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拉开“专精特新”大秀,基金重仓最多的三个小巨人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8

今天(11月15日)北交所在万众瞩目中开市。

早盘,首次上市的10只新股全线上涨,全部触发临停。截至收盘,同心传动暴涨近500%,志晟信息大地电气晶赛科技均涨超200%。

相比之下,市场对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的71只“老股”较为冷淡,除3只停牌外(观典防务泰祥股份翰博高新),59只个股首日下跌,仅9只首日上涨。

据北交所披露,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已超过400万户。

今年以来,“专精特新”概念被频繁提及,不少专精特新企业在今年股价屡创新高,而新三板挂牌企业由于交易门槛限制,公募基金或是个人投资者过往对其关注度要远低于上市企业。

北交所承载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融资需求的任务,更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继科创板后又一发展的主要阵地。

“专精特新”的概念早在2011年7月就被提出,在市场中上被广泛提及是最近一年,尤其是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将累计安排100 亿元以上的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 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类企业的特性有两点:

处于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位置,缺少有效替代;

 

某一细分环节上具有技术或其他优势,难以迅速复制。

具有这两大特性的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或科技产业,多数是“卡脖子”环节的隐形冠军,在细分市场的份额较高,具有不可替代性。

即使目前体量不大,或者尚未实现盈利,这类企业后期增长势头强劲,对于投资者同样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今年以来,“小巨人”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创新为王”取代“规模制胜”成为新兴赛道角逐的重心。

新增量领域中,小巨人企业以其更强的业绩弹性在今年明显跑赢传统资产。

图:申万小盘指数相对大盘指数收益

来源: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从投资端来看,市场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关注日益增加,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创新型企业以及优势制造业,公募基金也对这类企业多有关注。

综合基金此前在“专精特新”企业上的动向,可以看到:

1,三季度“专精特新”企业股价走势明显分化,基金重仓的企业股价上涨比例更高;

 

2,从基金三季度重仓标的来看,前十名中有8只股票取得明显上涨,其中德方纳米股价翻倍;

 

3,恩捷股份圣邦股份是被公募基金持有市值最高的两只“专精特新”标的,重仓企业集中在新能源与电子领域;

 

4,行业情况来看,电池行业平均涨幅高达30%,半导体的涨幅也有27%;

 

5,傅鹏博、杨锐文等基金经理认为,规模将不再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先进制造业中“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机会,都需要加强研究和聚焦。

数据来源:wind

具体来看公募基金在三季度重仓持股市值最高的“专精特新”企业:

恩捷股份圣邦股份片仔癀稳居基金重仓前三位

 

作为各自领域的龙头,恩捷股份圣邦股份片仔癀都曾是市场“耳熟能详”的热门股。

恩捷股份作为当之无愧的隔膜龙头企业,在今年新能源主线行情中一路上涨,继二季度股价翻倍后,三季度又上涨近20%。

从机构持仓来看,重仓恩捷股份的基金在一季度仅有72只,而这一数字在三季度大幅增长到424只。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等基金在今年一路加仓,截至三季度恩捷股份已成为其第一大重仓。

明星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农银新能源主题、李游管理的创金合信工业周期、葛兰管理的中欧阿尔法等基金中均将恩捷股份作为重仓。

圣邦股份同样也是明星基金经理的爱股。

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在2019年2季度首次重仓持有圣邦股份,彼时持股数仅有36.25万股,其后两年内,蔡嵩松一路加仓,超过广发小盘成长成为了公司的第一大机构股东。

2021年二季度末,诺安成长持有圣邦股份超过1164万股,加仓与股价上涨共同作用,圣邦股份在最近两季度中都是诺安成长的第一大重仓。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中,圣邦股份自8月后开始震荡,尽管仍保持在诺安成长第一大重仓的位置,但诺安成长在长达两年的不断增持后首次减持了近三分之一仓位的圣邦股份。

另一位长期看好圣邦股份的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从2017年开始,其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就开始重仓圣邦股份,其后,广发小盘成长广发双擎升级等刘格菘管理的产品也陆续开始重仓圣邦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中,刘格菘也减掉了一部分圣邦股份的仓位,但圣邦股份仍保持为广发双擎升级以及广发小盘成长的第一大重仓。

