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有没有高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4喜欢:17

一、数字戏的数据——仅作为心里安慰剂

基础调味品与复合调味品大体PE在30的位置(到没到底在本文并不关健),它们的市净率,海天味业市净率6.99,千禾味业市净率:4.59,复合调味品(在火锅底料有孤品优势)天味食品市净率:3.46,宝立食品(在B端有孤品优势)市净率:5.24,其他像速食类(兼B+C)渠道的千味央厨市净率:3.94。

汤臣倍健,市盈率(静):20.95、市盈率(TTM):16.08、市盈率(动):11.45、市净率:2.37。

以上数据仅能作为投资中的心里安慰剂,即参照2022年汤臣已低增了一次,再看如此数据不存在估值陷阱。注 估值陷阱,前期六、七年高增(或者更甚),投资按惯性思维推理,一旦企业失速,市盈率、市净率就暂间出现高估泡沫。

而要回避数据陷阱。还是要回到汤臣的未来至少三年的盈利情况。

这就要先回到它的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看汤臣的未来三年盈利情况

品牌+线下线上渠道;旧的大单品强化品牌力+营收度;新的大单品夯实品牌力+营收拓展;内容营销;自研+并购。

下面分解一下。

① 汤臣的品牌力,渠道优势,目前从在有的数据,即不论它的市占率达10.3%+,还是线上这三年的排位,还是处行业第一位置。

② 旧品类

从三季度的盈位情况,主品牌“汤臣倍健”实现收入45.11亿元,同比增长30.38%;“健力多”品牌实现收入9.96亿元,同比下降1.83%;“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51.96%。②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收入约占境内收入的63.20%,同比增长16.39%;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41.09%。(2)境外业务方面:LSG实现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34.27%(按澳元口径:LSG营业收入为1.65亿澳元,同比增长33.49%)。

③ 新品类及新品方向

2022年汤臣倍健与合作方发布了全球首个大规模中国人群NAD+与衰老研究;公布了轻络素针对中国人群改善血流健康的临床结果;历时7年时间自主研发出本土菌株LPB27,获双项中国发明专利;创新开发富糖胺聚糖(GAGs)新型胶原蛋白肽;对天然抗衰物质PCC1的研究成果,登上国际权威期刊《Nature》,获得了2023年度国家级发明创业奖,这个成果被业界誉为营养界的“抗衰老新里程碑”。

④ 内容营销

销售费用方面,目前跟珀莱雅华熙生物贝泰妮这些可选消费企业及接近的费用,都达到40%附近。

内容营销未来费用标准,汤臣管理层给投资者的答复是在35%这个位置。基础调味品海天的营销费5.7%,千禾从地方品牌推向全国目前销售费用占营收是13.5%;复合调味品大体从5.7%至15%,安记食品5.7%、日辰股份7.6%、天味食品14.4%、宝立食品15.26%。

其商业模式在B端有孤品优势的,营销售用占比都较低,而如果在C端都要拓展新品的,大体都会达15%以上。

而如果行业处于可选消费的,内容营销费用常态接近30%+。

也就是说,未来在这个行业混的,如果资本支出无法支撑这个营销费用,几乎是不用再玩下去。明显,在规模上,如果想细分领域错位竞争,如果新品不是革命性功能大单品,先发优势明显的早期企业,人家基营销费都要超新进入者营收费,这,怎么玩?所以想在细分的大单品上去弯道超车,只有一条路可选:新功能革命性的大单品。

出这样的企业非常难的。

我们从国内各行业发展历史轴径来看,事实上也是这么回事,你不出一个类似于“六味地癀丸”(这个功能还是太小且技术门槛还是太低,出来后后续的同行就立马复制,唯一让营收排在行业前排的,打的是消费者品牌心智牌这一条路,而且像同仁堂,它的营销费也要达20%,而且,2022年仅营销费就有近31亿)的,还不行,要出一个类似于“云南白药牙膏”或“片仔癀”这类功能,且后续再在同业其他细分品类进行内卷,新的弯道超车的企业才可能可以在行业内延续,否则的话,仅从旧品端去跟老玩家玩,根本没法看的。

