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30喜欢:16

看了看关于中植集团的相关新闻,目前账面资产约2000亿元,且以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为主,清收难度极大;负债约4200亿~4600亿元。按照非常理想的情况去假设,比如能兑付1000亿元,意味着投资人至少有3000亿元的财富灰飞烟灭。

曾有报道指出,中植集团旗下四大财富公司涉及的理财产品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涉及的投资者数量超过100万人。这些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8%到12%之间,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逐渐陷入枯竭并最终“暴雷”。

恒大也好,中植也罢,在高光时刻都曾是规模万亿的民营金融帝国,它们似乎特别“擅长”的一件事儿就是:融资。融到了巨资以后,一边投向底层资产,一边承诺给予投资人高息的刚兑。如果底层资产的收益率无法覆盖融资成本,就不停地“借新还旧”,以时间换空间。

顺周期的时候,由于有源源不断的新进投资者和新增资金涌入,即便是巨额的投资亏损,也能被暂时掩盖。但到了逆周期的时候,一旦融资难以为继,债务风险就会瞬间暴露出来。随着第一笔债务违约的出现,后续的问题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兵败如山倒”。

如何防范这种风险呢?我觉得核心就是两点:资产端,精进投资水平,选择优质标的;资金端,打破高息刚兑,据实量入为出。道理其实很简单,难的是克制住自己内心的贪欲。融来了一大笔资金,很容易让人产生“这些钱都属于我”的错觉,实际上并非如此。越大的管理规模,意味着越大的受托责任。

我们对比一下巴菲特和这些盛极一时又轰然倒塌的企业,就会发现:很多民营老板追求的是“过程的胜利”,他可能40岁、50岁的时候如日中天,但到了60岁“一夜回到解放前”;巴菲特追求的是“终局的胜利”,以10年为周期,巴菲特总是越过越好的——70岁时比60岁时有钱,90岁时比80岁时有钱,事业也越来越稳固了。

学习巴菲特,时常让我内心觉得非常平和。倒不是说我现在赚了多少钱,而是我非常笃信,价值投资是条正道,将来至少不会缺钱,而且大概率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一夜归零的情况。只要“活得久”,不必追求太高的收益率,照样也能“赚得多”;以科学的方式“赚得多”,财富就不会像流沙建起来的大厦,自然会“活得久”。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人生才会渐入佳境,并且越来越美妙[大笑]

全部讨论

2023-11-27 18:22

王兄,作为老爸的忠实粉丝,请问一个王兄问题?您做量化吗?如有不便,就……

2023-11-27 18:08

巴菲特,李超人这样的才是在投资,很多快速崛起的都只是暂时赌赢了。战略正确,可以赢一次大的,但要活的长,一定是底层文化层面决定的。

2023-11-27 23:12

冠亚今天很有灵感啊,平时一般都不发时评的。融资成本太高了,还是浮存金好

2023-11-28 09:36

哈哈!这个可以有!人性修炼和资源是正向相关。心性修炼不到位,再多的资源真的是怎么来怎么散

2023-11-27 19:47

王老师,中植的资产有固收的分析,可能能捞回来就10%。
投资人要暴亏90%[好失望]

2023-11-27 17:36

《-赤字迷思》借新还旧的游戏只有作为货币发行者可以永远玩下去,货币使用者是不可能长久玩下去的

2023-11-27 17:09

坐个沙发,确信会越来越好,这种感觉很棒

2023-11-28 12:27

是的,活得久,比一切都重要。大师兄好

2023-11-28 08:38

经冠亚这一解释脉络清晰了很多

2023-11-28 08:34

「昨天还在想中植集团的有没有看呢,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昨天,的话。今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