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拾贝者”国君资管李子波:今年医药基本面的钱值得期待,从需求复苏中找细分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9

医药板块是一个投资大赛道。

在行业出现低潮的阶段,聪投也从未停止对医药投资人的追踪与关注。

近日我们与国君资管基金经理、医药投资专业选手李子波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

由于医药领域的高门槛以及专业性,我们所熟知的该行业投资人多是科班出身,但李子波的经历向我们证明了“后天的努力会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李子波毕业之后先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后来到基金公司做医药行业研究员,接着转型做了投资。

“这段经历回顾起来比较长,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一直追寻可持续的成长。”李子波如是总结自己看似跳脱的职业生涯。

在李子波刚研究房地产时,地产是一个成长性非常高的行业,后来选择研究医药也是基于她看好医药长期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将“可持续增长”作为她看公司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今她深度研究医药行业已超10年。

2021年底,李子波开始管理产品,在2022年处于低潮且波动巨大的医药行情中,保持了远低于行业的回撤纪录。

喜欢写文章交流的李子波,在2019年的一篇《海边的拾贝者》中分享道,

“破除线性思维,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能够持续贡献现金流的企业才有价值;

算好价值以后,需要耐心等待;

估值是成长性的另一种体现,给未来的成长以高估值。但高估值也意味着风险,2015年成长股几百倍市梦率的估值顶注定不是常态。

低估值可能意味着基本面和预期的底部,如何从众多公司中挑出未来的潜力者,则是更大的挑战。”

这个名叫“细胞发电厂”的公众号中,她陆陆续续分享了很多2017年来对创新药的研究以及心路历程。

在严肃的投研逻辑上,是一枚有趣的灵魂无疑了。

这次交流围绕她对医药投资的感悟与看法,聊了很多。

在李子波的投资框架中,公司质地是第一位,深入研究是制胜法宝,后疫情时代,创新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是她比较看好的几个领域。

李子波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虫”,从专业书籍到长篇小说,从时政到传记,从哲学到圣经,她都如数家珍,推荐的很多书籍都可以列入“必读清单”。

得说,聪投总是不自禁地,给热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基金经理以加分项。

我们整理出交流中很有获得感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注重个股风险,回撤低于行业平均

问:你在2021年年底任职,当时医药就已经跌了一波,后续又差不多跌了快一年,在整个行业下跌的过程中,你自己有什么感触?收获了什么?

李子波:我们回顾了过去二十年医药行业的六轮调整,平均每轮下调幅度为42%,下调时长约9个月。

本轮医药生物(申万)指数大概是2021年2月份见顶,直到2022年9月见底,医药指数创了新低。

这一轮的调整时间超越历史,大概是19个月左右,跌幅在40%以上。

2019年之前,医药一直是一个牛市,市场对于医药股是非常追捧的。

本来2020年初觉得医药指数可能要调整了,但是因为疫情又拉了一波,一直涨到2021年上半年。

我是2021年12月份成立建仓的,2022年年初就碰到了暴跌。所以我会更在意个股风险,尽量避免踩雷。

在控制回撤这块,去年我还是做得相对比较好的。

如果看好今年行情,那么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所谓的牛市里面取得好收益。

因为去年的一些操作在今年未必能够奏效,所以要结合市场当下的情况、自己的理解以及个股的跟踪,辩证地来看,并做出一些不同的投资选择,但投资逻辑和投资策略没有太大变化。

去年比较成功的投资是在医疗器械和中药上

问:去年在细分子行业的投资上,哪些做得比较好?

李子波:我去年在两个细分子行业里有一些正收益:一个是医疗器械,像耗材、设备;另一个是中药

问:参与这两个细分子行业的时候,是不是短中长期的成长以及估值都符合你那个阶段选择的标准?

李子波:中药属于低估值修复,因为这个行业本身的增长率不是很快,但是去年年底碰到了疫情,所以有一个短期业绩的爆发,其实我们之前就有一些买入,但业绩并不是特别持续,所以算是一个战术性的操作。

我们相对长期看好医疗器械领域,医疗器械有非常多的细分,包含了消化内科、骨科、眼科、消费医疗相关、设备类等等。

另外,我们也会选择一些比较看好的领域去投资,像创新药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服务、生命科学制造,还有一些药企。

买公司时把公司质地放在第一位,卖公司时考虑三点

问:在买入公司的时候,对估值是如何考虑的?