功能性大单品+资本支撑,才可能出新晋的同业新玩家,否则,有功能性大单品也只能是一个行业宿命——被并购。

⑤ 自研+并购

汤臣的科研费用,只占营收的2%,这个费用率几乎接近任何行业研发费用的最低标准。行业通常研费标准都会接近5%。

对于这个费用,我并没有太偏激的看法说这样对汤臣就非常不利。因为行业的商业模式中,不仅包含了自研实力,还有一项就是并购能力。这是需要非常足的现金流作支撑的。

目前唯一担心的是,如果研发后续不出彩,而并购上,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又要定增融资的话,投资者会怎么看,主要的说法可能来自:2023年用现金流起高楼。

所以总体对汤臣的自研+并购,我是有担心的。因为你研发不用心,怎么科技强企(这个是梁总在财报里给投资者一封信中画的一个大饼,另外还有三个月亮,三个“海”观点——红海、蓝海、星辰大海)。出革命性的大单品这点费用确实没法玩。目前在“红海”用40%的内容营销杀得新进者不可轻易进入这个市场,但蓝海会变成红海,而想进入星辰大海,梁总这点自研费够了嘛,而如果还想着并购的路径,梁总起高楼是几个意思?留住人才给他们福利,然后,在并购时又定增扩股伤害投资者?其实质上,汤臣如果不一意定向融资,资本市场的估值不可能会这样的,因为扩股损害了每股收益从而让投资者不敢轻易投资这个企业。汤臣三次融资共扩股3.03亿,如果减去这3.03,预2022年如果取盈利18亿的话,每股收益1.29元,取PE20,股价也会在25.7元/股的位置。

三、有没有高估

今天这里没有聊护城河,也没破产良方、供给端+增量,但从商业模式上看,此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后续新玩家想进来必须——革命性大单品+资本实力。大单品+小单品被并购、革命性大单品如果没有资本实力,暂时也伤及不了先发优势的汤臣。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观点是,三年内出大单品,目前看,革命性非常不易,干扰不到汤臣目前的运营态势。

第三个观点,汤臣的老臣都是从营销开始起家的,对线下及线上的内容营销,他们确实是有天赋秉异特质的,这点我不置疑,而且,他们从“太阳神”学到的教训是,长期主义的品质这一点,要不然不会有企业文化中那么多长期主义的企业理念(包括了透明工厂,当然它还是有营销的因素——差异性、出品牌)。所以在营销端,包括费用率,我不置疑。

第四个观点,就是唯一最疼心的观点,增发对投资者的伤害。反过来,减去融资带来的3.03亿股份,股价在熊市至少也是25元/股的基本盘。

有没有高估,要站在未来三年的观点来看,并没有高估,而从同业的角度,包括了可选消费的估值状态,它是明显被低估了的。为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被低估。

一是未来三年,没人能干扰它正常的营运,不论它用多少的营收来内卷,来进行竞争性毁灭地对待同业,因为没有新的革命性功能大单品来削弱它的品牌集中度。品牌一直是企业带来营收增长的最强盾,品牌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产品品质+内容营销的品牌溢价。所以未来三年自己认为年度盈利保18亿是较为安心的(作为汤臣的二级市场小股东,我自己是这样去预期的)。也就是18亿,保持净利的’0”增长的状态下,汤臣如果仍是现在的股价,如果市场非要用不增长来估值,直接用pe10去估,是不是汤臣只有市值170亿。那汤臣直接保这个18亿10年,哪个资本买下它都赚死。即我不研发我就做内容营销,十年内,同业想在细分领域弯道超车几乎是为“0”,为什么是0,因为就算一个新晋的革命性大单品出来,在十年内也影响不了汤臣用营销保旧品类的收入。品牌力提升是需要时间来镀金的,同时还需要内容营销费,即革命性大单品+内容营销+10年之长的时间跨度。

二、别开市盈率

因为不管市场怎么定价,汤臣如果真要保18亿,十年内依靠品牌的力度+品类+内容营销,它就可以赚到真金180亿,市场用PE10是终究被打脸的。因为十年谁买下它就打本了。注 不展开其它类,例赚了的还要拿去怎么样(另,内容营销费是在营收之内一起产生的,新晋资本玩家则做不到,因为它要打出品牌,汤臣是出了品牌,这就是优势)。

