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靠投资逆天改命的普通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35喜欢:113

原创 徐凤俊 徐凤俊的投资思考 2024-05-27 08:32 安徽

前几天我在《价值投资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的小文中,用数据推导模拟了哪怕是最普通的阶层,靠着坚实可行的投资行为,一样可以跨越阶层,逆天改命!

不过减少消费、坚持投资……等等逆人性的行为确实需要长期主义,甚至是一点点对价值投资的信仰,方能致远。

好在,有太多普普通通的基层居民,靠践行长期投资而获得远超这个阶层,甚至是远超中产阶级的财务成就!

相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普通人的投资事迹要远比巴菲特、格雷厄姆、施洛斯、邓普顿、约翰涅夫、费雪、彼得林奇等大师的巨大成功,更具有说服力和榜样的意义!

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普通人的传奇。

第一位:格蕾丝·格罗纳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百岁老太格蕾丝格罗纳在离开人世后,将700万美元的遗产捐赠给了母校。格蕾丝终生未婚,并且她退休前只当过43年的普通秘书,她究竟如何存下这笔巨款,引发了大家巨大好奇心。格蕾丝的好友日前披露,老太的700万美元巨款,竟然全都是来源于她在1935年购买的180美元股票!终生未婚只是个小秘书。

据报道,100岁的格蕾丝格罗纳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北部的森林湖市,1931年毕业后,她在雅培公司找到了一份秘书的工作,并在秘书岗位上一直工作了43年才正式退休。

格蕾丝终生未婚,平时生活相当俭朴。不过,格蕾丝却经常向她的母校——森林湖学院捐款,包括在母校设立了一个奖学金,在过去这些年中她陆续向母校捐出了18万美元。格蕾丝在遗嘱中将700万美元的遗产捐给了母校森林湖学院。“百万家产”来源成谜

生活俭朴的格蕾丝从来不像个“百万富婆”,甚至连她过去捐给母校的18万美元,都被很多人认为是她从牙缝中省吃俭用抠下来的。那么,格蕾丝的700万美元惊人家产到底是如何积累起来的?曾用180美元买股票

格蕾丝的律师马拉特是少数知道格蕾丝财产状况的好友之一,他向记者披露了格蕾丝700万美元家产的“来源之谜”——巨款全都是来源于她在1935年购买的180美元美国雅培公司的股票!

据悉,1935年,格蕾丝以60美元一股的价格认购了她当年工作的公司——美国雅培公司特别发行的3股股票,这180美元的股票她从来没有卖出过,在接下来的75年中,180美元投资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竟滚到了现在惊人的700万美元!

点评:时间的魅力,从1935年的180美元到2010年700万美元,确实是非常高的增值,但是年化复合增长率,大概是15.1%。

第二位:安妮·塞贝尔

有一位投资者叫Anne Scheiber 女士,她在1944年投资的5000美元,在1995年她去世时,变成了2200万美元(约1.5亿人民币)。

她是一名国税局的基层审计员,工作23年年收入从未超过3150美元。

她在审计报税单时学到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在美国致富最可靠的方式就是积累股票。

她寻找自己熟知的品牌,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几十年来用收到的股息做再投资,从不卖出股票。

即使在1972-1974年的熊市和1987年的市场崩溃期间,她也从未卖出这些股票,因为她对自己选择的股票有很强的信念。

她持有的是一个多样化的企业投资组合,美林的客户经理公开了她去世时的持股列表,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埃克森美孚石油、联合讯号、洛斯保险等。

她以审计税务的谨慎思维审视持有的股票,阅读年报并参加股东会议,她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些盈利会增长,且配发股息的公司。

晚年她将分红投资到免税的市政债券上。

离世时,她的投资组合每年股息和利息收入高达75万美元。

她将她所有的财富,都捐给了一所她从未上过的大学——叶史瓦大学。

第三位:罗纳德·里德

罗纳德·里德出生于佛蒙特州的乡下。他是家族中第一个读高中的。更让人惊叹的是,他每天都要靠搭便车去学校。

对于那些熟悉罗纳德·里德的人来说,关于他,并没有太多值得提的事。他的生活一直平淡无奇。

里德曾在一家加油站做过25年汽车修理工,又在杰西潘尼服装商场(JCPenney)拖了17年地板。38岁时,他花1.2万美元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然后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余生。他的妻子在他50岁时离世,之后他没有再婚。里德的一个朋友回忆说,他最大的爱好是劈柴。

