单爆发式增长,并在单月销量上达到大定数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预计全年销量可达 8 万台左右。

问:小米SU7 未来的产品规划以及产能情况如何?

答:小米SU7 预计在年底推出第二款 SUV 车型,价格区间仍将集中在20-30 万市场,预计 SUV 车型的走量预期会更高。目前一期产能为 15 万台,实际产能约为2 万台,二期产能计划于年底或明年初兑现。随着 SUV 车型的放量,预计到 2023-2025 年,小米粥7 的30 万产能将有较高成功率实现。

问:对于小米SU7 品牌在供应链领域的预期和空间是什么?

答:尽管投资者主要基于小米SU7 一款车型来评估行业供应链的弹性空间,但小米SU7 有机会成长为像华为那样具有强大预期空间的品牌。因此,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其弹性和预期应持更长远的看法。

问:小米首款车供应链预测及弹性分析如何?,模塑科技科技在小米供应链中的情况如何?

答:在小米汽车项目中,预计今年整体销量约为 8 万辆。针对供应链情况,无锡振华作为重要供应商,单车价值量约 2300 元,对公司的供应链增长弹性影响约为8 到9 个百分点。然而,随着第二款 SUV 车型上市以及后续更长期的发展,预计零部件深度绑定小米后,公司的产能扩张将具备更大的弹性空间。模塑科技主要生产保险杠,产品单价价值较高。目前公司收入结构中,宝马占比 23%,特斯拉占比 15%,通用占比 13%,理想占比 6%。随着特斯拉北美、上海工厂保险杠项目以及理想 L 系列和 W 平台项目的推进,预计今年全年魔术科技收入可达6.67 亿至 6.8 亿,利润水平亦较高。目前模塑科技整体估值不到 10 倍,具备较强向上空间。

问:无锡振华公司主要客户结构如何?

答:无锡振华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上汽、上汽通用及上汽大众,收入占比约50%;特斯拉贡献约 14%;理想汽车约 11%;小米贡献约 6%。此外,还有联电等其他客户。公司整体客户结构正处于快速转型阶段,如多利科技等新客户增量增加,带动了整体收入体量的增长。

问:无锡振华公司的利润水平和估值预期是多少?

答:预计今年无锡振华公司的总体利润水平约为 3.6 亿元,当前估值水平约为15 倍。若考虑 SUV 车型预期,明年公司利润有望增长至 4.5 亿元,市值可望达到91 亿元。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认为无锡振华作为小米供应链中核心零部件公司的估值可参考去年博俊科技25 倍左右的估值水平,今年可展望 22 倍估值,明年可达 20 倍。

问:继峰与小米合作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沪光股份在小米供应链中的情况如何?

答:继峰股份在第一个车型上已经达到了 3300 的单价,并且随着与小米的深入合作,尤其是下一款车型的推出,预计会有更多的合作。虽然继峰股份与小米之间目前合作初期,合作金额占比不高,但随着赛力斯的带动和小米对国产零部件公司降本需求的增强,继峰股份与小米之间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沪光股份与小米合作初期仅限于限速合作,占比不高。但随着华为拉动作用和小米对具有自身设计能力且能帮助车企降本的零部件公司的需求增加,沪光股份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并在小米车型带动下实现了高增长。未来沪光股份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小米供应链中的份额。

问:除了继峰股份和沪光,其他公司如电子托盘厂商、美立信等在小米供应链中的地位如何?

答:除了继峰股份和沪光外,电子托盘厂商如弗迪电池、宁德时代的电池托盘厂商以及新英华达等都可能在后续小米车型中获得份额提升。美立信虽然初期主要为小米提供一体化压铸件,但随着小米自制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发展,美立信在三电结构件项目上仍有机会进一步扩大业务。

问:小米在智能化布局方面的亮点有哪些?

答:小米在座舱生态方面,采用与手机端相同的澎湃 OS 车机系统,实现无缝流转的多终端生态体验,以及加入端测 AI 大模型支持的小爱同学使其更加智能。此外,小米的硬件生态拓展了平板拓展、触控屏物理按钮拓展和中控台储物柜拓展等功能,并采用高通第四代骁龙芯片 8295 以支持丰富软硬件生态。在智能驾驶方面,小米采用自研全栈自动驾驶技术,pro版本采用纯视觉方案,max 版本采用视觉加激光雷达方案,硬件配置强大,底层算法通过整合多种模块实现智能驾驶能力。

问: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具备多项优势。首先,在技术层面,它不仅拥有与特斯拉FSD 相似的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还积累了国内完备的路测数据,包括高速、极端温度、高海拔等条件下的数据,并通过专用测试车累计超过 1000 万公里的实车路面测试,以及线上仿真测试累计超过 2.5 亿公里。其次,小米的城市 NOA 功能计划在四月开启用户测试,八月全国开通,展现出其在智能化方面的实力。

问:德赛和恒润作为小米产业链的智能化投资机会,预计会产生怎样的收入?德赛作为小米供应链中零部件供应商的长期发展前景如何?

答:根据预测,德赛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为小米供应座舱加支架预控和仓位控的单车AST,分别约为 12000 到 15000 元和 4000 到 4500 元,若按照 8 万台的排产预期,保守估计德赛在小米方面的收入可达 6 到 7 亿元。而恒润供应车身域控的 ASP 约为 2000 到2500 元,同样按照排产预期计算,预计会有 1 到 2 亿元的收入。德赛具有较好的长期发展前景。首先,除了今年可能带来的 6 到 7 亿元收入外,随着小米销量提升,这部分收入份额也将随之增加。其次,若小米后续新车型迭代或配置高阶芯片,德赛有望继续供货并分享利润增长。此外,德赛在全球化定点项目(如大众和丰田)上的订单量巨大,预计未来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尽管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车企资源趋势下收入份额下滑和代工业务带来的毛利率净利率下滑,但德赛通过在合资和自主品牌的业务拓展以及硬件、软件和中间件的综合服务,有望弥补部分新势力代工模式带来的影响,并维持稳定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同时,政策催化如AI 加自动驾驶技术和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增强德赛的长期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