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题综合解决方案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29喜欢:61

原创 徐凤俊 徐凤俊的投资思考 2024-05-18 10:45 安徽

前几天看到一篇球友的文章《人生后半程,投资理财能力更重要》,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

从本人实际和接触到的很多投资朋友的事例看,确实如此!我身边有不少在人生前半程很优秀的朋友,在想明白这一问题后将人生的重心放在了投资事业上!

比如在投资路上的挚友王菲克,果断放弃大好的足球事业,毅然选择投资,还有常阅悟等朋友在各自领域都做的不错,最终还是有所放弃,选择了投资。

人生后半程那篇文章的数据推导似乎有那么点不接地气,我又画蛇添足重做了个表,来重复的说明,完成了一定的积累后,财富的增值会越来越比薪资收入重要的多。

前些年在苏州与闲大交流时就感慨过,当每日的净值波动达到数月工资收入的时候,对工作的态度、热情以及感受到的激励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也经常有朋友们询问如何平衡原有工作和投资之间心态、精力的投入问题,我通常以财富积累程度、个人能力和喜爱程度来进行分析,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一般在股息能覆盖基本生活之后,若非常喜欢投资且过往收益率也尚可的情况下,人生的重心应果断转向投资!

我以相对接地气的数据列表如下:

A和B是同一类人,都是都市普通中产,A在人生后半程在积累一定可投资财富后放弃在工作上的努力,找了个轻闲(年收入减半)的岗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投资上,获得12%的年化收益,并且在55岁后全职投资,自己交保险。

B在人生后半程仅以工作为主,并获得每年10%的工资收入的提升直至50岁,但资产大头放入银行存款,少数买入股票但投入精力不够收益较差(这个资产配置和绝大多数中产一致)年化收益3%。

最终两人在前十来年,财富积累差别不大,尽管B的工作更拼更辛苦!但是在54岁那年开始A的财富积累超越后者,且两者越拉越大……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 中年危机、养老、子女的未来,家族传承是普通家庭面临的人生重要难题。

近几年由于经济下行,中年危机是导致中产返贫的主要原因,其实以上难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只有一个:拥有足够数量,稳定增长,带来稳定股息的优质股权资产。

在日本很多老年人在年轻时做梦都想不到曾经的白领、专业人士等会在老后破产,无法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

在香港竟然有高达15%的年轻人不工作在家啃老,当下年轻人就业难日渐成为对子女教育最上心群体——中产阶段的心病!

只要有足够的生息股权资产对未来年轻人养同样多的老龄人这一日益严重的养老危机将变得轻松!

至于子女事业及传承问题也同样而解,如下图:

A的子女A+在25岁踏入工作之后,由于有父辈给予的500万股权资产做保障,只需获得年化8%(比如买中证红利指数ETF),就比很拼且工资高一倍的C要轻松的多,只要不为赚钱而工作,就会非常轻松,在未来二十年后找一个年薪十二万(考虑到通胀水平大约与今天六万元相当)的轻闲工作即可。

而C的家庭背景也是中产(家庭只能解决住房和少量存款),在找一个年薪25万,且辛苦工作年加薪10%的前提下,财富增值能力反而要差很多,36岁时才能达到A+27岁的水平!

两例中工资年收入到50万为止,因为这一收入即使放到日本、韩国也不算低工资了,且没有计算生活开支,是为了计算简化。

至于年化12%收益不易获得的问题,我借老唐文章中的一段来说明吧!

人总是低估了找到优质资产的能力和时间的价值,但远远高估了长期持有的耐心!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针对一部分有一定投资能力的朋友说的,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毕竟拉长看由于人性所致,能获得股市收益的永远不是大多数。

冒昧节选老唐的文字,如下:

我今天突发奇想,想用一个大家可能会感觉很不堪的实盘,来演示一下这个「守着它获取个略高于社会财富平均增长水平的回报,那还不是三根指头捏田螺——稳拿」的过程。

今天是2023年11月13日周一。

十年前的这个周一是2013年11月11日,有一个新手懵懵懂懂来到股市,他对企业没多少研究,但只背熟了下面这段理念鸡汤。

选个商业模式变化小的、能赚回真金白银的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在估值马马虎虎差不多大概也许不算贵的时候进去,守着它获取个略高于社会财富平均增长水平的回报,那还不是三根指头捏田螺——稳拿。

因为社会财富平均水平本就大致由这些挣钱不挣钱的企业一起来平均的。你选的挣钱的,八九不离十的已经是坐在平均水平之上了。要是实在不放心自个儿,就多选几家分摊一下好了。

2013年,只是背熟这一段价投鸡汤的新手来到股市,他最有可能怎么做?

恐怕他最大的概率,是选中一些人人都知道的大白马,知名的行业龙头来买。

新手入市知道的大白马、行业龙头,最容易出现在脑海的会是哪些?

我直觉认为,普通新人最容易想起来的,也最容易入手的,可能就是:茅台招行万科,平安,格力

我们就假设他做了这个组合,然后呆坐不动,会是什么结局?

