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中国恰逢时光如溪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1回复:70喜欢:113

如溪者,清澈见底也,寓意确定性强,恰逢时光如溪意思是在即将到来的伟大时代,持有中国核心资产是收益最高,确定性最强的投资,它将改变无数人家族的命运,我们这代70后处于最佳的“c”位,又一次站在时代的最佳“赛道”面前……

做多中国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天那么具有战略主动性,虽然当前贸易争端反复无常愈演愈烈,港台都不太平,国内经济反复寻底,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同时来敲门,似乎局面复杂,看不清来路。但是如果我们暂时撇开纷纷扰扰的短期干扰,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和股市长期前景,就会发现,仅管目前困难重重但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走过的沟沟坎坎,那一年又好过?那条路又顺利了呢?中国经济一路摸爬滚打走到今天,成就辉煌的背后,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是让世界为之动容的。

尽管前行的道路曲折但前景无疑是烂灿的,国外一些资深经济学家屡屡预言中国经济崩溃,但次次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拥有唯一领导权、持行力强且实干的政党。很多在国外很难执行或需要快速落地的政策在中国可以快速推进,有力度的执行。

2、中国人历来吃苦耐劳,有为了家人奋力拼搏的传统,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很多领域只要中国干了就可以做到全世界产量最高,成本最低。

3、中国人有对下一代不计回报、不看效率,近乎虔诚的教育投入,每年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近几年每年八百万高校毕生走向社会,而同期美国才三百多万)队伍走向社会各行各业发挥光和热。这种人材的软实力给我国的产业升级以及加速原创高科技产业化提供强大动力。实际上这几年在航空航天、量子通信、基因工程、高新材料等领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的目标大步迈进。

4、中国是最大的原住民国家,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化认同和历史传承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中国文化历经沧桑,外族入侵从未间断,但文明之火始终熊熊燃烧最主要原因。

5、中国的市场足够大,有宽广的战略纵深遇到危机有足够大的回旋余地。这是非常强大的竞争优势,有些技术、产品规格和制式可能在推出时不一定受到国际认同,但可以依靠庞大的内需市场将规模做大,慢慢的就会得到认同。

基于以上理由我坚定看好中国的未来前景,今天看起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不改长期向好的历史大趋势。如果不发生战争等极端事件,中国的GDP总量会在十几年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股市长期向好大的时代背景,也是做多中国的最大底气来源!

近年来大幅流入A股的外资用实际很动表明他们的态度——坚定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坚定做多中国、坚定抓住百年的历史大趋势,著名的桥水基金创始人 Ray Dalio更是喊出“不投资中国非常危险”,言下之意是如果错过中国将被时代抛弃。

近几年股神巴菲特也频频在伯克希尔年会中多次表达对中国股市的看好……

站在极佳的历史关口,投资中国核心资产处于最佳战略机会期——我们处在极佳的时间窗口,站在了大时代的起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过去十年A股没有像样的牛市!主要原因之一是处在一个完整的房地产牛市周期,房价一路狂飚打消了居民投资股市的热情。那现在的情况如何呢!我们看下面几张图:


中国的房价未来怎么走我不知道,但再复制过去十年一路上涨是不可能了,此外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极度不合理——房地产占比太高而股权资产占比又太低。未来有一个长期的再平衡过程。

其次中国各行业未来十几年会逐渐完成行业集中度和全球产业高度的提升,前几年是营收的快速增长,未来很长时间营收平稳增长,但净利润增长情况会比较乐观。就像国内空调行业过去十几年所表现的那样,前期营收增长高于净利润增长,中后期则是净利润增长高于营收增长,未来这个进程会在很多行业重演。由于巨头的产生以及在全球产业链逐渐摆脱低端制造的标签,我们将重新获得合理的利润率。

此外A股尽管从去年年底有所反弹但无论是整体绝对估值、与发达国家的相对估值比较,还是以巴菲特最推崇的总市值与GDP占比来看(即使加上国外上市的中概股仅然在70%的非常低估),都处于非常安全的买入区间。