所以我不看这市盈率,我仅从它目前能赚到的真金白银,这个市盈率就是明显错的。

三、市场为什么要这样定价

1、可能是过高的内容营销,但实质上,珀莱雅贝泰妮都是,这是行业特质所决定的——可选行业。

2、可能未来增量,贫穷确实限制了我们的想像。汤臣用13年把营收从2.5亿做到了近80亿,再往前则是从6千万用17年做到了80亿。

3、也可能是融资的伤害

4、也可能是研发实力并不看好

5、也可能是并没有革命性的大单品,所以担心未来品牌力。

以上这些,有些是行业实际,有些是行业痛病,汤臣唯一的坏——研发费+增长。

放眼未来,汤臣就算在竞争路上遇上一个革命性大单品新玩家,汤臣的未来展望还是非常不错的。不错是因为:已起势品牌力、自研基础+技术叠代、老臣们最拿手的营销手段、有并购能力,只要看清了的大单品,杀猪价都接受、营销手段(真正跟汤臣能打真还太少)。

想在未来的路上去围猎汤臣,除了极个别的“革命性大单品+资本支撑”在该行业对汤臣进行品牌力削弱外,则大势可能已去。

在大A5000多家上市企业中,真正能走出大空间的,要看行业空间,要看“永续+时代特质”。汤臣最穷也不会穷到未来只有300亿的市值。退一万步,汤臣每年赚10亿净利,也要干死绝大多数的上市企业盈利实力,所以呢,市盈率就不用太担心到底是用多少来估了,直接现金来兑现价值。

全部讨论

2023-12-19 17:51

有一点不解,汤臣只有10%的市占率,还有90%的市场可以给其他的厂家玩,别的厂家不需要抢占汤臣的市场或者成为第一才能赚钱啊 。
看化妆品和保健品有点类似,花西子靠着渠道优势也杀出来了啊,薇诺娜从0.2的市占增长到了2%的市占,增长10倍。这些都是在雅诗兰黛和欧莱雅 和宝洁这些国际巨头的压力下 快速成长的品牌啊 。
比如小杨哥 李佳琪 罗永浩 东方甄选 模仿花西子的模式,我有巨大的渠道优势,我收购控股一个保健品品牌,靠着的巨大的渠道优势,业绩快速增长不也是可以吗。
大主播营销费用大幅低于汤臣,价格还便宜,有大主播背书,顾客教育成本低,不一定非要抢汤臣的老客户啊 。
假如50%的市场价格都杀下来了,未来汤臣是不是也要跟进降价?

2023-12-18 23:35

$汤臣倍健(SZ300146)$ 未来创新产品和大单品的估计悲观了,汤臣并购能力是最好的抓手,Life Space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收购。反而是对既有产品的护城河估计乐观了,保健品是一个功能同质化品牌属性弱的品类,消费者没有显著品牌偏好,那么竞争就是内容营销。不是看营销费的绝对金额,要看新晋对手的营销费后利润率。保健品的毛利率还是太高了,代工产业又很发达,导致新晋对手资本投入门槛低,有足够的毛利润来做营销——扣掉营销费用的每一块钱都是白赚的,而不需要非得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这是和$伊利股份(SH600887)$ 在供应端的护城河有根本区别。所以未来营销费用还有上行的空间,直到消灭行业内的超额利润

2023-12-19 08:08

一罐二十的豆粉加点乳清卖靠两三百广告卖四百多;一瓶十几块的氨糖靠两三百广告卖三百多;哈哈哈哈哈

2023-12-19 09:41

博主是否想过这个行业也是有周期性的。

2023-12-19 18:20

未来是消费降级还是升级,如果是消费降级,和化妆品等可选消费一样,就会从国外大牌降级成国产品牌,而汤臣的价格好像是最高一档,如果消费降级可能替换成 便宜点的品牌。
从拼多多的和京东淘宝的 状况看,起码资金认为未来一年 2024是消费降级吧,可能就不认可未来1-2年的业绩。
不过感觉时间看长点,毕竟中国老龄化,且80-90的消费习惯还是认可 保健品的。

2023-12-19 22:05

就产品的使用价值来讲,健康补剂比化妆品价值高得多,一旦消费者得到益处,会产生很大粘性。国外(欧美日加)补剂sku比国内多得多,是因为有监管政策差异,事实上造成一些进入壁垒,但也抑制了行业快速扩张,借鉴国外的经验,今后可能会出现普通日常补剂1+N(大牌➕渠道品牌),重功能补剂1+n(大牌+小牌),垂直专业补剂1+1(大牌+专业牌),创新补剂(大牌+创始人品牌)的多层次格局,这个大牌,无疑就是汤臣倍健,他有自己的空间,不用担心特定的对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久可以了。

2023-12-19 09:00

2023-12-19 07:58

很好

2023-12-18 23:06

一气呵成,实实在在的文章。
我有信心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