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者的权力》:私募巨头投资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8喜欢:20

“财富是可以分享的,但权力无法分享。”

这或许是我在二零二二年,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了。

没问题,我完全理解。

我理解这句话被广泛使用的初衷(以及苦衷)。毕竟,在那样一个充满铁拳的年份里,这句话起码尽职尽责地帮助许多人完成了对生活中不平之事的诠释和消解。

差不多也是在同一时间段,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密切关注起已经上市的诸多私募基金巨头。对我来说,这不是需要花费过度精力的事情。作为这个行当从业人员的一份子,我有足够多的亲身经历可以挪用。

可是,这样两件看起来毫不相干事情,为什么会恰好发生在同一时间段?

或者说,当铁拳挣脱牢笼,明晃晃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时,为什么投资“私募基金管理人”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

我当下的思考是这样的:权力确实无法简单的分享,但投资“私募基金管理人”似乎是最接近分享权力的投资方式之一了。

来,让我列一些老生常谈人尽可查的事实,勉强佐证一下这个不算严谨的推导逻辑。

“现任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的父亲(D-M-Blinken),就是华平投资的联合创始人。

美国金融危机时的财长盖特纳,如今是华平投资的主席。

凯雷的联合创始人鲁宾斯坦,是卡特总统的内政事务助理。

凯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招徕了克林顿、布什等前总统作为顾问,被称为“前总统俱乐部。”

The list goes on and on...当然,不得不提一嘴的是,东方一位多才多艺的长者,他的孙子创立了博裕资本(Boyu Capital)…

需要强调的是,我所列举的个例,并非打算博眼球或引发关于某些不可描述关系的讨论。我所想要说明的是:人们过惯了好日子的时候,往往会忘记“权力”的模样。

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投资Boyu的基金管理人(我说的是GP份额,而不是LP份额),你会放弃这个机会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维度下,你会选择$凯雷集团(CG)$/$黑石集团(BX)$ /$Brookfield资管(BAM)$ ,还是选择博裕/新天域/德福资本呢?

当然,博裕的管理人(GP)并没有上市,而是在2021年把总部搬去了新加坡,加之东方长者在2022年年底驾鹤西去,这个本就虚拟的选择问题其实也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还是回归正题吧:考虑到私募巨头与权力机构之间的“旋转门”从来都不是新鲜事,那么从过往股价的表现来说,为什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票并没有拿出与之影响相符的表现?

这里,技术上的细节暂不展开(例如:管理人/GP的LLC的结构与C-Corp结构的显著区别,限制了许多大型资金的投资)。但其实,更为宏大的背景是,在过去十多年货币宽松的大环境下,私募巨头的隐形优势其实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换言之,同样是考100分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刚好勉强能考100分,一个是因为卷子的满分只有100分。

在“正和游戏”的环境里,钱来得太容易了,大家都可以体体面面的一起挣钱。

可是,在一个愈发动荡的全球投资环境里,“零和游戏”的场景愈发主流,秘而不宣的权力效应才会渐渐露出他的峥嵘。任何经历过2022年feng城生活的无权者,相信都对这个问题深有共鸣。

承认这一点,没什么好丢人的:当分享权力的投资机会摆在你面前时,请不要被ESG/公平/民主之类的宏大叙事,蒙蔽了你的双眼。

若是非要延申举例的话,分析凯雷的未来表现,从来不该关注一时一刻的业绩表现(那些quarterly report上的业绩变动,不过是漫长坡路上蹦起的石子罢了)。真正紧要的,还是鲁宾斯坦、和他们在华盛顿早已织就的利益之网。

我个人的配置长期规划是这样的:

Equal-weight 黑石 / KKR (他们在疯速增长的Private Credit / REITs领域高歌猛进)

Over-weight凯雷(恰恰是他们在华府的关系网最为深厚,才使得凯雷在核心PE业务之外的快钱领域步履蹒跚)

Over-weight博枫(几位雪球大神的分析令人信服),在暴风雨的时代要超配能够避险的硬资产(infrastucture)