截至2019年8月,沪深300指数的周期调整市盈率为14.5倍,市净率是1.2倍。上证综指的周期调整市盈率为13.4倍,市净率是1.1倍。美国标普500指数的周期调整市盈率为29倍,市净率是3.3倍。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刘劲认为 “对于中国股市来讲,现在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时候。从估值的角度来讲,中国的市净率只有1.2倍,但是美国的市净率是3.3倍,完全从估值的角度上讲,几乎是中国的两三倍。”

从全球来看当前的A股尽管有所上涨但仅处世界价值洼地的状态,何况中国发展更快也更确定,更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上证综指13.4倍左右的估值,不仅大幅低于美国的24倍,相对比新兴市场国家的印度(22.8倍)和巴西(18.8倍)也是大幅低估。

以上三种因素叠加,我认为将迎来几十年一遇的最佳投资机遇!千万不能辜负……

巴菲特54年的平均回报率 18.7%,看起来不是很惊人。据我了解近20年就有不少中国A股的投资者年均回报率是20%多。超过巴菲特那么容易?不是的,近20年美国GDP增长年平均2%,而中国GDP年均增长是8%—10%,这些人只是搭上中国强劲增长的高速列车而已。

经济增速必然会下降,回报必然会收敛,高回报是阶段性的,高速发展也是阶段性的,请珍惜宝贵的时代机遇,因为也就十来年了,此后将一去不复返……

这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

过去14年来上证指数从2005年的一千点到目前的二千九百来点,不算分红共提供每年8%左右的复利回报,我们知道由于权重占比和不计分红等因素的影响,上证指数是失真的,从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来看,A股的实际长期回报率是略大于10%的,但就是这样一个长期长涨的股市,个人投资者仍然亏损累累!未来的情况将更不乐观,我们知道20世纪40、50年代,美股超过90%的部分为散户持有。而如今据海通证券的研报显示,2018年年中,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高达 93.2%,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不到6%,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被迫退出市场,改为通过养老基金等方式间接持有。

从发达国家整体来看个人投资者市值占比普遍很低,而A股占比仍高达40%,未来从长期来看下降是必然的趋势,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实际上近几年己经有很多投资者感觉到了钱越来越难赚了,我个人认为这一趋势会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内经济增速告别过去高速野蛮增长阶段,进入结构升级的中速增长新阶段,叠加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出生人口锐减,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最快的阶段己经过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没己接近尾声(以公路为例有经济价值的己全部建完),80、90后消费习惯的改变,美单边主义盛行国际贸易面临重构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很多行业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过去很多行业都发展的很好,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都有较快增长,选择行业变得非常简单,只要能拿的住就行了。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在大转型、大调整,改革己进入到“深水区”有些行业己经没有机会,整体来看只有结构性的机会,选择行业的难度在加大。

二、过去由于行业增速很快,行业内的所有公司都有不错的成长,但现在情况变了,行业的增量变慢,集中度在提升,只有头部公司会有一个不错的成长,选择企业的难度在提高,即使选对行业选错企业也不行。

三、市场参与者变了,以前散户为主,现在越来越往机构主导的方向转化,外资不断进场,基金规模在不断壮大,整个生态有了巨大变化,个人投资者越来越不占优势,以前大家觉得优质公司得有15-20%的回报才愿意买入,而外资8-10%就大举买入了,倒逼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

怎么做才能在重要的历史关口大概率的搭上时代的列车,不辜负大时代赐予我们的时代机遇呢?我们接着往下聊……

截止今年我进入股市整整二十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投资最重要的一件事到底是什么?

现在行情不断发展,很多人纠结了,在讨论到底是牛市还是仅仅是反弹?

牛乎!熊乎!真那么重要吗?

答:也重要!也不重要!

要看你拿的是什么品种!准备拿多久!

对于有些品种来说,是牛是熊,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你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买的又贵,品质又差,只能蹉跎岁月,蹉跎青春。除了当一回送财童子外,基本上是边缘化了!

