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五月某周周报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3喜欢:5

1.宏观是交通灯,基本面是方向盘

这一周的交易再次强化了认知:
第一阶段,去年10月鲍总出来说不加息,并可能降息,市场非常积极的演绎到今年3月中—一年内降息6次,这一阶段AI叙事继续拉升,风险资产代表BTC泡沫般疯涨;
第二阶段,3月后通胀数据让降息预期下降到年内1次-2次;AI主线停滞,BTC回落,小票被炒作;
第三阶段,经济数据变差,通胀开始符合预期,降息叙事重启;本周三CPI回落,三大股指高开,meme除了ffie外都被抛弃,AI走强,BTC重新站回6.5万以上,MSTR暴涨15%;
上面这些变化中,我看到一些Hedge Fund同学无视任何基本面,在宏观波动中来回搓交易;交易宏观本身还是在宏观指导下交易基本面?我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有趣思考;

2. 新势力观察

从年初到现在,nioxpev跌去40+%,理想表现略好,也跌去30+%,唯一亮眼的是小米,增长了近30%;假如我们揶揄一点说,每当小米进入一个行业,就代表这个行业已经没有绝对壁垒,小米经年打磨的供应链能力、渠道能力,削瓜切菜般冲进市场,把先行者铸造的护城河轻易抹平;即便如此小米涨的也不多;同时XPEV的体系被对比的粗糙无比,越来越朝着供应商的方向去走,把EEA卖给巨头,然后辅助驾驶,最终剩下被并购的价值?当拆分小鹏销售结构时,惊奇的发现它已经没有主力车型,寄予厚望的G6月销只有1000-2000;当下市场产品更新非常快,新车热度只能保持两三个月,一般来说新车上市3个月没有实现月销过万,后面基本就不可能了,但还是没想到G6下滑到这种程度,小鹏内部正在发生什么?
蔚来本周发布了乐道品牌,当日暴跌8%以上;我在上周周记中写到“如果股价拉升,对于做空者是好消息”;让我们再解读一遍蔚来和新产品的问题,首先,公司治理短板,两位创始人都缺乏精细管理的能力,而智能汽车还是车,不是SAAS也不是科技股,投资很重,毛利很低,从最初大手大脚的花钱(是否还有人记得同样大手的拜腾?),到ET5坐拥8万订单而最终大部分流失,蔚来总是有能力抢好牌然后打烂,高瞻远瞩的规划和糟糕落地相映成灾;具体到产品层面,车是好车,但高端纯电市场空间狭小,中端纯电乐道再次打了一个新势力最拉节奏,5月亮相,8月发布,9月交付,据说交付已经提前了;此次新产品发布,最正面的解读莫过于——斌哥又可以去融资了;

3.FSD的价值是L3

elon说这周末推12.4,mpi大概提高了5-10倍;6月下旬发12.5,直接合并高速与城区技术栈;这里我们应该关心什么呢?首先该是安全接管率,然后是如何突破L3,舒适接管在V12以后已经不是问题了;“错误率是决定性因素:AI的错误率每下降一个数量级,应用范围上升一个数量级“;
最近Cruise就碾压行人一案和受害者和解,达成800-12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这大概就是elon迟迟不敢突破L3的原因,FSD错误率还没有低到保险可覆盖的程度;按照特斯拉现在的保有量,硬推L3一旦出现伤人甚至致死事故,特斯拉无法承受;话说回来,一旦tesla有能力为FSD兜底,自动驾驶的故事就完全终局了—一只有特斯拉;

4.思考了一个新问题,NVDA如何下跌或者进一步上涨?

正面催化剂:Killer app,或GPT5 Very NB?Killer app意味着打通AI营收闭环;GPT5 nb证明炼丹依然有效,核心巨头继续投基建;近期发布的GPTO没有让我感到特别兴奋,尤其免费的路子实在剧本太熟悉了,sam真是个好CEO啊,没有科学家的纯粹感,甚至也不够“诚实",正是这种印象让我对GPT5的真实能力有很多不确定感;
反面催化剂:为什么要信仰transformer?因为有效;为什么是transformer?因为它是算力资源充裕时代的产物;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transformer诞生在谷歌(谷歌具备最顶算力);transformer会因为算力瓶颈而被推翻吗?我觉得不会了,更大的可能性是终端推理要求严格轻量化,商业最终要向低成本靠拢,transformer是不经济的;

$特斯拉(TSLA)$ $英伟达(NVDA)$ $理想汽车(LI)$

全部讨论

最近Cruise就碾压行人一案和受害者和解,达成800-12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这大概就是Elon迟迟不敢突破L3的原因,FSD错误率还没有低到保险可覆盖的程度;按照Tesla现在的保有量,硬推L3一旦出现伤人甚至致死事故,Tesla无法承受;话说回来,一旦Tesla有能力为FSD兜底,自动驾驶的故事就完全终局了——只有$特斯拉(TSLA)$

06-11 18:11

理想呢,不值一提了?

06-11 19:17

Transformer的出现可不是因为google的充裕算力,而是为了应对RNN/LSTM的计算效率。

06-11 18:41

自动驾驶不可能特斯拉一家垄断,中美脱钩断链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不可能完全让给他

06-11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