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第十季|投资需要“与众不同”,一场来自“共识”以外的交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近几年的投资者陷入了一个怪圈。

在每个碎片化的热点中“听人劝”,但结果总是“吃不饱饭”。

然后才意识到,所谓的“共识”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更多的阿尔法来自共识之外,来自“第二层次思维”。

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谈到第二层次思维,总结道,“为了跑赢市场,你的思维必须与众不同且更为高明。”

这个第二层次思维,很大程度就是一种逆向思维。

3月18日“深夜食堂”围坐饮茶,金泰首批持有人于老师,资深媒体人应尤佳,以及投资新人鸽鸽,与国泰金泰的基金经理李海,一同聊了聊投资中“那可不一定”的事。

作为国泰自主培养的兼具价值与成长的基金经理,李海身上具有浓厚的逆向投资与长期主义。

对他来说,做投资就是选择便宜的好公司,陪伴其共同成长,做自己能力所及,不轻易跨界。

“我就把自己‘圈’在这些好公司里,可能全市场就几十家我们觉得还不错的公司,不在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司里乱看,然后再从商业模式、财务等其他角度进行分析。”

当这些高质量的公司持续承压时,李海仍会坚守,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公司在下跌中,会更有性价比。

最后,“市场就像一个奖罚分明的将军,在关键时刻如果你逃跑了,他肯定会惩罚你,但如果你在坚守,在奋勇作战,他最后应该要奖励你。”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做自己能力之所及,学会对繁杂的噪音说“no”,也是一门必修课。

在此之前,我们曾与李海进行过一次深入交流,从如何选择便宜的好公司,到对不同公司的研究角度,李海进行了详细解读。

此外,李海也常常有些与众不同。

对于当下讨论最多的消费变化,李海说:“有很多领域表面上在降级,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升级的机会。”

谈及曾经的抱团白马股,李海表示:“当大家对这些消费品没有以前那么大兴趣时,就可能出现投资机会。”

李海给年轻人的投资建议并非投资中该做什么,而是强调“年轻人做投资最重要的不是买什么东西,而是要投资自己。”

这些独到的观察视角,为他的投资决策增色不少。

李海自2016年6月开始担任公募基金经理,目前在管3只基金,代表产品国泰金泰(李海自2017/01/24管理至今)截至今年3月13日的任职回报为81.32%。

在市场迅速轮动的2023年,国泰金泰有10.37%的正收益;在今年年初市场的大幅调整中,最大回撤仅7.34%。

国泰基金的基金金泰是中国首批封闭式基金之一,至今已运作26年,与公募基金行业同龄,本次直播嘉宾之一的于老师,正是这只产品的第一批持有人。

历经公募基金行业一路以来的发展,于老师在本次深夜食堂活动中,少有的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心得。

其中最大的感悟,就是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纵然价值投资有一定局限性,“但我认为,价值投资还是真正的抓手,能让你心里踏实”。

在本次深夜食堂中,抛开晦涩的专业术语,大家谈了许多“共识”以外的思考。

虽然投资是一场看似孤独的游戏,但与不同“玩家”交流,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通关秘籍。

而国泰基金与聪明投资者策划“深夜食堂”系列的初衷,就是在暖心惬意的氛围中,真诚地交流,收获“不同”。

我们把这些交流如实地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现在肯定比三年前要好很多

应尤佳:今年市场波动非常大,从开始的2600多点到现在回到3000点,怎么看现在的市场?

李海:我一般会跳出去看这个市场,因为“当局者迷”,所以我有个理论叫“时光穿梭机理论”,要么跳回以前,要么跳到以后。

假设我们回到2021年,那时大家都很开心很舒服,因为买的基金、股票都在赚钱,但我们知道当时是个很危险的时间点,我们付出了很高的价格和成本。

而当前大家比较悲观,但股票价格很便宜。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穿梭到三年后,就会发现,现在这个时候肯定比三年前要好很多。

做投资,不能局限在现在的市场情绪和环境中。

一方面,我们要看选的企业好不好,另一方面,要看这些企业的价格是不是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

现在中国经济还是比较稳健的,已经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公司,目前价格都还在非常低的位置,这足够驱动我们去做决策,不需要考虑身边的人是怎么想的。

应尤佳:今年以来都做了哪些决策和操作?

