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为什么会被低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0喜欢:20

股票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利。 获利的方式就千差万别,有技术型(包括了量化)、有价值型、有周期预判型等。

这里仅从价值的角度。

价值型中,也有好多门类,包括了看三年的,看五年的,或看十年的,还有买入即传承的。

价值型中,不论看三年五年或长期陪着,其买入的逻辑都是企业是优秀企业,且目前价格公道。当然,价格公道每个价投人的定价不会一样,即没有绝对性。有人的公道是只要体现企业价值我就可以买入,有人的公道是我还要占点市场的便宜(出于对本金的安全考量)。

通常情形下,非常优秀的企业,其因市场参与者多,通过公开的充分的市场长期竞价,股价一般非常接近企业价值,投资人只能赚取企业未来增长的钱。而为什么能赚取到未来增长的钱,就延伸出了概率论,即,不论哪个企业,其未来是不确定的。这种通常情形就是市场有效学说。也就是通常情形下市场是有效的,否则这个市场不会存在。有人应会站出来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我们的大A已N年还在3000点纠结。这有几个原因所致,一是绝大多数行业内卷,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行业产业、发展、成熟的必由路径,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时间节点的一个宿命。二是大A过于疯狂的牛市与过于恐慌的熊市N次折腾,实质上,体现了3000点的企业综合估值水准。三是每一次的3000点,有时、些行业估值变低,有时行业估值冲上,同样更作用于了3000点的时间纠结度更长,例过往的房地产高增长估值会偏高,现在的房地产行业降速提质估值就下来了。

另外的一种情形是,有效市的估值钟摆是因参与者对企业价值的竞价而起,所以会出现某个时段的市场无效。市场无效通常发生在恐慌市的时间段,牛市因为乐观的预期,以及人性中赚钱的因素,参与者众多抬高了价值,也会发生过高的估值,与恐慌市正好相反。当然,正常有效市个别行业或因周期原因也会发生无效的预判。

所以价值者,买入的节点,或发生在价格公道期,或发生在恐慌期。这两个时期对价投者较友好,牛市中价投者通常选择卖出(只发生只看三年或五年或更少年份的价投人,毕竟每位价投者对企业的认知边界有浅厚之分)。

价投中可能最难的有二点。

一是对企业的基本面与未来判定;二是企业的估值预判。

前者寻找价值企业作为标的,后者是在选择是否值得买入。

自己在本月5日中有一次梳理总结《过滤模型与标的》,这里以汤臣倍健为类,对这个模型进行三点补充(出于自己系统性梳理的原旨,下面三点接前文中的第七点,所以接下来的梳理是第八、第九、第十)。

第八点 销售费用——供给端判定、良性的销营之比、销售费用体量优势、被低估

销售体量优势、识别孤品、良性的销营之比,是利用好销售费用数据的四大方法。

1、 供给端优势判定

销售费用绝大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的产品同质性(在供给端是否有孤品有势)、可选与必选性。可以作为商业模式中,供给端的一个判点。

2、 销营之比对企业发展的良性预判

在同质产品中,一个企业销售费用与营收之比,同比只有降才是良性的,这一点,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有个指标,投资人也要算算这个指标,在汤臣倍健破产良方中,我也指出汤臣的这个占比不健康,即销售费用增长速度大于营收,说明销售方式或内容肯定要改进,想良性发展,对一个可选消费的企业来说,销售费用肯定占比非常大,所以更要注意这个指标,如果年份上接连出现销售费用增长大于营收增长,那么,企业或者在产品端出了问题,或者在销售端营销内容出了问题或方式出了问题。投资人对这个指标还是要去按按计算器的,预期它的发展良性度。

3、 销售费用体量优势

销售费用占比大的企业,是明显产品同质化的企业,销售费用的体量会占有明显的规模与头部优势,例一个企业的营销售费比同业中的一个企业的营收都大,这就是优势,天量的营销资金门槛会阻杀后续想进入的新企业,新企业只能在细分领域进行对行业的品类市场瓜分(当然,这也是这类企业商业模式中的一个质特,并购与自研同步,不会并购大单品的企业走不到未来的前台,我在汤臣破产的良方指出企业要有伯乐型人才,否则在并购中会处同业的劣势)。