这个组合应该不算后视镜。毕竟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五家里的四家都已经是著名的熊股,经常被市场称为三傻四傻什么的。

这只是当时不具备企业分析能力的新手,入市后最容易知道的几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如果2013年11月11日将上述五家公司各买入20%,持有至今天,中间什么都不做,会是什么结局?

我打赌,包括书院的朋友也会低估这个组合,因为我刚刚突发奇想的时候,直觉也是最多赚一两倍。

怎么建立这个组合呢?不用使用前复权、后复权,那都有扭曲。

腾讯自选股里,使用盈亏笔记功能,直接选择在2013年11月11日买入,系统会自动显示当日(真实)收盘价,就以那个成交。

格力为例,如图。

我们假设2013年11月11日收盘五只个股一律买入20万元(为统计结果尽量准确,我没有以手为单位,而是以股为单位),于是我们有了这么一个组合:2013年11月11日持有茅台、招行、平安、万科格力各20万元。

然后呆坐至今,有现金分红就让它闲在账上,一分钱收益也不产生。

腾讯自选股个股盈亏笔记里,会自动记录分红送股,但期间若有配股,系统无法直接参与,相当于这个组合逢配股就放弃,立亏一笔。

如果参与配股,这个组合的结果会更好。如果分红再投入,这个结果也应该会更好。

认真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拉Excel模拟一次。我早上时间紧,就直接用系统默认的这个「不参与配股,现金分红十年全部闲置」的结果了。

结果是什么呢?看图。

组合累计赚了491.34万,即当前账户共计591.34万,其中持股总市值485.51万元,期间现金分红然后闲置在账户上的钱一共105.83万。

十年,最简单的大白马,后视镜看五只里有四只都不咋地,结局是最保守的记录方法下,100万变591.34万,折合年化收益率19.5%。

这基本是我们这里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十年。

回忆一下,这期间网上经常逮住牛股,经常嘲笑招行,平安,万科格力的炒家们,有多少人实现这个成绩呢?我估计占比可能几乎可以忽略。

2013年建立这个大白马组合,难吗?应该不难,众所周知的大白马,没有任何神来之笔。

通常组合里的大部分收益,往往由一两只跑出来的大牛决定,这是数学决定的必然。

巴菲特在去年的股东信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花儿盛开时,杂草自然会凋零。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几笔成功的投资就足以创造奇迹。我在《巴芒演义》的结尾部分,也写过这个理念。

那么,如果这个组合没有买中茅台,会是个什么惨况呢?我们再来试试。

其他条件不变,我直接从这个组合里删掉茅台,你猜,十年回报会有多惨?数字说话,看截图。

结果可能更让你震撼:2013年11月11日收盘,招行,平安,万科格力,各买20万,合计投入80万。

然后呆坐至今,此刻的账户总值是256万(持仓市值176.5万,历年分红后闲置无收益现金79.5万),10年3.2倍(256/80=3.2,获利220%),年化收益率12.3%。

这个四傻组合,年化也有12.3%的结果,是不是挺震撼的?

此时认真想想,理念只要过关了,股市想亏钱,是真的很难!

亏钱的,要么是视角过短,连三五年也等不住,甚至有些连一年的波动也无法忍受;要么是以票模式来击鼓传花「炒」股的。

没有了。克服这两样东西后,想在股市亏钱,真的巨难。

如果你不是打算来博傻,不是打算来击鼓传花骗下家的,难道你还能选出比后视镜里『四傻全中,无一牛股』更惨的组合??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老韭菜弗罗多05-18 14:05

人生哪有那么难?难都是看不清自己。菜还欲望多,可不是很难?中国最近这40年是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觉得难,其实是欲望多了。
简单过过生活,真的不难。

全部讨论

人生哪有那么难?难都是看不清自己。菜还欲望多,可不是很难?中国最近这40年是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觉得难,其实是欲望多了。
简单过过生活,真的不难。

“人总是低估了找到优质资产的能力和时间的价值,但远远高估了长期持有的耐心!”
个人常常也是高估了耐心,实际缺乏耐心,经常被波动伤害。
作为一个中年人,决定投入更多精力研究行业和公司,找到优质资产,花时间持有。

05-22 17:07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投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之前看新闻丈母娘招女婿还要看年收益率的$机械ETF(SZ159886)$ $$建材ETF(SH516750)$ $一带一路ETF(SH515150)$

05-20 13:28

闲大:选准、拿住、收息、攒股。

正解,投资理财能力决定人生下半场高度和质量。

05-18 13:10

我也是这样想的,21年初这五股分别买入20w

05-18 12:32

2013,是熊市低点……

05-18 23:11

大多数人一个星期内不买卖,就感觉自己没有在炒股
买入之后,把账户忘了的人,基本达到了神的境界
绝大多数人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人,每天看看账户,每周操作一下账户,每个月回顾一下
难点在这里,其他都很容易

05-21 22:14

大钱都是坐来的。

05-19 23:02

收益是其次,坚持学习,坚持投资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