李海:有很多我们一直在关注的公司,以前觉得很贵不愿意买,但在去年以及今年初下跌的过程中,价格已经合适了,我们就开始逐步加仓这些我们认为非常好的公司。

要么买好的公司,要么用更好的公司来替换现在持仓中可能没那么好的公司。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买最好的公司

应尤佳:为什么偏爱高质量的好公司?可以讲讲你的投资理念吗?

李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一开始并不是一定要买特别好的公司,而是买便宜的公司,只要价格足够便宜,我也愿意去买,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如果一家公司没有价值,即使以再便宜的价格入手,我们也没办法获得合适的回报率,最后造成戴维斯双杀。

投资行业很残酷,做得不好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我喜欢逆向投资,逆向没有错,错的是逆向买强周期或垃圾公司,最后发现没有人是因为买垃圾公司成功的。

这是我学到的第一个教训,所以一定要买好的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买最好的公司,我们现在一直在这样做。

但问题是,好公司的价格通常会比较高,所以我们需要等待时机。

应尤佳:现在市场已经反弹回来一部分了,现在的价格你依然觉得便宜吗?

李海:这波反弹其实还是很弱的,原来100块的东西卖30块钱,现在反弹涨到了35块钱,我们觉得还是很便宜。

应尤佳:虽然A股市场上有很多标的已经很便宜了,但买完之后还是在跌,你是怎么避开价值陷阱的?

李海:其实在股票市场里不光有价值陷阱,还有成长陷阱、周期陷阱等各种陷阱,避开的陷阱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避免价值陷阱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买好公司,这会提高我们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即使买贵了,时间也会将成本抹平。

其次是操作层面上,我们会循序渐进地操作:

第一,如果一家好公司跌到足够便宜,价格在绝对低位,我们会建第一步的仓位;

第二,如果公司管理层有一些增持或回购的交易性动作,我们会增加仓位;

第三,如果公司业绩出现拐点,我们也会进一步加仓,把底部熨平一些。

我就把自己“圈”在高质量的好公司里

应尤佳:成功避免各类陷阱对公司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什么样的公司在你心目中算高质量的好公司?

李海:首先,我们会从股东的角度去看公司,要跟企业共同成长,所以公司股东的回报率要高,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我们不想在周期行业内做投资,所以会避免一些高杠杆、强周期行业的公司。

另外,我们希望公司有分红,但不做强制性要求。

有分红说明这家公司能产生现金流,愿意与股民分享收益,公司治理至少没太大问题,如果这家公司能够持续保持较高比例的分红,大概率不会是一个差公司。

我们的组合里有一些公司是持续高比例分红的,这类公司是高质量公司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题。

应尤佳:对增长率的要求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

李海:中国的GDP增速目前在5%左右,我们希望我们持有的公司收入增速至少超过GDP增速,也就是说5%是一个最低要求。

有些行业的增速是超过5%的,比如7%,那我们在这个行业中挑的好公司(的收入增长)就应该比7%高,比如10%;又因为公司有规模效应,所以我们希望公司业绩的复合增速能达到10-15%,当然有20-30%更好。

应尤佳:对高质量公司的筛选其实对研究深度的要求也非常高,这就对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要求非常苛刻,你是怎么来扩展能力圈的?

李海:行业很多人会把能力圈定义为,把这些东西“圈”起来,这个“圈”里的东西就是能力圈,这是我的理解。

但巴菲特、芒格这类投资人对能力圈的定义是反向的,他们不是自己“圈”东西,而是把自己“圈”住,别乱跑出去。

我们的核心前提也是,要确定哪些东西是我们不懂或者不能干的(去避开)。

对我来说,我就把自己“圈”在这些好公司里,可能全市场就几十家我们觉得还不错的公司,不要在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司里乱看,然后再从商业模式、财务等其他角度进行分析。

“市场将军”会给坚守者奖励

应尤佳:所以你的持仓基本上都是质地很好、有护城河的龙头公司。

但从2021年开始,很多价值股是被再次重估了,哪怕是很有价值的公司也在跌,但你的持仓还可以,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海:我的持仓在这一轮下跌中也跌了,但跌得不多,主要是因为之前被炒得很热的“茅指数”公司,我们持有的相对较少。