李子波:对于医药股来讲,它的估值应该是高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但医药行业目前整体的估值不是特别高,TTM 现在只有20多倍左右。

一些好的龙头公司或者是高增长的企业,估值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次新股或者流动性偏低的股票。

我们在看公司的时候,会把公司的质地放在第一位,也就是看这个公司有没有长期跟踪的价值。

如果具备长期成长的空间,或者竞争壁垒相对较高,即便它的估值相对较高,也会加入到我们的关注列表,再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以及系统性因素考虑什么时候去买。

另外,这个公司如果有同类可比的估值,可以去看看可比公司的估值情况如何,以及它所处的位置,在赛道里的稀缺性,优异程度如何等等,再决定我们可以支付多少溢价来买这家公司。

研究之后,我们会有一些模型计算它的DCF,或者是看它的绝对估值,然后再去研究什么时候能够下手。

还包括它现在的流通盘如何,有没有小非解禁,是不是有买入的机会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考虑的要素。

问:通常情况下,又会基于什么因素或者理由决定卖出?

李子波:卖出主要是来自三个角度的考量。

一个是这个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比如公司的大股东爆仓了,或者是股东更换、高管高位减持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基本面转变的)一些信号,与股价高低无关。

第二个是股价涨得过高,高过了我们的预期上限,所以预期收益率已经不高了,因此会考虑卖出。

第三个是,当下有更好的投资标的出现,预期收益率更高,我们会去置换。当然,置换有一定的风险,卖出的股票未来的收益率可能会比新进股票要高,这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也会兼顾流动性管理的需求,包括系统性风险出现时如何应对。

对于行业基金来讲,我们不太会去择时,最重要的是做好选股,去获取行业贝塔之上的超额收益。

通过研究努力取得更出色的阿尔法

问:对于那些比较优秀的医药公司,市场上很多医药基金都会持有,在这个过程中,你管理的基金如何获得更出色的阿尔法?

李子波: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医药基金都蛮卷的,包括公司研究等各个方面。

对我来说,我还是会基于自己长期的研究经验、投资经验以及已知的信息去做决策,尽量减少市场对我的干扰。但如果这种干扰是正面的,我也会积极地去面对。

像我们这种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基本功就是做研究,一直在做阿尔法的事情。

我会尽力把过去十几年的研究给转化成投资结果。

另外,我也会向优秀的基金经理、公司从业者请教和学习。

CXO这波涨幅反映的是悲观预期修复,但仍处在相对底部

问:今年的医药后续是否会面临分化?如果给CXO、医疗服务、医疗消费品、药品板块、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排个序,你会怎样排?

李子波:这个结构性行情其实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2021年下跌以后,整个创新药产业链暴跌,市场也在寻找新的方向。

随着国内防疫政策放开,经济以及医疗需求等方面都在向常态化修复,这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个主线。我们会去跟踪需求恢复情况,找到更加受益的细分领域。

如果去看海外的复苏情况,手术门诊相关会恢复得更快,因为这些需求相对刚性,且相关公司竞争格局相对较好。

还有一些其他标的,包括医疗器械、耗材设备、创新药等等,也是受益的。

另外,疫情后科研需求也在复苏,很多上游公司的订单也在修复,以及一些消费医疗的赛道,包括眼科、医美,这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可看的一条线。

还有一些仍在底部的领域,像原料药。

CXO虽然涨了一些,但现在还处在相对底部,因为这些公司是订单驱动的,且订单多来自于国外。现在国外的订单恢复可能没有那么快,如果未来能够恢复,股价也会有反映。

问:最近一些CXO龙头都发布了比较漂亮的业绩预告,你觉得CXO今年可能会有哪些表现?

李子波:CXO这一波涨幅反映的应该是悲观预期修复。

如果板块要继续涨的话,我觉得在新冠以外的订单也要有比较好的恢复,甚至是超预期。

国内创新药正处在非常关键的转型期

问:虽然创新药最近受到一些医保谈判的不利影响,但还是很多人觉得创新药的成长性是比较高的,你怎么看创新药这个行业?

李子波:创新药这个行业我其实很多年前就在深度关注。

创新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不管公司股价是高是低,创新药的整体发展体现出了中国制药行业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我们首先要满足国内需求,然后再出海去跟跨国药企竞争。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以及新药的审批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顺利的,但出海过程有一些起伏,要想获得实质性的突破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再看创新药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海外市场有很多创新主体和小企业在做研发,但他们的淘汰率非常高,我们也不知道哪家能做出来,当新药品进入临床并产生一定积极效果之后,就会被大药企收购。

大药企获得新产品的同时,小企业也成功变现了,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互动模式,也是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

但中国目前很多创新药还不具备出海的能力,中国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做有竞争力的药品,这样无论是自己销售还是卖给大药企,才能真正实现出海。

当下我们正处在非常关键的转型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越来越多的制药人才涌入这个行业,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些优秀标的出现,同时我们也会更加谨慎地去判断其中的投资机会。

看好医美未来的发展前景

问:怎么看待医美这个细分行业?

