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加速“划句号”!锂电投资孕育新机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产能过剩在过去几年是许多锂电企业的“噩梦”,而近期,随着政府发布引导性文件,锂电行业产能过剩有望加速“划上句号”。

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文件旨在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健康发展。

那么,在锂电规范文件加速行业产能出清的背景下,当前如何理性看待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价值?又有何投资机遇值得把握?

行业去库存持续,政策加速劣币出清

由于产能扩张与终端需求错配造成的阶段性产能过剩,近两年动力电池行业开启了“内卷式”库存出清。整体来看,当前行业去库存仍在持续,同时,在政策推动下,这一进程有望持续加速,低端“玩家”或将淘汰出局。

在2023年,锂电企业已经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去库存。在今年年初,企业的去库存情况也逐渐体现出来。从各大电池企业一季度的存货表现来看,电池企业仍然优先维持着严格、谨慎的库存管理策略,整体而言,各大头部电池企业的2024年Q1库存相比于2023年Q1普遍有10-20%的滑落。

1:行业部分头部企业近两年一季度的存货数据

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高工锂电

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为例,今年一季度相比于去年一季度,存货水平降低超30%,同时净利润维持增长,既反映出当前企业严格的库存策略,又侧面说明了其产品竞争力突出,不愁销路,与尾部企业持续降价寻找买家形成鲜明对比。

竞争优势不足叠加政策加速行业出清,低端“玩家”淘汰出局可能性持续上升。本次《规范条件》重点提及:企业应具备锂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总的来看,文件致力于降低重复产能建设、提高新入产能门槛,有望加速行业劣币出清,头部企业或迎利好。

装车量持续增长,头部企业“卷”成麻花

近期,多个动力电池行业内数据新鲜出炉,反映出行业景气度改善,同时,企业竞争来看,头部企业“卷”成麻花。

受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带动,4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同环比双双增长。据中汽协数据,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6%。而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5.4GWh,同比增长40.9%,环比增长1.4%。

22021-20244月我国动力电池月度装车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从企业层面来看,今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之和达到了88.1%。而在今年1月,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2.8%,并且1月至今,逐月提升,月均增长1.77%,头部企业可谓是“卷”成麻花。

3:20244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深入布局龙头,密切关注电池ETF

$电池ETF(SH561910)$被动跟踪中证电池主题指数(以下简称:CS电池指数),深入布局锂电龙头,聚焦新能源车产业“核心部分”,高成长、高弹性特征明显,是投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不错选择。

具体来看,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披露,截至2024年5月15日,CS电池指数前五大权重股分别为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三花智控亿纬锂能格林美,合计占比40.39%,确为布局行业龙头的不错选择。因此,看好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话,不妨持续关注电池ETF(SH561910)。

图4CS电池指数前十大重仓股

资料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投资推荐。中证电池主题指数近五年表现分别为36.08%(2019)、140.43%(2020)、52.43%(2021)、-30.22%(2022)、-33.08%(2023)。中证电池主题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指数编制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