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深房理事件背后的东西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3回复:41喜欢:102

引言:

最近的深房理事件很火,大家都很关注。不过,我觉得已经发生的事情,往往都不值得我们关注。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都是那些将要发生的。在深房理这个事情上,接下来官方的处理的方式和力度才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罚酒三杯洗洗睡?还是杀鸡儆猴树典型?不是危言耸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决定了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国运。下面将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论证这个问题:

1. 楼市的现状

2. 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

3. 中国面临的选择和正在做的事

Part 1 楼市的现状

房地产行业从上个世纪末被定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以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房价几乎经历20多年几乎没有任何回调的单边上行。期间的每一轮调控,都是以下一轮救市政策和房价报复性上涨而告终。所谓的调控房价,事后证明都是【狼来了】的故事。尤其是2015~2017年期间,全国普遍都经历了一轮半年、一年就翻番甚至翻两番的暴涨,而这暴涨背后的原因居然是以ZF主动在深圳、上海、北京等房价风向标城市发动的【去库存】政策。这轮暴涨时的场景,亲历者应该都是瞠目结舌、永生难忘,这里也就不再赘述。这轮暴涨有几方面影响:

1、没有房的,就像被社会、被时代抛弃了的失败者,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赶上身边那些有房的同事、朋友、亲戚,这种痛苦的感觉痛彻心扉、刻骨铭心。他们变得对房价走势像惊弓之鸟一样异常敏感,谁都不想再经历一次这样的失败。只要有一丁点机会,掏空六个钱包也要不惜一切代价上车。

2、有房或者炒房的,短期内获得了100%甚至200%的暴利,感觉自己神机妙算、英明神武,这种感觉无与伦比,就像吸毒一样会上瘾,他们随时都想着再次复刻这样的奇迹。他们中的有些人,再也无法安心工作去挣取微薄的工资,或者把闲钱放在余额宝赚取低得可怜的收益。他们的选择是绞尽脑汁买房,本地达到了限购的套数上限,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别的城市去买房。这个首选的城市就是深圳,因为上一轮就是深圳领涨的,这一轮一定也会是深圳。

3、进一步全社会强化了诸如一二线城市房价永远涨、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品之类的认知。至今,各类社会闲散资金无条件进入房地产追逐暴利终于成了无比坚定的信仰。这个信仰坚定到什么程度?已经到了对所以调控政策完全钝化、无感的程度!

限购了?没事,迟早会放开的!社保、户口都是可以找中介想办法搞定的!新房五年限售了?没事,反正我也不着急卖,拿着坐等升值就行了!什么?首付比例提高了?找中介搞点过桥贷款就行了,要不多办两张信用卡把银行的钱套出来!贷款利率上浮了?那不还有比LPR还低的经营贷吗?首付不够?这不有深房理的合伙、众筹吗?合伙怕流动性不好卖不出去?别慌,理总这里还有房地产ABS,随时想转让都行!

索罗斯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贡献--金融反身性,意思就是当大家都认为一个东西会涨就都去蜂拥买入的时候,那个东西就真的会涨,而涨了的结果又反过来证明大家当时的眼光的正确性。当这个过程一次次重复的时候,最后推动这个东西上涨的因素就变成了【大家认为它会上涨】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所谓的经济发展、产业配套、人口流入、收入水平、教育资源等基本面因素。可能一轮行情的开始确实是由这些基本面引发的,但到了最后一定是由反身性驱动的,这是放在所有具有金融投资属性的领域都适用的不二法则。就像去年股市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恒瑞医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的大白马,一开始确实是由高度确定性的基本面驱动的股价上涨,而到了后期已经完全脱离了基本面看【大家认为它会上涨】的反身性本身驱动的了。

房地产也绝对不会例外,而且现在就是明显处于这个阶段。深房理深谙此道,所以才能在微博上煽动一帮人追随他。

金融反身性不来自于客观事实,而是来自于主观的从众心理和囚徒困境,而它的危害可以通过凯恩斯的【合成谬误】来解释。

“大家认为它会上涨,大家都会买,不管我是否认为它会上涨,我都应该跟风买。”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

