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底路上,纠结布局哪只医药细分ETF?我给自己盘了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5

先来直观感受下医药板块近几年的整体走势。

医药ETF,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4年1月9日

从2021年5月高点以来,医药总体处在单边下行的大趋势中,而且跌幅不小,最近还在持续探底,被医药套牢的小伙伴们应该深有体会。

但都说机会都是跌出来的,从目前看,医药也确实跌出了机会底和性价比。

当前,行业大概率处在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供给优化的大周期中;同时估值偏低,安全边际较高;叠加政策压力减缓以及外部环境改善,均有助于医药板块的估值提升。

早在三季度,医药板块就已经成为公募基金加仓的主方向了,“医药”不仅是三季报的高频词,更重要的是从持仓上看,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已经开始拿真金白银在“买药”了。

与此同时,医药也是市场在关注的大方向之一,截至2024年1月7日,近一年医药板块资金总流入为452.52亿,仅次于科技板块的527.39亿。

当前市场上的医药生物相关主题指数比较纷杂,从细分类别来看,有生物医药、创新药、中药、疫苗、医疗保健与器械等多个品种;从指数跟踪个股的资产类别来看,又分为A股、港股、沪港深和QDII类。

有些投资者可能想着抓住一个大的贝塔即可,那么像医药ETF这种指数涉猎范围比较宽泛的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医药是一个内部分化很严重的行业,不同细分行业差距很大,所以做一些细分赛道的投资可能更加适合。

此次我们梳理了未来比较看好的几个医药细分板块,供大家参考(正文中提到的ETF规模数据均截至2024年1月7日)。

医疗设备与服务已跌至四年前低位水平,华宝医疗ETF规模遥遥领先

医疗设备(器械、耗材)与服务一直是医药投资的热门赛道,该板块企业数量和市值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占比,均超过了30%。

目前也是显现出不错的投资性价比。

中证医疗指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9日

两只代表医疗设备与服务的指数——中证医疗指数(399989)和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H30178,简称医疗保健指数),自2021年6月高点以来,两年半的时间内跌回至2019-2020年大涨前的水平。

不过,市场还是比较看好未来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板块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根据国际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预测,2032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1.82万亿元,相比2021年规模翻倍,年复合增速可达7%。

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和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包括“脑起搏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第三代人工心脏、人工血管等多款高水平医疗器械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及服务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具体投资方面,追踪中证医疗指数的ETF有华宝、国泰、广发、易方达;追踪医疗保健指数的ETF有天弘、大成、建信、南方、华泰柏瑞。

中证医疗指数是从沪深A股医药卫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业务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等医疗主题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以反映医疗主题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目前该指数成分股数量为50只。

医疗保健指数的成分股由中证全指样本股中的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股票组成,以反映该行业股票的整体表现,目前该指数成分股数量为80只。

(左图为中证医疗指数,右图为医疗保健指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9日

行业占比方面,医疗保健指数中医疗器械的占比更大,而中证医疗指数在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上的占比则相对更加均衡。

目前前十大成分股中有6只是相同的,前段时间受影响较大的药明康德中证医疗的第二大重仓,药明康德在去年三季度涨幅不错,不过在财报发布并伴随悲观预期以来,这两个月跌回去了不少。

相反,迈瑞医疗股价从11月开始有所起色;爱尔眼科则继续一蹶不振。

重仓股集中度方面,中证医疗指数明显更高,医疗保健指数则相对分散一些,受个股的影响要小一些。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9日

业绩表现方面,从去年年中至今,医疗保健指数要稍稍领先中证医疗指数,不过2只指数自2020年以来的业绩表现,总体来说差距并不大。

具体ETF选择方面,追踪中证医疗指数的华宝医疗ETF(512170)以255.40亿的规模断崖式领先,可优先选择。

另外,如果想投资更加纯粹的医疗器械,推荐追踪中证医疗器械指数(H30217)的永赢医疗器械ETF(159883),最新规模为23.66亿,远超另外3只,流动性最好。

中证医疗器械指数和医疗保健指数其实比较接近,主要是少了医院这个细分板块。

疫苗去年连续下跌,估值大概率调整充分,但相应ETF规模都比较小

近期全国各地流感及支原体肺炎高发,相关终端用药需求持续增长,疫苗板块投资热情增加。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使得疫苗指数一路走高,当年疫苗(申万)指数上涨92.06%;随着疫情逐步稳定消退,疫苗板块自2022年以来的跌幅在医药所有细分行业中居前,尤其是去年,几乎一直处在单边下跌的状态。

最新数据显示,疫苗行业收入端增长较好,去年三季度实现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19.33%,环比增长21.12%。主要原因在于九价HPV疫苗拓龄之后,市场打开需求保持旺盛,同时,带疱疫苗增量业务带来较高增长。

国内疫苗领域正逐渐实现国产替代化,包括2价HPV疫苗、PCV13、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等,长期来看,我国疫苗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加之重磅疫苗品种由进口逐渐转为国产创新,疫苗有望成为反弹力度比较大的一个细分赛道。

