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行业是个好赛道,运动服饰的今天就是户外行业的明天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19喜欢:7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吃饱穿暖后就是健身需求,即运动服饰行业的发展期间;体健心康之后,就是开拓、创意、“寻心”需求,即户外行业的发展期。当前,中国的运动服饰行业诞生了李宁、安踏(排除收购的国外品牌)两个年营收超过150亿元的品牌,未来的户外行业一定会出现类似营收的企业。

    参考欧美等成熟市场户外行业发展路径,中国户外市场一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欧美户外行业的数据,网上很多,不再赘述。

         户外行业与运动服饰行业类似,但也有所不同。运动服饰虽然市场基数大,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可选消费,普通民众穿休闲服饰一样可以锻炼、健身,装备优劣对健身效果影响并不大;户外装备虽然市场基数可能比较小,但是户外装备是准“必选消费”,只有经济准备,玩户外都会对装备有着“极致的追求”,因为户外装备的优劣很多时候关系的户外玩家的生命。而且,户外装备更专业,很难被运动服饰代替,先不说更专业的登山、滑雪运动,就说普通的户外徒步,穿上最好的运动鞋,背上60升的户外装备,一天8个小时,在“非铺装”路面走上6、7天试试。运动服饰的专业需求是运动员,而户外装备专业需求不仅仅是比较极端环境下的户外爱好者,还有军队、武警、野外勘探、矿山(CAT)、户外动植物、环境、地理研究等等,专业户外运动市场可能远远超过运动服饰市场。

         户外是一条探索之路,是一种开拓精神。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火热与普及,户外将成为中国未来的“刚需”: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由于那时的情况是,是一个商品和服务严重短缺的年代,“模仿”西方成熟市场,尽快生产出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所以那个年代不需要创新。但“山寨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山寨”,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则需要在没有模仿、跟随对象的时候,自己去探索、自己的开拓,而户外是培养探索精神、开拓精神的最好方式。这也是很多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爱好户外的原因;也是欧美发展国家户外流行的原因。

         户外是创意的源泉。人民平常工作的空间,无论再大,基本上都是一个封闭性空间,长期处于封闭性空间,人的思维则是收缩的,而创意思维是一种发散型思维,户外无限广阔的空间,是进行发散型思维最有效之地。另外,户外环境大多都是没有人工干预的自然环境,动植物的生产都是根据当时的环境生成的自然状态,是一种“最优解”,如果想体验最美、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非户外莫属。

         户外是“寻心”之境。现代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人为的城市空间中、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心”跟不上“身体的节奏”,产生的很多心理疾病。而户外是心理疾病最好的良药,不仅没有“负作用”,而且收益有“倍数效应”——重振信心,收获创意。与欧美社会相比,当前及未来的中国更需要户外,因为不像欧美那样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属于社会转型期,焦虑、不安更加突出。

         如此美好的赛道,为什么户外行业上市公司,诸如探路者三夫户外牧高笛走的如此糟心呢(如下图所示)?探路者和三夫户外最近几年,大多数年份都是亏损。牧高笛经营的虽然中规中矩,但那主要是因为它的盈利靠代工国外品牌,并非依靠国内市场。

户外行业企业业绩不佳大致有如下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人均GDP虽然达到的户外行业发展的要求,但人均实际收入和时间并不能支撑户外活动。尤其是被掏空“6个钱包”用于购买住房,后边还有教育、医疗两座大山压着,为了撑住三座大山,只能拼命工作,努力赚钱,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劳动赚钱上,那有时间去户外呢。但这样就进入一个死循环:不能学习和创意,就不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只能依靠增加劳动时间来提高收入,如此以来就更没有时间,如此反复下去,导致近几年中国户外进入一个低潮期。

         第二,户外企业自身的原因。行业内的企业看到如此宽广的赛道,都开始膨胀、开始飘了。当前中国户外装备市场至少有280亿,这三家上市公司没有一个营收超过10亿的,探路者曾经超过10亿,那是因为收购旅行服务公司招致的虚胖,以至于导致严重虚脱,几乎退市。在行业初步发展期,有外来的狮子、老虎(国外户外巨头),身后还有一群鬣狗(看到赛道好,都想咬一口的,导致无数进入者,致使业内无序竞争),就是这样情况下,做销售的不好好搞销售,非要做品牌;做品牌的不好好搞品牌,非要做服务;做制造的不好好搞制造,非要做品牌,要知道,当前中国整个服装行业活的最滋润的不是品牌企业,而是代工制造企业申洲国际。这样折腾还觉得不够,还要招惹休闲、运动两个行业的品牌……如此胡闹,它不亏损谁亏损?!这样的企业不亏损,还有天地良心吗?活该它亏损!以探路者为例,它为股东创造的总财富回到了2014年,企业的存留收益回到了2013年。

  探索的道路注定不平坦,走些弯路未尝就是坏事,探路者更不该心灰意冷——打不死的才叫小强,烧不死的就是凤凰。即便压在国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也只是发展过程之中的权宜之计,以中华民族连续五年的智慧,阴霾终将过去,风雨过后就是彩虹。

         未来,户外行业的公司如何发展?