虽然我们很看好那些公司,但是之前价格太高了,我们一直在等机会。

在过去两年,我们陆陆续续发现了一些机会,比如说有的好公司跌了70%,或者PE跌到20倍以内,还有一些公司开始增持或者业绩出现反转。

我们慢慢开始丰富我们的持仓,增加了不少的好公司。

其次,我觉得市场就像一个奖罚分明的将军,在关键时刻如果你逃跑了,他肯定会惩罚你;但如果你在坚守,在奋勇作战,他最后应该要奖励你。

2022年,新能源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赛道,几乎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往里冲,但我们在做一个坚守的动作。

虽然我们买的这些高质量的公司在持续下跌,但我们认为在下跌的过程中它是更有性价比的,我们跟市场“对抗”,在坚守。

所以,2023年的正回报,理论上应该是市场这位将军给我们的奖励。

应尤佳:我们在个股研究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公司很好,它的增长会很明确,大家都看得到,这种非常确定性的事,它的预期差会相对较小。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比如一家公司它的增长是可以的,但它在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或者是探索一个新领域,像这样的公司,你怎么看它的机会?

李海:据研究的统计结果,多元化的公司通常成功率是很低的,大概有三分之二会失败。

并且多元化之后,市场给予你的估值是会下降的。

所以,对于跨界的多元化,比如原来是做牛奶的,又去做传媒、去做光伏,这种公司我们不碰。

但是,原来是做白电的,再要做黑电,这种关联性比较强的(业务扩展),以及更好的情况,原来是做低端品牌的啤酒,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把质量、品质和品牌进一步提升,这种成功率会更大。

均衡配置是对市场敬畏的结果

应尤佳:对于行业你是怎么看的?从你的持仓里我们能感受到你对公司质地的高要求,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对行业的期许,包括对发展阶段的理解。

李海:我们对行业会有一些区分。

如果去看美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统计数据,包括中国的统计数据,有些行业天然的回报率就比较高,有些行业的回报率会低一点。

比如,食品饮料、医疗保健这类行业的回报率高一些;航空、交通运输、煤炭、钢铁的回报率会偏低。

我们在行业挑选的时候,会倾向于这些行业回报率比较靠前的行业,尽量先从这些行业入手去做一些标的挑选。

应尤佳:有哪些行业不太想碰?

李海:也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些相对(少接触)的,比如行业杠杆率太高、周期性太强、历史证明回报率不太高的,我们就尽量少碰。

于老师:从持仓来看,你的仓位总体是均衡的,这两年均衡型的基金回报确实较好,你是怎么做均衡的?

李海:均衡是一个结果,虽然我们有目的想让它分散一些,但均衡更多是一个结果。

是一个什么的结果?

我们去做任何一个决策,都是面对未来,它有不同的概率,我们要对概率有一定的敬畏。

所以,我们不会去赌某一个赛道或者方向,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判断有概率犯错,在这样的前提下对行业的仓位就会有一定的控制,行业天然的就会分散。

在这个阶段,创新药会诞生一些重要的机会

应尤佳:有哪些比较看好的行业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比如医药这类长坡厚雪的行业。

李海:我从我的角度来分享一下,我原来是研究汽车的,也经受了一个比较痛苦的教训,就是没有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浪潮。

我原来研究的是传统汽车,研究标杆都是美国历史为主。美国上百年的汽车历史是具有周期性的,我看中国的汽车也是周期性地看。

但是,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渗透率从0-30%的时候,是一个成长性行业,我们没能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教训。

当我在看中国创新药的时候,我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创新药跟传统的原料药是不一样的,它也是个新生事物,现在在中国的渗透率大概是5-10%,在跃升的过程中。

在这个阶段,它可能会诞生一些重要的机会,这跟当时的新能源汽车是类似的。

应尤佳:从成长的角度,如何将它成长指标更好地量化出来?