目前市面上共有7只疫苗主题ETF,其中嘉实、博时、招商追踪的是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指数(931992,简称中证疫苗生物指数),鹏华、富国、华泰柏瑞、国泰追踪的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980015,简称国证疫苗生科指数)

但规模都比较小,超过1个亿的只有嘉实疫苗ETF(4.74亿)和鹏华生物疫苗ETF(2.02亿)。

看下这两只指数的差别。

中证疫苗生物指数是在沪深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业务涉及疫苗研发、疫苗生产、疫苗耗材、疫苗生产设备以及其他生物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反应沪深市场疫苗与生物技术主题上市证券公司的整体表现。

国证疫苗生科指数是由涉及生物科技产业的50家A股上市公司组成,反映A股市场的生物科技产业中优质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左图为中证疫苗生物指数,右图为国证疫苗生科指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9日

中证疫苗生物指数中生物制品的占比比国证疫苗生科指数要高,且成份股贯穿疫苗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了疫苗研发、疫苗生产、疫苗耗材、疫苗生产设备等环节,“疫苗”属性更强。

而国证疫苗生科指数则主要聚焦生物科技,所以相比来说,中证疫苗生物指数更能代表A股疫苗行业的整体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9日

业绩表现上看,中证疫苗生物指数长期要稍稍领先一些,但波动率同时也更大一些。

顺便提一下与“医药大家庭”格格不入的中药。

中药算是医药行业中一个特立独行的细分板块,经常与其他赛道走出相反的态势,因为中药板块整体偏防守,同时具备消费属性。

中药有几个比较好的地方在于,一几乎没有政策风险;二人口老龄化一直在提供市场;三当前估值性价比较高。

中证中药指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9日

如果看过去三年的走势图,中药整体走势是向上的,所以当前买入性价比并不算高,不过中药倒是挺适合做短期波段的。

目前市场上中药主题的ETF共有4只,按规模排序的话分别是汇添富(19.85亿)、鹏华(7.24亿)、华泰柏瑞(1.09亿)、银华(0.69亿),追踪的都是中证中药指数,前五大重仓分别是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东阿阿胶白云山,都是竞争壁垒比较高的龙头公司。

不少医药投资人开始布局港股创新药

如果拉长期限,比如10年,你会发现长期回报最好的医药板块之一的是创新药。

最近走访交流发现,不少医药投资人已经开始低位布局创新药了,而且还是港股,毕竟港股的创新药上市公司比较多,且不少国内的创新药公司仅在港股上市。

相较于A股,港股由于上市审核流程上更快,上市门槛相对更低,加之港股市场的国际投资者更多,有助于提升相关创新药公司的国际影响力。

从上市创新药企业数量来看,目前港股创新药企业数量远超A股科创板;从上市创新药企业质量来看,港股上市创新药企业整体质量更高;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港股创新药的估值相对科创板创新药的估值更低,投资港股创新药的安全边际相对更高。

不过自2021年6月见顶以来,长达两年多的时间,港股创新药都处在煎熬调整阶段,而且好像并未结束。

9月份以来,在GLP-1减肥药,阿尔茨海默症等新技术等热点的带动下,投资者对创新药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都有所推高。

更多专业的声音认为,港股创新药已经从21年上半年那种非理性的、超出实际基本面支撑能力的估值逻辑,回归到了当前比较合理的估值水平,大多数估值模式重构已经基本完成。

未来两年是港股创新药产品周期集中兑现收入的阶段,这一点是相比其他医药细分行业中长期最明显的优势。

同时港股创新药的波动性相比其他医药子行业更大,行业好转的过程中弹性也最大,从去年4月份医药反弹和10月份医药反弹的过程看,港股创新药的反弹也处于医药细分行业中最多的水平。

目前港股市场上有多只医药指数,包括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等等。

大家比较熟悉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反映的是恒生综合指数里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成份股公司的表现情况。

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百济神州(11.12%)、石药集团(7.38%)、药明生物(6.87%)、信达生物(6.35%)、中国生物制药(4.45%)、京东健康(4.30%)、康方生物(3.28%)、国药控股(3.20%)、药明康德(3.12%)、金斯瑞生物科技(2.86%)。

作为一只行业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权重比较分散,备受投资者青睐。

目前境内追踪该指数的只有博时恒生医疗ETF(513060),规模近125亿,是所有港股医药板块规模最大的一只ETF。

但如果想更聚焦于港股创新药,可以选广发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目前规模为63.65亿左右,流动性也非常足。

其追踪的是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样本数量为45只,是在香港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行业分布主要以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为主,辅以少量的医疗服务、医疗商业和医疗器械,前十大成份股的权重集中度目前接近70%,高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更加集中。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9日,基日为2018年8月14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的发布日期)

业绩表现方面,从2021年以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要显著强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虽然涨跌步伐一致,但创新药指数的弹性以及波动都要稍大一些。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9日

目前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的估值大都已经在很低的位置了,所以从周期、估值以及行业自身发展来看,港股创新药细分赛道都有着不错的胜率和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