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事件长期化对航运船舶市场的深远影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红海局势逐渐紧张,影响世界航运大动脉。伊士运河,俗称“世界航运的十字路口”,每年通过超过1万亿美元的货物,处理着全球约12%的货物运输,30%的集装箱贸易和近10%的原油贸易。曼德海峡是苏伊士运河的咽喉,绕行航程增4成。从2023年11月中旬胡赛武装开始袭击商船以来,红海地区局势持续升级。班轮公司在经过多次尝试后,选择放弃通行红海,绕行好望角。1月12日英美空袭胡赛后,部分油轮公司也宣布暂停红海航线。

集运亚丁湾通行量大减,运价大涨。从亚丁湾通行量上看,集运大量绕行,油轮绕行渐现。红海危机后,箱船大量绕行导致亚丁湾通行量暴跌85%;原油油轮和成品油轮分别下降20%/27%;散货船下降5%。从运价上看,集运运价大幅上涨,但散油市场尚未有明显反映。

红海长期化利好船东收益,集运:集运基本面上,2024-2025年大量新船交付是主要矛盾。目前在手订单近为现有船队的26%,即便叠加环保法规和老旧船舶淘汰,2024-2025年供给增长分别为7.3%和5.2%;需求受去库周期结束和经济复苏影响,仍有3%左右的年增长。红海是远东-欧地线重要的通道。一旦远东-欧地线运力全部绕行,将增加11.9%的TEU海里运力需求,将大幅改善2024年集运基本面。假设红海事件持续至2024年Q1/2024年H1/2024年全年,预计对应2024年中远海控归母净利润为154/216/278亿元,红海事件对集运公司业绩影响弹性较大。

油运:原油油轮中期供给逻辑坚实,在手订单近为现有船队的5%,叠加环保法规和老旧船舶淘汰,2024-2025年供给增长接近于0;需求受运距拉长和东南亚/南亚新投产炼化产能推动,仍有约3%的年增长。通过红海航线的船舶主要为苏伊士型与阿芙拉型,服务于俄罗斯与亚洲、中东与欧洲贸易。一旦完全绕行,原油油轮运力需求将增加7.3%,直接利好Suezmax和Aframax市场,VLCC将受益于中型船需求外溢与绕行后的船型替代。

VLCC供需差持续拉大,红海事件推高峰值。2024-2025年,VLCC供给在有限新船交付和环保法规对航速的限制下将略下降;亚洲炼厂新产能和美洲原油出口增加支撑需求增长;VLCC运价中枢将持续提高,利好原油油轮公司利润。假设红海事件持续至2024年Q1/2024年H1/2024年全年,预计对应2024年中远海能归母净利润为74.8/76.5/82.4亿元,红海事件对油运公司业绩影响弹性较大。

船东利润增厚,利好绿色订单释放。绿色船舶更新需求广阔,订单释放节奏决定船价上行斜率。 2023-2027年,IMO和欧盟将先后出台并实施一系列短中期环保法规。若严格执行,将迫使船东淘汰老旧船舶、使用高能效船舶,持续刺激船东订造绿色新单的需求。产能紧张赋能船价上行,成本低位利好船厂利润。

若红海长期化,持续绕行造成运力短缺,提振航运运价,增厚远洋航运公司利润。面对逐年加严的环保法规,航运公司从红海事件获得的额外利润或将转为资本开支,利好绿色订单释放,推动船价大幅上涨,利好造船龙头企业业绩。$中船科技(SH600072)$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船防务(SH60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