题外话1:本周美股市场的一大看点,就是鲍威尔将接受鲁宾斯坦的访问(鲁宾斯坦是The Washington Economic Club的主席)。

题外话2:Oaktree(BAM旗下的附属公司)的Howard Marks去年年底的投资者信“Sea Change”(或可意译为“洋流板块变化”的暴风雨时代),写得精彩绝伦,令我茅塞顿开。

题外话3:我愈发体会到“顺势而为”的重要性,在洋流变化的新常态下,我认为具备“政治向心力”的私募基金会在接下来的5-10年大放异彩。

题外话4:我最近的睡前读物《存在主义咖啡厅》中提到了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这本名著 - 《无权者的权力》。瓦茨拉夫·哈维尔被认为是20 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 于 1993 年到 2002 年间担任捷克共和国总统。 《无权者的权力》讨论的问题,其实可以总结为两句话,“追求真实,尤其是在不可描述的体制下追求真实是极难的事” + “不敢追求真实从而成为了利维坦的一部分,那么你是受害者,同时也在加害者”。我在这里极不严谨地化用(误用)了这部书的名字,但想必宽容的读者也会理解我良善的用意。

全部讨论

肖恩她爹2023-04-20 18:47

KKR不在PTP里,之前富途给的清单有问题

seeking_moat2023-04-20 17:16

我只能说,轻重结合并不是最理想的商业模式,不如做一个极致的轻资产业务,类似黑石

HenryX1e2023-04-20 15:07

市场对kkr的定价可以说完全不包括balance sheet,可惜现在因为ptp的原因买不了了

大铲Dachan2023-04-14 08:49

谢谢朋友,你这么认真的回复,我恨不得关注你两次。

seeking_moat2023-04-14 08:29

看明白了,实际上kkr的部分只是减去了现金和对外投资的部分。这个比较有些瑕疵,但揭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kkr似乎正在走brookfield的道路,不仅做manager,还要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投资,吃自己做的菜。然而,这样轻重结合的模式会造成一种折价,使kkr长期被低估,就像brookfield一样。回到表中的最后一行,ev和ev的比较,其实就是单纯manager业务之间的比较,是基本可比的。在这种调整下,kkr的manager业务已经显示比较明显的折价了。不知道我这样想对不对。另外,可以看得出来Carlyle是绝对被低估的,这个我要好好看一看。

大铲Dachan2023-04-14 00:15

看这里的计算 - 不同分析师对EV的定义其实是有区别的,Oppenheimer这里还考虑了Accrued Carry Interest的影响,从B/S的角度,这部分是不算做Net Cash里的。

seeking_moat2023-04-13 23:31

kkr的ev难道只有$29.3b?

大铲Dachan2023-04-13 22:26

看到一组有趣的指标,几大另类资产管理公司(Alts)目前的可供使用的投资金额(Dry Powder)、与其公司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 = 市值 + 账目债务 - 账面现金)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指标并不是评判公司股价的主要指标(毕竟,市场对Alts的估值主要还是基于可预测的管理费、即P/FRE,对于业绩表现费部分的收益给的估值倍数很低)。
但是,如果你是喜欢upside potential的投资人(尤其是从个人投资账户角度考虑的话),$凯雷集团(CG)$$Kkr & Co.(KKR)$ 目前的估值,从长期角度来看,其实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目前Private Equity / Credit估值大幅回落的情况下,拥有大量的可投资金(即Dry Powder / Enterprise Value的比率越高),意味着基金管理人在接下来1-2年抄底捡漏的能力也越强。
再考虑到凯雷常年估值低得令人发指(没办法,Fee-related earning就是比其他家低一大块、而Performance Fee波动性大难以预测因而市场基本无视),这种被低估(理应如此)的营收结构对于我这种喜爱白拿performance fee的投资人简直是无比友好。
$黑石集团(BX)$ / 阿波罗全球管理(APO) / Ares Management(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