比如这三只股票:

而对于大多数股票来说,是牛还是熊很重要,因为收益完全来自于牛熊之间的轮回,造成的价格差异。比如以下这些,如果不能熊市拿牛市卖,长期下来可能收益都不一定跑的过理财,当然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人来说不是拿着这些平庸公司不松手,而是不停的在它们之间转换,更是付出高额交易成本,让本来就收益不高的帐户更加雪上加霜。

而对于大多数股票来说,是牛还是熊很重要,因为收益完全来自于牛熊之间的轮回,造成的价格差异。比如以下这些,如果不能熊市拿牛市卖,长期下来可能收益都不一定跑的过理财,当然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人来说不是拿着这些平庸公司不松手,而是不停的在它们之间转换,更是付出高额交易成本,让本来就收益不高的帐户更加雪上加霜。




当然还有一些优质公司,牛熊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它们是真正的诺亚方舟的门票。无论股市是涨还是跌,经济周期如何轮回,长期来看,都不会让收益有那么一点点的逊色!它们会带着我们穿越牛熊穿越经济周期的困扰,到达财务自由的彼岸。我们要一直以这样的公司为伍,永远做时间的朋友!


好了,看了这些股票的年K线图我们就知道投资最重要的一件事到底是什么了!

那就是始终以好公司为伍,以股东的心态长期持有。

找到好公司很难吗?有点难,但真正让很少人这么做的原因是被平庸公司便宜的价格吸引,要知道便宜的东西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而好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不便宜!或者被牛市轮回的价格波动,让我们失去了初心!本来拿着好好的公司看到垃圾股不停的涨,就不淡定了!须知好的结果都需要厚积薄发,都需要一个过程,都是耐心等待出来的!

有人肯定会说选股的意义没那么大,如果择时做的好平庸的公司一样可以通过波动带来不错收益,真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冰冷的数据:

查尔斯·艾里斯《投资艺术》中有一份精心研究波段操作、但未出版的报告得出结论:在计算错误和加上成本之后,投资人对市场的预测4次必须有3次正确,而迄今为止有公开纪录可查的股市短期走势准确率最高的才65%!也就是说那些准备靠择时获得收益的想法就等同于去挑战世界冠军都无法做到的成绩,是多么无稽和荒唐!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闪电打下来一定要在场”如果你敢择时,市场就敢让你错过那些精彩的瞬间——少数大幅上涨的交易日, 而代价是非常残酷的,来看数据:

数据显示,自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18年间,上证综指的累计涨幅为142%。但有意思的是,在这18年的时间里,涨幅最大的十个交易日的涨幅简单累加数值85.91%。如果剔除涨幅最大的这10个交易日,这18年的累计收益率缩水近2/3,至56.09%。(注:为了简便比较,我们将涨幅最大的十个交易日累加涨幅直接减去18年间的累计涨幅。)

而过去18年间里,涨幅最大的20个交易日的涨幅简单累加涨幅是144.36%,若是剔除涨幅最大的20个交易日,18年投资收益率将变成-2.36%,换句话说,在过去的18年中,如果你错过了这20个交易日,在大盘累计上涨142%的情况下,你反而将亏损2.36%。

结论让人震惊,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来看择时不仅不能给我们的帐户增加收益,反而极有可能由于不合适的买入卖出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甚至产生严主的亏损,这根本就不是个聪明的决定!

择股才是王道,这一条不仅被众多价值投资大师的成绩证实,也非常符合逻辑,经的起推敲!上市公司本身就比一般性的公司回报率更高,而上市公司群体中少数的优质公司又比上市公司的回报率高!那么优中选忧的佼佼者,长期持有回报率肯定要好于绝大多数的公司,经济周期好的时候回报更高,经济周期不好的时候也能产生正常的回报,这个结果正是我们想要的!