李海:中国的创新药原来是偏主题性投资,大部分公司没有收入也没利润,也就没有所谓的成长指标。

但过去几年有很多医药公司已经走出来了,有产品上市销售,也即将达到盈亏平衡点,所以我们可以从它的收入看到一些成长性的指标。

于老师:在准备投资这类成长股时,风险是怎么把控的?

李海:一般大家会关注成长性,不怎么关注风险。

在更早期的时候,创新药是需要跟踪(比如临床)一期、二期、三期(的成果),因为成功的概率很小。

但目前创新药的阶段,有很多公司已经走出(临床)一期、二期、三期,开始产生收入和利润。

所以,我们需要放弃一些对赔率的要求,去买一些中大型的、管线非常丰富、收入也比较确定的公司,这样是可以降低创新药投资风险的。

应尤佳:还有什么比较看好的领域?

李海:我比较看好化妆品领域,我们复盘了一下美国化妆品公司的历史,发现化妆品行业是能够诞生长期牛股的一个领域。

中国化妆品领域近几年才刚刚出现一些公司,前几年价格太高了,我们没有下注。

最近两三年这些公司跌幅很深,跌到了很低的位置上,我们也能观察到一些现象。

比如,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国货化妆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增速非常快,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点对化妆品公司比较看好。

其次,我们持有的公司里有一个快递公司。

我经常讲一个故事,如果你不是在广东茂名,是一个在上海的居民,你吃到的荔枝究竟是广东农民生产的,还是快递公司生产的?消费者可能会疑惑。

如果没有快速冷链运输,常温运输过来的荔枝都是坏掉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公司它不生产产品,只是进行物理上的位移,当它的效率足够高,它也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对足够深的护城河,也要有足够的耐心

应尤佳:怎么看品牌的护城河?

李海:品牌的建立非常困难,它可能有一些历史性的偶然因素。但一旦建立,其他人再去打破的难度会非常大。

所以,品牌通常是消费品投资里排在第一位的商业模式,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方向。

这种公司一旦出现低估的机会,肯定是个机会。像“茅指数”经过几年的下跌,大家对这些消费品没有以前那么大兴趣时,就可能出现投资机会。

于老师:可以想象这类公司的资产投入会很大。

如果在投入的过程中,它产生的净资产收益率没那么理想,你会从哪个角度去判断这家公司有后续的投资价值?

李海:通常情况下,有硬护城河的这些公司,在造护城河(的时候)会投入很大的资本,就会导致短期回报率会比较低。

这就需要我们用中长期的眼光去看,这个护城河是否会在未来三到五年给它带来盈利上的增长,如果能够判断三五年后它的回报率足够高,现在回报率低就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需要时间去等待它的开花结果。

应尤佳:这对基金经理守得住寂寞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李海: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在组合上做了分散,我们必须得保证不是我们持有的每个公司都在等待。

有些公司在开花结果,有些公司还在成长中,有多个的阶段,这样整个组合会比较均衡平稳,不会大起大落,给持有人带来太多的精神压力。

看似降级的消费现象背后,可能隐含升级的机会

应尤佳:基金经理还乡是不是会习惯性考察家乡的消费产业?

李海:这确实是职业病,比如说逛商场,我会注意商场有哪些品牌,有没有上市公司等等,所以还乡是一个很好的调研机会。

像我们在上海的时候,身边中产阶级的负面情绪比较多。但在老家的三四线城市,居民反而没那么多负面情绪,居民整体消费在升级,经济是偏健康的。

鸽鸽:现在年轻人有一种新的消费观念,非常注重性价比,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流行过一句话“不是羽绒服我们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你们怎么看待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

李海: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现在都没人消费了,哪里来的投资机会,但我的想法是“那可不一定”。

追求性价比是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心态在变化。

比如以前追求名牌,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不够自信,所以希望身上的物品,比如穿的衣服、喝的饮料,能给我们增加自信心。

但现在的年轻一代不需要这种自信。

在消费变得更理性的前提下,就会转变为性价比消费,这也是一种投资机会。

比如有些国产品牌的品质跟海外大牌差不多,但价格更低,它就可以获得更广大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去看去年双十一的数据可以发现,国产化妆品的销量增速显著高于国际品牌,这也反映出年轻人新的消费观,是给我们带来一些投资机会的。