4、 销售费用均大的可选与必选行业,会出现被市场竞价看错的企业

以汤臣为例(题目命题的主因之一也发生在此小节)

必选行业中,例东阿阿胶,销营占比32.6%(2022年度)、广誉远85.8%(2022年度)、同仁堂,30亿营销售费20%(2022年度)。可选的汤臣倍健是40%(2022年度,31.69亿)。

东阿目前的估值(以静态pe)41、同仁堂50、广誉远因亏损无法估但年度跌幅却是上涨的。

虽然销售费用端汤臣占比要大几个点,但是,在估值端,市场竞价却走了极端,汤臣只有22,如果彼此去看动态与TTM的PE,汤臣的动态PE更是只有12.04,成了一个传统行业中一个较为无前景的企业,无法体现它的“永续+时代”、净资产收益率最差也达了13.46%【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非常硬核的企业优质指标,通常体现着企业的赚能能力、变现能力等】。

市场现实的竞价如此,但市场投资人有没有看到的地方,而这个没有看到却正是投资人看错的地方,从而出现这种估值的低估原因之一。

模拟一下市场的认知,打比方,同仁堂东阿阿胶都有治耳鸣的六味地黄丸,汤臣有膳食营养补充剂可以提早作此功能的营养补充。

目前市场绝大部分认知是,只要出现耳鸣(不是因某功能性所致),必选同仁堂或东阿或,反正是必选 ,即100个患者100个患者必选。而作为未病前用补充剂的汤臣,需要培育。

实际的结果则可能是,按二八定律在中国可能在富有人群中2.8亿人会出现5600万人复购这个营养补充剂,而是年度性+的,即年复一年的,而作为可选的同仁堂或,则在康复后,就会停止这个靶点用药(注,耳鸣只是作为了一个靶点类别来举例而已)。

市场一直担心营养补充剂的复购率,并未去估算这个群体的体量因基数到底有多大,以及它的年度复购率。对一些通过例美年健康测出来的基础性健康指标,提早的营养补充或功能补充是一定发生在富有人群中的,至于我们这些过小日子的家庭,老龄一代肯定也有这个增量,例补钙这种的,以及挺普及的了。

健康的必选发生在病灶出现之后,健康的可选发生在在此之前,体量确实是后者是前者的N倍,病灶出现之后的体量确实没有补充剂的体量大,复购时间长这两个特质。

市场担心可选的不确定,而现实是,我们太低估了有钱人的生活品质

第九点 断奶、分红+现金流的辨证关系

1、企业上市并不意谓着就一定会带着融资圈钱的本质目的,上市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企业价值,免费的知名广告。虽然这样只带着提升品牌来上市的企业极少,但还是有那么二、三个的,看它的后续不定增就知道,例茅台与海天。

2、没能提早断奶,导致汤臣可能被低估

定增实际上对投资者是非常不友好的,它明显拉低了每股收益率,从而影响估值。

上市即断奶的企业,一般情形只发生在供给端孤品的企业,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通常在发展初期会有再定增的可能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

汤臣倍健这种商业模式:品牌打造+渠道+旧品红海竞争+新的大单品提升品牌及营收+内容营销+并购大单品,它对益生菌的并购就发生在企业现金不够的情形之下。而有些商业模式无需并购的企业,对现金的要求就比这种商业模式差的企业好多了,海天为什么不需并购,因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品牌占领消费者心智+原旧品牌固化+渠道”,它对现金的要求较弱。

只按汤臣的自由现金流表,目前企业纯现金29.59亿,分红62亿。上市后三次定增63.18亿。

第十点 估值识别——从营销费用识别企业是否低估

1、前者特把估值陷阱放了一个大点,这里谈的估值是怎样来看一个企业估值是否低估,即股价是否公道。

2、不展开,见上【第八点 营销费用——】的第4点。

自己对自己的硬核模型(即核心区,其它类的不纳入)进行适度加项,目的是完善体系建设,拓展边界能力,同时对销售费用过大、断奶过晚的这些投资界不太看好的数据进行反复性考量利与空。对于一些行业,销售费用过大,断奶过晚都是行业的商业模式所至,关健还是要看它背后的优劣,从而更好地去识别企业是否被这几个因素导致了低估。