每星期能赚那怕5%,一年五十二个星期,去掉节假日,凑个整数五十个星期,一年将获利十倍多,三年将获利一千五百多倍。就算每星期赚2%,一年获利1.69倍,十年将获利二万倍,即使本金一万,也亿万身家,二十年后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了,实际上基本不可能作到。

每年20%的复利己经是大师级水平,平均到五十周,每周只需0.35%的涨幅,每月也只仅需1.5%的升幅,况且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交易,20%的时间,贡献80%的涨幅,所以只要企业向好,安全边际的价格买入,太肉又有什么关系?所谓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因为企业一年不太可能出现业绩的巨大变化,涨三倍几乎一定是牛市估值变动造成的,这种上涨是虚的,泡沫虽大但易破,海市蜃楼虽美但不实,下跌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三年涨一倍时间拉长了,慢就是快,因为这种慢是有企业坚实业绩上升做为支撑,符合价值规律,这种上涨是实的。

价值投资的四大基石:“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能力圈”、“安全边际” 和“市场先生”。

稍加归纳还可以提炼成: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适度分散,长期持有,这十七个字。

其中好公司和好价格被误解的最多

关于好公司的看法见下帖

网页链接

除此之外我认为考查公司质地的最重要变量之一是——成本要素长期相对不变

我们先看一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其中一段——

公平的说,我们应当承认,有些收购记录确实十分耀眼,有两大类尤为出色。

第一类的公司,通过谋划或突发事件,收购那些特别能适应通货膨胀环境的企业。这些被看中的企业必须有两种特性:(1)轻易涨价(甚至在产品需求乏力而且生产能力还未充分利用的时候)而不必担心严重丧失市场份额或者单位产量的能力,以及(2)只需要微小的额外资本投入,就能在业务中容纳巨额资金增长(常常因通货膨胀而不是实际成长产生)的能力。

在最近几十年中,通过集中于符合这些标准的投资机会,能力一般的经理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极少数企业同时拥有这两种特性,而且收购这些企业的竞争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激烈以至于达到了自拆台脚的程度。

我前几年前在读巴菲特的信时就看过这段文字,但一直似懂非懂,不是特别理解。直到我研究水电行业才发现成本要素不变对净利润增速及其具有亲和力的奥秘!后来我又研究了涪陵榨菜,突然发现很多消费股都有这样的特性,一下让我对投资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我给由成本变化缓慢导致的净利润增长起了个名字叫“成本收入剪刀差”,何为成本收入剪刀差呢?我打一个比方吧!假设一个企业去年卖100份产品,每份10元,那么营收就是一千元(为了简化这里不考虑税收等问题),每份成本8.5元,即总成本850元,净利润150元。假设今年销量增长5%卖了105份,售价提升5%每份卖10.5元,则今年的营收就是1102.5元,假设成本不变还是850元。则净利润就是1102.5-850=252.5元。比去年的150元增长68%。厉害吧!少量的增量,小幅度的提价但对净利润的增速是相当明显的影响。

当然这个财务魔术的关健点是成本不变。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于通货膨胀是长期存在事实,成本从长期看是必然上涨的。但是有些行业成本是相对比较缓慢的,比如白酒生产资料的窖池、厂房一次建成很多年不需要资本再投入,加上固定资产占比很小以及原料是粮食,受国长期调控,发达国家是靠补贴来平抑价格上涨,在相当长时间内粮食是确定上涨很慢的商品之一,而高端、次高端白酒由于是面子消费可以对标主流人群的收入涨价。这就造成白酒行业利润增速始终高于营收增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而涪陵榨菜也有类似的情况——厂房、原料贮藏池一次建成能使用很多年且固定资产占比很低,青菜头也属于农产品的一种,仅管包装辅材上涨较快但吨成本上涨较慢,近六、七年才上涨50%,而产品上涨了一倍多,这种结构最大的好处是提价增加的营收大部分转化为利润,再加上提价并没有影响销量的上涨和泡菜等新品发力共同促进下,涪陵榨菜这两年的业绩增速是相当的漂亮。