         根本一点就是“定位”。业内的三家公司都存在定位不准的现象,否则就不会到处撒网,处处树敌了——跟业内的鬣狗竞争都捉襟见肘,还要对外来的狮子、老虎,还丧心病狂地把弱小的品牌拔苗助长、延申到运动、休闲市场,怼业外的公司,先不说耐克、阿迪的实力,即便安踏、李宁的体量来说,即便三家户外上市公司抱团,也只有它们一家的七分之一大小。像耐克、安踏、始祖鸟,它们可以进行品牌外延,因为它们已经是业内的顶级玩家,有足够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品牌外延。如何定位,好好研读“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定位》吧。中国的书,就读《易经》吧,易经主要讲“时与位”的关系,如何适应变与不变。

  定位准确了,还得要决策,这又是一个难点。当前的户外企业因为技术实力不够、从业经验不丰富,把自己定位于中低端品牌,三家户外上市企业都切入的低端的户外休闲市场,估计是想避开于国际巨头的竞争,剑走偏锋。这样的定位是正确的,但决策是错误,因为国内户外企业都是这样想的,不但没有避开竞争,还分散了资源,惊醒了业外的竞争对手。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另外,不要进入户外运动休闲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休闲服饰不仅仅是技术、工艺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性的洞察、文化的挖掘、心理的引导而形成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国的人文环境还不足以培养这样的设计师,这是国内服饰品牌“此起彼伏”的根本原因,反而是兢兢业业做代工的申洲国际持续盈利能力最强。哎,当前三家上市公司都切入了这块市场,做就做吧,只是不要倾注过多资源,采取跟随策略即可。

         就三家企业来说。探路者定位最好的企业,也许是探路者走的弯路最多、吃的亏最大,尤其是公司核心管理层更换以后,重点满足行政人员户外需求,这个市场足够大,而且以探路者当前的技术实力是可以满足这个需求的,避免了顶级技术的不足的缺点。如此以来,探路者不但充分发挥了自己技术实力,甩开了国内同行,而且由于客户的特殊性,避开了国外巨头的竞争,探路者可以独享这个超大市场,一步一个脚印,安安稳稳的做。虽然探路者也在做珠峰、南北极科考这样的极端市场,但这只是一种行业责任,短期难以获得收益,但这是一种行业责任,必须做。美中不足的是,探路者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获得定位不准,销售费用很高,效果不一定理想(没有确切数据,只能猜测)。另外,探路者创始人的出局,更换了更新管理层,有人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并不是每一个出局的创始人都是乔布斯,更不意味着未曾出局的乔布斯能把苹果做得太好。探路者创始人能把企业做上市,那是赶上了户外行业的风口。从创始人的管理风格等来看,他们有“些小家子气”,格局不够——小微企业靠技术,中大企业靠格局。

         牧高笛还算中规中矩。如果牧高笛专注户外装备的代工,做户外服装的申洲国际,也是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的。做代工就做代工吧,却在企业非常弱小的时候,非要做品牌;做品牌也行,单点突破做帐篷也未尝不可,却还要拓展的户外服装等其他装备,饼摊的太薄容易烂,且看牧高笛如何玩儿吧。

         然后是三夫户外,这个企业本来是销售见长,代理国外著名品牌,本来也是一个好策略,在与业内顶级品牌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它们的技术、运营管理、营销等等。但是三夫却过早地暴露了它的野心——做起了品牌,这很容易会招致代理品牌的警觉——避免被学习、模仿。很多时候,只有撞了南墙才想起回头,他人的教训未必会影响到自己,在外界的裹挟下,为了弥补自己品牌和技术的不足,三夫想曾经的探路者一样,开启了“买买买”模式,至于结局如何,也只能静观其变,也许能和探路者曾经的结果不一样呢! $探路者(SZ300005)$    $三夫户外(SZ002780)$   $牧高笛(SH603908)$  

探路者是可以再次上路的

全部讨论

2021-05-04 06:24

作为业内人士,建议这几家公司还是少碰为好

2021-05-02 07:16

牧高笛新进股东有意思

2021-05-06 11:27

对于普通人来说,户外不是比赛——不是跟自己比,更不是与他人比,而是一种回归、一种放松、一种自然、一种体验与感受,“无所为中”生“无所不为”!例如,我曾经认为“博弈论”是现在商业或者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最优解,但在户外游荡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只是竞争的初级模式,“竞合”是中级模式,没有竞争的“和”才是至高境界。
对于专业人士,如动植物研究,自然环境研究、勘探,则是一种工作,除了薪水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发自心底的热爱与责任。$牧高笛(SH603908)$ $三夫户外(SZ002780)$ $探路者(SZ300005)$

2021-05-04 16:20

看好探路者,其它的别碰。

2009年 安踏收购FILA商标权和中国运营权时(注意:还不全FILA公司全部),安踏的营收58.7亿,利润是12.5。直到2014年才盈利。现在的户外品牌公司哪有这个实力,扛得住试错成本吗?$牧高笛(SH603908)$ $三夫户外(SZ002780)$ $探路者(SZ300005)$

2021-04-30 21:26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失败是常态

2021-04-30 21:19

国内的公司没一个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