作为一个带有永续+时代特质的企业,作为一个营销体量大于同业营收的企业,作为一个目前已至行业头部的企业,市场用如此的估值来定它的未来,肯定跟未来行业的前景有非常巨大的背离。事实上,我在汤臣破产的良方一直在提,在这个行业想要打败汤臣,必须在细分领域形成大单品的错位竞争及品牌提升,而这还不够,错位竞争的同业想走向头部,想一直处在蓝海之中是做不到的,它必须面对其它品类的红海之争,这一点,就明证了汤臣只要做好旧品类的营销+新品自研+并购,极难有人在十年内弯道超车,十年之后,也许有同业出现革命性的大单品,但这对处在这个行业头部位置的企业都是一次机会,也许这种大单品是自研,也许这种大单品可以通过并购纳入自己的子公司。看一个企业,看三年或五年,看十年都需要依据企业所处的商业模式,这也是辩别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体系模型一大项。

投资投的是未来,未来有确定性的部分+商业模式特质所显的变量部分,看三年或五年可能用确定性的部就差不多,看十年可能就面临变量的选择,即概率+运气。但目前小汤估值用三、五年的眼光,大体就低估了不少了。

个人边界,不作投资依据,但作为投资体系建设的彼此互补,从原旨的出发点一侧来说,还是有益的。

另外越来越觉得,一年研股,可能能买的也只有那么一、二个甚至没有,确实是有一定的体系价值高度(参悟导师们的说法)。毕竟被市场低估或看错的标的+优秀的标的事实上是不多的。也许随着边界的突破,会从原先的20个,慢慢地精挑细选变成二个,也许这就是导师们偶提的边界论,即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边界在哪。我们的大A,一些较好的标的,还在还旧债,即被资金炒高了,一些新进的投资人,如以跌幅来定估值是否低估,那是非常危险的。

身处熊市,一定是机会,好好把握,不要被估值陷阱带进一些未来收成不好的标的。好股+好价+确定的三、五年未来(自勉)。

全部讨论

2023-12-13 11:52

益生菌就是一个突破性后来超车的大单品,汤臣用并购补上了这一环,回头看是正确和及时的选择,市场短视认为买贵了并衍生出利益输送等一系列揣测,由此产生的估值压制给长期价值投资创造了机会$汤臣倍健(SZ300146)$

2023-12-13 09:26

思考有深度,辛苦了!市场最担心的是竞品低价的冲击,如京东京造,能谈谈对这个的看法吗?

2023-12-18 15:54

2、销营之比对企业发展的良性预判
这个应该分开来看
比如汤臣的销售应该看的是线上营收和线上销售占比的增减趋势。
因为线上直营营收从2020年的7.7%,增长到了2022年24%,
而原来的以线下销售为主的汤臣 销售费用基本维持30%左右。
而从平台费用看,2022年光平台费用就占了线上直营营收的40%,那么线上直营销售的这部分的销售费用率感觉是大于60%的, 对比A股和港股线上销售为主的公司,这个销售费用率是明显是太高了,
那么线上直营销售的快速增加,一定会导致公司的整体销售费用率大幅提高。
1.现在的问题是线上销售未来的费用会不会下降,从2023H1看,平台费用从40%下降到了36%,不知道是不是H1费用结算低的原因还要看整年。
2.未来线上销售会不会影响线下销售的增长,这几年汤臣线下销售不怎么增长了,是疫情导致的,还是线上销售突飞猛进导致的 。
3.线上销售现在这么高的销售费用率, 到底赚不赚钱,从这2年看好像是不赚钱的,未来营收如果继续增长,会不会赚钱 。
$汤臣倍健(SZ300146)$

01-31 06:43

因为小汤的预期建立在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增量上,而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可能是房地产下行周期带来的全行业消费降级且无法抵消该行业老龄化带来的正向价值 好的一点是小汤海外营收占比在提升 (15% ?)

2023-12-13 19:20

我不喜欢他回购股份用来激励管理层,而不世故回购注销。

2023-12-13 13:22

汤臣的保健品和国产中成药的保健品定位不太一样,前者是西方舶来品,后者是传统保健品(历史悠久口碑好),至于效果啥的,见仁见智。品牌的影响上汤臣输一筹,如果消费不振可选的情况下,汤臣受到的影响更大。

2023-12-13 09:31

好文

2023-12-13 09:29

太复杂,基本面的变量太多,而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