当然宋城由于业务不断的扩张、调整,当前这种趋势还不明显,但未来也会成为类似的经典案例——宋城的主要成本中折旧占了相当的比例,而其中占比较大的土地及建筑物折旧费用变化是很少的,并不会随着物价上涨而上涨,再比如水电行业,一座水电站,总投资是相对固定的,而折旧、利息支出也相对固定多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另外由于水电站在运营当中,成本支出不大,比如物料、在职人员较少工资占比不大,所以总体的运营成本长期来看相对就没有多大变化。成本收入剪刀差模型最大的好处是净利润增长并不依赖营收大幅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因为这种利润增长对营收的增长依赖性并不那么强,也就是说少量的营收的增长就可以带来中速的利润增长,这是相当完美的。因为营收的增长只来源于两点,售价的增长和销量的增长,无论哪一种增长长期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

这类生意模式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自由现金流非常好,由于业务扩张不需要太多的资本进行再投入,赚的钱可以大比例分红。也就是投资大师芒格所说的好生意——世上有两种生意,第一种可以每年挣12%的收益,然后年末你可以拿走所有利润。第二种也可以每年挣12%,但是你不得不把挣来的钱重新投资,然后你指着所有的厂房、设备对股东说:“这就是你们的利润”我恨第二种生意。

所以我特别推嵩食品相关的投资,除了需求稳定,产品形态不变外,最大的好处是原料一般是农产品或畜牧产品,成本变化很慢……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以外,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无疑的。”通货膨胀也必然发生,这是由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通胀产生,长期来看产品必然涨价,这个没有问题,问题是有些行业涨价是一种损害、而有些行业则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即使出现日本物价长期停滞的情况,此类企业仍然比绝大多数企业表现更优)

中国会步日本的后尘吗?不仅不会未来十几年还会有个双相促进的阶段。1、将诞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庞大的中产阶段群体,这在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阶段。日本、韩国、东南亚经济高速增长时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但人口基数比中国少很多。2、中国积累了足够规模的M2总量

那么未来的通胀会在适度的甚至温和偏上的水平会长期维持,日本有好多消费品——调味品、酒类,20年不涨价。但是中国未来不太可能出现。只要产品有一个温和的上涨空间,那么这些成本缓慢上涨的企业就是最大的受益者。投资此类企业就是躺赢!哪怕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营收仍然能够在6%-8%的水平增长,由于成本上涨很慢,有的成本增速只有营收增长一半都不到。这之间的剪刀差,就是一个很好的利润空间,而且这种提升并不依赖产品销售量的提升。

从成本变动视角生意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苹果模式——这个模式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的。你看过去20年,苹果涨了很多倍,N倍,复利价格增长水平不低于茅台,但是果农受益了吗? 没有,为什么同样的提价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成本,茅台的成本变化非常缓慢,但是苹果呢? 它成本的提价某些年份比它的售价提升还有快,那么利润就被成本吞食掉了。

超市模式——它的售价一直在提,成本也同幅度提,净利润率是比较固定的,始终被压制在社会平均水平的幅度。这一类的公司也不值得投资。

茅台模式——通胀受益者,通胀越猛,公司就越受益,这种模式它的成本变动非常缓慢,而售价可以以年均8%-10%的水平增长,提升的都是利润。当然茅台既能涨价,又能放量,这是无敌的模式。

当然这么美妙的增长模式还需加一个前提——产品可以长期提价的趋势不变

前年我有一笔失败的投资——国投电力,说这笔投资失败不是因为投资造成了亏损,实际上持有一年有余还是赚了百分之二十。失败是因为我所预期的煤电联动和川渝特高压全部落空。有一些比如水电、高速公路、机场等公共事业类企业,产品价格受到严格管制,没有定价权,收费多寡全靠政府制定,而政府的政策调整,价格浮动受影响的因素很多,显然这是完全超出投资者“能力圈”以外的一种能力。所以对这类投资还是谨慎一点好,别看靠着资源禀赋和政府排他性协议,看起来似乎护城河不浅,但一个价格管制就可以抵消所有的优点。

不仅是公共事业类,还有一些旅游景区,比如黄山旅游,全世界只有一个黄山,别无二家,无法复制,但由于价格受到管制,长期的投资回报率也非常有限。

只有可以自主调价,拥有行业定价权的企业才是我们要寻找的好公司。

总结一下,护城河很宽、又拥有定价权的消费垄断型公司再叠加成本上升缓慢的优势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长期靓丽的业绩表现,而市场从来没有亏待过一家真实业绩长期较快增长的公司,我们长期持有优质公司的低气就在这里!这几年我所有的投资都围绕这个展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好价格被误解最多,芒格说——

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实际上对于这一点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份!!!