如果能多跟年轻人交流,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消费趋势,新的投资机会,这是很好的事情。

应尤佳:看上去是更追求性价比,但不管是从数据还是基础调研的结果来看,都是值得乐观看待的。

李海:是的,有很多表面上好像在降级,但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升级的机会。

比如,很多人以前喝星巴克觉得星巴克太贵了,现在觉得9块9的瑞幸还不错,确实有消费降级的感受。

但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中国的销量并没有下降,瑞幸并没有分走星巴克的客户,而是开发了像我这样的咖啡小白。

我原来只喝茶或者喝白开水,现在开始喝9块9或者15块钱一杯的瑞幸了,这其实是一种消费升级。

还有像我爸这种住在农村地区原来不怎么消费的,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现在也学会在互联网买东西了。

拼多多就是最好的一个案例,它的业绩很好,在美国上市,股价还一度超过阿里巴巴

因为用拼多多的人多了,所以很多人就说现在消费降级,但后来发现其实问题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拼多多的很多用户来自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他们原来是不用京东、天猫,而是一步到位用了拼多多

拼多多是有供应链管理的,对一线城市居民来说,产品质量可能比较差,但对普通农村居民来说,质量其实是过硬的。

所以,拼多多的火,本质上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中国更广大地区居民的消费升级。

从统计数据来看,不管是GDP增速还是消费数据都挺好的,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线城市的范围,样本太窄了。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经济体,纵深非常广阔,潜力非常大,我们要有信心。

应尤佳:在消费品投资里,会涉及消费升降级的问题,像拼多多这样的企业,现在看上去肯定很好,但前几年一直在亏损,从投资的角度我们怎么去投这种企业?

李海:按照传统的价值投资,不会投一个亏损的企业。

但是,过去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比如说特斯拉拼多多理想,都是从亏几十个亿或者几百个亿,到跨过盈亏平衡点,就盈利上百亿,但等到盈利再投资就晚了。

所以我们需要在它亏损的时候就识别它,它也有一些跟踪的点,比如说拼多多,虽然盈利之前它是亏损的,但它的商品交易总额是呈指数级上升的。

如果它的成本变化不大,收入在快速地上升,我们可以预计它很快就会达到盈亏平衡点,是有一些指标可以跟踪的。

投资自己,价值投资是真正的抓手

应尤佳:于老师是1998年开始(做投资)的第一批基民,到现在已经26年了,有什么感想和感触和大家分享?

于老师:我是从股民过渡到基民的,也是通过基金金泰第一次认识到了基金这样一个投资品种。

最初接触基金的核心原因是交易佣金比股票便宜很多,其次是了解到这是一个由专业人士对资金进行管理的产品。

这么多年我得出的感悟,都是被市场捶打出来的,主要有三点。

第一,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

第二,均衡持仓,将自己的资金归类然后进行合理配置。包括权益类、债券类、大存单等等进行合理配置,当然也会根据市场的上行或者下行趋势,对配比进行调整。

第三,适当地对持有的基金产品做一个波段,不是一成不变的长期持有。

鸽鸽:对基金小白有什么投资的建议?

于老师:第一,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市场永远都是二八效应,80%的人是错的。

第二,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这条路线,适当地止盈止损。

当然,在实践中会付出一定的学费,但终究会有所感悟。

李海:年轻人做投资最重要的不是买什么东西,而是要投资自己。

职业的提升才是最能产生复利的地方,你就钻研一个东西,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职位提升一个级别,它(收入)是急速上升的。

比如从一个基层员工升到一个更高的级别时,收入是指数级上升的。

因为你起始买基金的钱是很少的,所以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在这件事情上。

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就能获得社会给你最大的回报,靠投资性价比较低。

你可以选择信任的基金经理投给他,如果没有,直接买指数长期投资就可以了,其他时间全部用在自我提升上,这才是最有效的投资,其他投资都是其次的。

于老师:我们那个时代证券知识是相当匮乏的,所以我们是从研究K线图开始的,从各种技术指标、指标组合,从趋势投资的角度去分析的,不是出于公司的质地、基本面。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走很多弯路,最终还是要落到价值投资上。

虽然价值投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认为,价值投资还是真正的抓手,能让你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