“虽然我并不真的认为它会上涨,但是万一大家都买而我不买,涨了之后我就买不起了,大家都赚到了而我亏了。所以我必须跟风买。”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这两种心态,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角度来看,都是绝对理性的。但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的个体行为不是孤立的,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仅他们的个体行为之间会互相影响,而且原本理性他们的个体行为合成为群体行为之后,就变得不那么理性了。从众心理和囚徒困境推动的资产价格暴涨,发展到最后都是以【合成谬误】的形式催生资产泡沫。这一套机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历次泡沫中已经被反复证明过了,远的是荷兰郁金香泡沫、美国1929大萧条、日本1990房地产泡沫。近的就是2008年因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2015杠杆牛驱动的中国股灾。

因为金融反身性发挥作用过程中,虽然群体行为看上去是很疯狂和荒谬的,但是其中参与个体行为存在从其个人利益出发的理性成分,我们不应该指望靠个体行为的自我修正就能打断这个不断加强的自我强化过程。如果持这样的观点任由其发展,它一定会像历史上著名的危机一样,催生出惊世骇俗的大泡沫,并且在一路上行过程中,像一个黑洞一样把所有增强泡沫的力量都吸引过来,到最后在没有任何新的力量进入的时候,Boooooooooooom!

这个Booooooooooom的结果,代价是相当惨烈的,它可能葬送我们蒸蒸日上的国运。这是从楼市目前的现状来理解强力调控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至于靠【大家认为它会上涨】的反身性本身驱动的资产价格上涨,是不是泡沫这个命题,我不想在这里展开讨论。大家看一看今年春节后股市白酒、医药、科技类抱团股断头铡的走势,心里自然就会有答案了。

Part 2 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

这个话题有点过分宏大了,展开说多了我驾驭不了,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挥一下吧:美籍日裔经济学家顾朝明(《大衰退》的作者)以刘易斯拐点作为依据,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划分为三个阶段。注意这个只是借鉴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顾朝明的原教旨主义的划分方式还是有所不同。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刘易斯拐点之前的快速工业化阶段。特点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刚起步,处于短缺经济阶段,到处都是投资机会,社会缺的是资本和产品,不缺劳动力,劳动力非常廉价。这一阶段的产业特点是重投资、重资产,是钢铁、石油、煤炭等重化工行业的甜美时光。刘易斯拐点之后的成熟经济体阶段。特点是工业化已经进行到一定阶段,社会商品供给开始丰富,劳动力已经过了最廉价的阶段,在资本面前开始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虽然投资机会开始减少,但是因为工人工资的上涨,社会整体消费能力是上升的。这一阶段的产业特点是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品快速发展,股市投资也会有超额回报。刘易斯拐点后的被追赶经济体阶段。这个阶段严格来说也属于刘易斯拐点之后,但和第二阶段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其他后发经济体在后面追赶,这个区别影响很大。因为有了追赶者,无法承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低端产业开始向低成本的海外转移,以追求更高的资本回报率,紧接着就是终端产业...... 最后能够留下的只有高端产业。

下图是顾朝明大概定义的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和对应的时期:

对于这个时间的具体划分我们不用过分纠结,这只是提供了一种分析的框架和思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去定义那个时间点。我个人的结论是,中国目前至少是已经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过渡期了,对于发达一些的沿海地区、一二线城市,可能已经在第三阶段了;对于欠发达一些的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可能还在第二阶段。

有了这个分析框架和初步结论之后,再来看待现阶段的很多经济、产业政策和社会现象就会清晰多了。比如我之前自己作的一个思考笔记,笔记的标题是《被追赶阶段资金的出路》,懒得打字和编辑格式了,直接贴图吧:

就像前面提到的,目前处于被追赶阶段的中国,产业升级方面面临的情况比当年的欧美、日韩更严峻:低端不想要,高端被扼制,中端勉强维持。

1. 由于环境容量有限,国民对于雾霾等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敏感,决策层也提出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行动路线。启动于2014前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就是压缩钢铁、煤炭、水泥、石化等高污染、高耗能的低端产业。对环境污染没有那么大的纺织服装业,对于电力、交通运输、劳动力素质等要求也最低,也最先开始向东南亚、孟加拉的国家主动转移。比如阿迪很早就关闭了在苏州的工程,ZARA、H&M、优衣库的商标上大多数都不再是Made in China。

2. 在代表未来产业升级发展方向的高端产业方面,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有很多:a. 过分依赖于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单兵突进,没有形成雁阵式的企业集群,一旦华为像这次中美贸易战一样被重点针对,中国高端产业就面临一损俱损的风险。做好基础性制度建设,引导社会闲置资金大规模进入,支持产业升级、多点突破,是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b. 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薄弱、积累少。之前我们是追赶欧美、日韩,别人做得好的直接实行拿来主义即可,别人踩过的雷、掉过的坑也可以完美避开,这是我们过去超常规的高速发展的核心原因。但是,未来我们要在高端产业上有所突破,在部分领域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已经没有了现成的发展路径供参考了。我们已经进入到了没有人到过的领域,能够帮助我们的不是过往的经验,而是在基础性领域的深耕、积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些都是重投入、不那么容易见效的,不能只是靠国家大基金、地方产业基金来支持,必须依靠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引导社会产业资本进入。美国等成熟市场已经证明过的方式就是风险投资和股市,风险投资让萌芽中的新理论、新技术能拿到足够的资金去发展,股市可以让这些风险投资人可以获利退出,退出之后寻找下一个投资机会,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环。这里多说一句,股市给风险投资人提供了获利退出的场所,不等于就是割二级市场的韭菜。一个企业有从0到1、从1到N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投资人都是结合自身的情况,分享的是不同阶段的收益:风险投资人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获得企业从萌芽到草创、快速发展的0~1阶段的收益;二级市场投资人,以承担交底风险为代价,获得企业从快速发展到成熟期的1~N的阶段的收益。二者并不对立。

3.以机电设备、手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为代表的中端产业,由于对于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对上下游产业链要求比较高,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要求相对较高。而这几方面东南亚、孟加拉、印度等后发国家还没有赶上来,暂时无法对我们构成竞争。但是暂时没有赶上来,并不代表以后也不会赶上来,它们的现状就是1990~2000年之间的中国。只要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想过更好的生活,决策层也不出昏招,它们也会走上我们过去二三十年过的路。这是追赶者给我们的压力,我们现在变成了被追赶者。另一方面,美国、欧洲业主提出【让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也在吸引部分中端制造业从中国迁出,比如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所以,中端制造业腹背受敌,真的是在勉强维持。

处于被追赶的阶段该怎么办?打击你的追赶者没什么卵用,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只能暂时延缓追赶者的步伐。美国被日本追赶的时候,签了个《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升值,把日本搞垮了以为就完了,结果韩国、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赶上来了;韩国、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被1998金融亚洲风暴延迟了追赶的步伐,中国大陆崛起了;就算现在通过贸易战狙击了中国,东南亚、南亚、印度甚至还在沉睡中的非洲,迟早也会加入追赶者的行列的。为什么?因为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性的本能啊!大家都是十几万年前从非洲大草原走出来的亚当和夏娃的后裔,只要有机会,谁愿意做一个loser???