持仓市值前20位的个股中,七成在三季度上涨

整体来看,相比于普涨的二季度,三季度“专精特新”企业的股价出现明显分化,有约四成企业三季度股价上涨,六成企业股价下降。

而从基金持仓市值前100位的个股来看,有52家公司上涨;基金持仓前50位的个股中,则有31家公司三季度上涨;基金持仓前20位的个股中,有14家公司上涨。

基金持仓前10位的个股中,则有8只个股取得上涨,其中德方纳米涨幅高达134.65%。

可以说,当市场脱离普涨行情开始出现结构性分化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表现得更为突出。但也某种程度体现,优质标的被“抱团”后的一路高歌。

涨幅居前的企业包括:德方纳米宝色股份恒锋工具上能电气星云股份金辰股份盛弘股份、华菱线缆、四方达、厚普股份,多为新能源汽车或储能产业链标的。

跌幅居前的企业包括:翔宇医疗、极米科技、圣湘生物、阿拉丁、艾可蓝、吉宏股份、心脉医疗等,多为医药、家电股。

行业分布上,“锂光芯”仍是基金重仓的焦点

从申万二级行业看,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为电池、半导体、医疗器械、中药以及军工电子。

以基金持仓作为权重加权,平均涨幅最高的二级行业是风电设备,大涨68%;光伏设备表现同样不俗,三季度上涨45%;其他电源设备上涨31%,电网设备上涨6%。

持仓市值最高的两大行业——电池、半导体在三季度分别上涨了31%和27%。

电池板块中,权重仅次于恩捷股份的德方纳米和中科电气分别在三季度实现了134.65%和24.93%的上涨,使得行业平均涨幅达到30%。

而权重极低的宁德时代概念股——星云股份,在三季度也实现了118%的上涨。

与锂电池板块的“百花齐放”不同,半导体个股之间股价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第一大权重股圣邦股份上涨31%;但第二大权重股艾为电子为8月发行的次新股,截至三季度末录得11.8%的跌幅,使得半导体板块平均涨幅低于30%。

值得一提的是,半导体板块更加凸显基金的重仓价值:

基金合计重仓超过1亿元的个股中,仅有次新股艾为电子和二季度大涨的明微电子在三季度略有下跌,其余均有明显上涨。

基金经理:规模不再是首要目标,中国制造业自身在升级

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是否能够成为后续的投资主线之一,基金经理们也各抒己见。

杨锐文:“中国制造业自身在升级,逐步迈向中高端制造,规模不再是首要的目标,今天更需要突破高附加值产品,这就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品质和技术的‘隐形冠军’。”

傅鹏博:“如果将投资时间维度延长,能源结构变化中相关的投资机会,先进制造业中‘专精特新’公司的投资机会,都需要加强研究和聚焦。”

李晓星:“2021年的反垄断、碳中和、硬科技、共同富裕和专精特新又使得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普涨,符合政策方向的公司表现的异常出众。”

姚志鹏:“中国将更加从容的应对未来对于全球领先经济体的赶超阶段,也有更好的基础来实现新能源、芯片等先进产业的发展,未来经济进入中长期的高质量增长。”

刘格菘:“展望四季度与明年,我们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资产的成长质量、盈利预期依然很乐观,已经建立了具备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龙头公司,护城河还在不断变宽的进程中,未来在光伏、动力电池、储能、面板、化工新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方向会有更多的世界级公司出现。”

新三板中的“专精特新”:值得重点关注的16家企业

此前,新三板中包含多家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交所开市后,精选层的13家“专精特新”企业被平移至北交所,加上10只新股中包含的3家“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首批81只个股中有16只拥有“专精特新”概念。

原精选层中的71家挂牌公司中的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为:观典防务、润农节水、云创数据、德瑞锂电、长虹能源、富士达、安徽凤凰、富祥股份、万通液压、星辰科技、三友科技、五新隧装、锦好医疗。

北交所首日上市新股中的3家“专精特新”企业为:同心传动、中寰股份、科达自控。

相比于此前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普遍市值偏小。

除长虹能源在今年大涨340%,使得市值达到百亿以上外,其余多落在10亿到50亿市值区间。

而首日上市的同心传动、科达自控和中寰股份3只新股,目前市值均未达到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