里德于2014年去世,享年92岁。就在那时,这位来自乡下的普普通通的门卫登上了全世界的新闻头条。

2014年,共有2,813,503名美国人去世。他们当中只有不到4,000人在去世时的净金融资产超过800万美元,而里德便是其中之一。

在遗嘱中,这位曾经的门卫将200万美元留给了自己的继子女,而把剩下的600多万捐献给了当地的医院和图书馆。

那些熟悉里德的人对此感到困惑。他这么多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最后,人们发现,里德的财富并没有什么秘密来源。他没有中巨额彩票,也没有继承大笔遗产。里德将能攒的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然后去买了蓝筹股,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等到几十年后,这些微小的积蓄通过日积月累的复利,最终滚雪球般地变成了800多万。

他从一个门卫到一个慈善家的过程就是这么简单。

这三个普通人通过小资金成长为千万富翁的财富故事,共同点是与众不同的长期主义,依靠股息积累不断滚雪球,最终越滚越大。

有人会说,是这些人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正好踏准了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股市长牛的国运,才有如此巨大的财富。

事实上,他们的一生中,遇过好几次重大的经济危机,股市崩盘很多次,但是他们根本不在乎,甚至于第三个故事里的Ronald先生的股票都是实物股票,存放在保险箱里的。换言之,他根本没打算卖出过。

就算有美国国运的加持,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这三位平凡投资者那样,在离世时积累那么多财富?为什么美国还会有穷人?

我们羡慕美国股市股市长牛,假如未来A股和港股腾飞,你能把握住时机、积累到巨额财富吗?

此外,从这三位主人公的生平,发现他们还有另一个惊人的相似性——长寿。Anne Scheiber女士活到101岁,Grace Groner女士活到100岁,Ronald Read先生活到92岁。我觉得他们在投资中所展现的良好心态、坚定信念、对未来乐观以及愿意享受延迟满足的特点,一定也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并成为了健康长寿的助益。

最后以一群普通人的传奇作为今天的结尾吧!

100年50万倍的昆西神话:在美国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70%的居民都是百万富翁,他们的财富是由上百年来专注持有一只股票——可口可乐所带来的,这就是世界资本史上著名的“昆西神话”。

昆西小镇人口仅有几万人,以纯住区为主,没有工厂和写字楼,但这里却是美国百万富翁最密集的地方。这是因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1922年,昆西的烟草大丰收,居民们听从了当地银行家马克·门罗的建议,大量买入并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

可口可乐是1919年上市的,上市时每股40美元,年底曾一度掉到了19美元。银行家马克·门罗观察到,即使在大萧条期间,人们也愿意将手中的最后所剩无几的钱用来买冰可乐,这符合“永久持股”标准。

马克·门罗对前来银行储蓄的居民们建议“买可口可乐股票,不要卖”,他甚至借钱给当地居民去买可口可乐的股票。

昆西小镇的居民听从了这条价值连城的建议,早期一度持有750万股可口可乐。即使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他们也坚持没有卖掉可口可乐的股票。在上百年的持股过程中,昆西居民经历住了多次熊市的考验。

他们的后裔们也因为可口可乐这只股票而变得日益富有,这个小镇甚至还有飞机场,很多家庭有自己的私人飞机。

全部讨论

持股如守寡,最难的是不动、不卖。
前提是选择,一定要选对,选乐视网还是选可口可乐注定不同。
幸运是必要条件,不然凭什么你会成为幸存者偏差中的幸运者。
投资看着不难,实际一点也不容易。

美国证券市场是一个神奇的市场,容易出伟大企业,给耐心的投资者回报丰厚。其他的证券市场是渣渣市场。

05-29 22:01

十分感谢前辈的分享!通读前辈的近期几篇文章,我认为这是普通人可以走的一条康庄大道,慢即是快!将家庭资产转变为股票资产并长期持有,是普通人最快变富的方式,这个过程只需要耐心持有,当每年的股息能够覆盖家庭支出时,想一想将来持有优秀股权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我27岁,我不追求多,现阶段保守年化10%,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我相信我37岁时面对生活会更加的底气。

05-28 11:39

所以他们的股票都是不卖的

05-28 22:45

靠的是国运

05-28 13:27

普通人买股票的意义和坚持

05-28 13:10

创 徐凤俊 徐凤俊的投资思考 2024-05-27 08:32 安徽
前几天我在《价值投资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的小文中,用数据推导模拟了哪怕是最普通的阶层,靠着坚实可行的投资行为,一样可以跨越阶层,逆天改命!

05-30 23:08

问世间有几人能愿意:慢慢变的富有? 都想一夜暴富! 慢就是快!

06-13 17:38

幸运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