李子波:医美是一个非常景气的细分赛道,它受益于消费者对于“美”的需求越来越多,媒体的传播与销售的渠道也在优化。

我认为这个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另外,这个行业虽然销售竞争激烈,但产品端的竞争相较于医药来说并没有那么激烈。

比如肉毒素,现在国产的批文不是特别多,品种竞争没有红海,而随便一个仿制药的批文就有上百家甚至更多。

但医美在销售和价格上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尤其是行业的龙头公司。

有的公司是大单品战略非常成功,研发的新产品非常好地契合了市场需求和竞争需求;

有的公司在创新药领域也有一些投资和并购,还有一些减肥的产品。

我们会紧密关注、深入研究,并在合适的价格上有一些投资的动作。

互联网医疗还不太可能会颠覆线下的医疗就诊

问:怎么看待互联网医疗?像抖音最近也上线直播卖药了,感觉政策对于互联网平台去做医疗并没有完全放开,还是有一些限制,你怎么看?

李子波:互联网医疗的确有一些限制,很多处方药是不太方便进行线上销售的,还有医保对接的问题。

我觉得互联网医疗很大程度上是对线下的补充,比如在疫情期间以及不方便去医院的时候,有一些线上的处方可以直接快递到家,方便对患者进行救治。

从国内的体系来看,目前互联网医疗还不可能会颠覆线下的医疗就诊。

以公立医院为主的诊疗体制不太会把所有的处方都拿到线上,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

另外,合规性可能会受到挑战,比如乱开处方、医保控费等等。

在当下来看,互联网医疗还只是对现有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其成熟还需要时间。

后疫情时代,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领域

问:后疫情时代,整个医药板块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机会是必须要抓住的?

李子波:一些受益于疫情复苏、需求刚性的公司,比如创新药、医疗器械以及消费医疗,我觉得是可以期待的。

首先这几个领域有长期增长的逻辑,其次又有受益于疫情复苏的逻辑,但最重要的是要看其当期能不能体现出很大的弹性,以及未来几年是否有相对稳健的增速。

一季度对大部分公司来说可能是个淡季,短期数据特别好的不多,我们还要再继续观察。

今年基本面的钱应该可以赚到,但估值提升的钱要打个问号

问:接下来医药行业可能存在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你对今年整体的收益预期是怎样的?

李子波:风险的话主要有两块,一个是外部风险,一个是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像政策、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等不可抗力因素,这些很难预测,我们更多只能去应对。

内部风险像估值泡沫化、股价涨幅远超基本面等等,现在看虽然已经涨了一些,但是相对来说位置还是很低,内部风险没那么大。

对于今年整体收益率的预期,我觉得可以分成两块:

一块是赚基本面的钱,即这个公司增长到底有多少;

另一块是所谓估值提升的钱,历史上很多医药股在牛市中的涨幅,很大一块是由估值提升带来的。

就当下的市场估值以及医药股本身业绩增长情况来看,我认为估值提升的阶段还没到来。

今年能不能挣到估值提升的钱,我觉得要打个问号,但赚基本面的钱应该是可以的。

因为去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公司的业绩都砸了一个大坑,所以考虑基数的原因,今年整个基本面大概率不会特别的差。

推荐书单

问:除了投资以及写文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李子波:空闲的时候会弹琴、听音乐、运动,也非常喜欢看书。

问:最近在读什么书?能不能给我们推荐几本?

李子波:我读的书可能比较杂。

投资方面,我喜欢每年的《巴菲特股东信》、芒格的《穷查理宝典》,都是必读的经典书籍,有很多超出投资之外的逻辑非常值得学习。

对实操比较有帮助的,我推荐《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是一个比较接地气,更接近我们中国A股的公募基金经理,内容非常具体和细节,对我们的投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长篇小说方面,我推荐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刀锋》等。

名人传记方面,我喜欢《曾国藩传》《乔布斯传》《毛泽东传》《邓小平时代》

时政或者地缘政治方面,我喜欢基辛格的《论中国》《李光耀观天下》《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还有一本我比较推荐的书是《塔木德》,这是犹太人的圣经,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犹太人的逻辑思路,了解他们怎么去信仰宗教,怎么去处理生活,怎么去处理父子关系,怎么样去经商等等,很有收获。

突破脑洞的像《时间的秩序》《人类简史》《平面国》,也都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