对于优质公司来说二十多倍市盈率的合理价格就是极其低估的,这种安全边际折扣非常充分!

关于好价格的看法见下帖:网页链接

其实估值时最重要的参考变量是商业模式,生意主要的看点也是商业模式。有些商业模式就特别容易挣取超额的利润,而有些商业模式就非常的苦逼。商业模式什么最重要?持续的话语权最重要!有些商业模式就容易获得强势地位和竞争壁垒,而这二点代表了切分“蛋糕”的权利!主要有二种表现形式:宏观分配权和产业链分配权

宏观分配权——好的商业模式由于提供独一无二深受销费者喜爱的产品,长期来看产品销售额占社会创造财富的总份额不变或适度提升!就变相拥有了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特权,无论央行发行货币总量是多少,所占比例是稳定的,所以投资者把这类生意称为“印钞机”。茅台2001年营收16.18亿,当年的GDP110863亿.2018年营收772亿 当年的GDP900309亿.GDP上涨9倍,营收上涨47.7倍,占比上升。

产业链分配权——无论产品销量多么火热,利润的大头都是我的,上、下游变相的成为“打工者”,依附于企业赚取微薄的利润,产品再赚钱和他们关系不大。

对于强势企业来说是不惧加税等成本上升的,因为可以轻易转嫁给下游和消费者,比如一、二线白酒如果加税,企业会轻易用涨价来化解。反之,坏的商业模式那怕出现减税等成本下降,由于竞争相对激烈,企业会反向转嫁将减下来的成本让渡给下游或销费者,比如发达国家对农业进行大量补贴,但这些补贴并没有留存在生产者,而是以低廉的农产品价格将减少的成本反向转嫁给销费者。茅台2001年利润3.28亿,当年的GDP110863亿,2018年352亿 当年的GDP900309亿,净利润上升107倍。

文学大师林语堂对最好的建筑评价是的那样:“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而对于好的投资是这样:“最好的投资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其中,却不知道牛市在哪里终了,周期在哪里开始。”

最后我引用 但斌先生的一段激扬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要为长期而买进!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我们今天所买入的股票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还是整个家族的。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子孙担负起此刻的职责”。同样当我们只在合理甚至低估的状况下就因为有了点蝇头小利就匆匆的将优质公司的股权卖出,将成为整个家族的“罪人”,未来我们会在一遍又一遍告诉我们的子孙当初曾经以多少多少钱的超低价格买过那些个好公司,然后在无限悔恨中度过余生……

#做多中国#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听天由命BFT01-31 16:12

parkerycj2019-12-29 15:05

超级好文!

徐凤俊2019-10-17 11:12

你还没明白,有些生意卖没多了但成本还是没变,我强调的是这个

shawn04152019-10-17 11:11

好文章,精心拜读!
深感受用!
指出一点瑕疵,例子当中成本850,应考虑卖了105份。
例子仍然恰当经典!

来生愿做一朵莲722019-10-09 11:45

楼主,双汇现在的估值可以买入吗

山高水长20202019-10-01 21:22

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适度分散,长期持有

徐凤俊2019-09-29 19:56

谢谢

亦豆萁3619298202019-09-29 18:28

多好的投资逻辑,为什么好多人不领情?这可是作者多年投资领悟,特别是后半部分!可以让后来者少走很多弯路。感谢感谢!

有飯2019-09-27 12:20

我写6000字大约需要6个小时!修修改改,再排下版,彻底完成要8个小时。

徐凤俊2019-09-27 12:19

二天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