想象一下在一场20000人参加的马拉松比赛中,你想要坚持到最好赢得冠军,你能通过各种手段把其他19999个竞争对手都干掉吗?当然不能!你能做的只是努力比别人跑得更快!美国在1980年前后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里根新政通过减税等一系列创新友好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让美国轻装上阵,终于抓住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升级的机会,再一次独占鳌头、领跑全球。

中国有别的选择吗?并没有!我们能做的也是比别人跑得更快。可是跑得更快得有财政税收制度供给、资金供给、人才供给等等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做支撑啊!这几个每一个展开来说,都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这里重点和本次话题密切相关的探讨资金供给。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房住不炒】?决策层就是要把过去二十年形成的房价永远涨的预期彻底给打没了。只有上涨的预期没了,金融反身性才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发挥作用:你认为它会涨才买入,结果它没有涨,反身性的不断自我强化的逻辑链就被打破了;如果力度够狠,买入之后还下跌了,大家就会认为它继续下跌都不买入甚至开始卖出,然后它就真的下跌了。这样房地产作为虹吸一些社会闲置资本的资金黑洞的底层逻辑也就不存在了,资金才可能进入实体经济,助推产业升级。

Part3 中国面临的选择和正在做的事

一方面是地产的不断泡沫化,成为虹吸一切资本的资金黑洞;一方面是严峻的经济产业形势,需要吸引资金进入助推产业升级。你认为最高决策层会怎么选?怎么选?!是继续路径依赖、玩火自焚?还是去做一些非常困难却不得不做的事情?

每个产业都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一定会经历萌芽-草创-快速发展-成熟-衰退-消亡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每个产业之于一个国家、民族、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地产业已经完成了它作为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助力城市化的历史使命。是时候让它让出舞台的中心地位,让其他主角登场了!

而这,也是最高决策层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复杂情况,面对20多年来深度绑定的各种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

精彩讨论

庶人哑士06-20 22:04

听说最近辜朝明很火。四年前就读了他的这两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持续看空房地产,无论家里人怎么说,我都坚持没有在高位加杠杆买房。

庶人哑士2023-12-04 13:58

佛只度有缘人

张玄机2023-12-04 13:14

应该让大学刚毕业的孩子多读读这类文章 提供关于买房的另一个视角

全部讨论

06-20 22:04

听说最近辜朝明很火。四年前就读了他的这两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持续看空房地产,无论家里人怎么说,我都坚持没有在高位加杠杆买房。

2023-12-04 13:14

应该让大学刚毕业的孩子多读读这类文章 提供关于买房的另一个视角

2021-11-23 17:34

非常好的分析,值得好好读

作为一个地产从业者,现在再回过头来看3个月前写的这篇文章,五味杂陈。只希望重锤落得更慢一点,给到我的时间窗口更长一些吧!
$万科A(SZ000002)$ $中国恒大(03333)$

2023-12-04 16:43

哎呀,2016年房地产涨价去库存你不在中国?还摆脱路径依赖?打打不认识你真不阻碍你舔啊。

2023-12-04 15:02

如此好文竟然今天才看到。
不过,直到两年后的今天,文章所描述的情况仍然存在,可见路径依赖对于经济、对于心理的影响之深,恐怕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以十年为单位的努力才能摆脱的。

2023-12-04 11:43

房地产、宏观,雄文。

索罗斯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贡献--金融反身性,意思就是当大家都认为一个东西会涨就都去蜂拥买入的时候,那个东西就真的会涨,而涨了的结果又反过来证明大家当时的眼光的正确性。当这个过程一次次重复的时候,最后推动这个东西上涨的因素就变成了【大家认为它会上涨】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所谓的经济发展、产业配套、人口流入、收入水平、教育资源等基本面因素。可能一轮行情的开始确实是由这些基本面引发的,但到了最后一定是由反身性驱动的,这是放在所有具有金融投资属性的领域都适用的不二法则。就像去年股市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恒瑞医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的大白马,一开始确实是由高度确定性的基本面驱动的股价上涨,而到了后期已经完全脱离了基本面看【大家认为它会上涨】的反身性本身驱动的了。

2023-12-05 05:45

从众心理和囚徒困境推动的资产价格暴涨,发展到最后都是以【合成谬误】的形式催生资产泡沫。这一套机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历次泡沫中已经被反复证明过了,远的是荷兰郁金香泡沫、美国1929大萧条、日本1990房地产泡沫。近的就是2008年因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2015杠杆牛驱动的中国股灾。

2023-12-05 00:41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