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中国何去何从:诺华给我们的启示 | 第一现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006年,诺华上海研发中心进驻张江,2009年11月,诺华宣布投资10亿美元将张江研发中心扩建成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The Novartis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CNIBR)。2016年,CNIBR正式建成,诺华全球主席Joerg Reinhardt、全球CEO Joseph Jimenez和新上任的NIBR的总裁James (Jay) Bradner等全球高管齐聚上海为CNIBR揭幕的场景犹如在昨日发生。

10年之后的2019年同样在11月,Jay Bradner亲临上海和CNIBR的负责人李恩博士在周一早上的9:30Town Hall Meeting正式对CNIBR的员工宣布将关闭早期研究团队(early discovery),仅保留转化医学团队,上海研发中心将转型为诺华早期临床开发中心。

James (Jay) E. Bradner

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总裁

《研发客》第一时间采访了诺华,其回应说:“运营重点的调整主要涉及早期药物研究部门。受影响的员工大约有100多人。此次运营重心调整之后,上海研发中心将继续作为诺华药品开发后期临床开发的重要基地。诺华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将成为诺华全球的早期临床开发的全球卓越中心,专注于把诺华研发管线药物尽快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带入中国,加速在中国和其他地区临床试验的速度。这一新方向与诺华致力于实现在中国与全球新药申请同步的药品开发战略协同一致。”

“未来,诺华在中国将调整研发运营重点,该转变是为了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快速成熟的诺华研发管线中的疗法组合中。同时,把早期临床开发作为研发运营重点,负责早期临床开发的部门包括转化医学(TM)和肿瘤转化医学(TCO)团队将加大力度,建立并加强与国内临床研究人员以及转化和临床研究创新人员开展合作。”诺华在回复研发客时表示。

拓展阅读 

诺华研发新领航人James Bradner:一个更开放的研发体系

诺华张江总部

两年前, GSK关闭了位于上海张江的神经疾病研发中心, 礼来关闭了上海研发中心, 阿斯利康将中国创新中心(ICC)拆分和国投创新合资成立迪哲医药。就在前不久,强生中国调整了在上海的早期研究部门。从GSK到诺华,为什么跨国企业都在中国砍早期研发?

拓展阅读 

一个时代的结束!GSK关闭张江研发中心

第三次回国,前FDA官员李自力博士履新强生集团杨森制药亚太研发中心负责人

从Open Innovation到Partnering时代

从全球范围来讲,大药厂(Big Pharma)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型,来自政府定价的压力和不容乐观的研发产出率,让各公司纷纷减少研发投入。那么,以后就不用创新了吗?

当然不是,从项目引入尝到甜头的大药厂,都在加大在找项目的投入。在中国亦是如此。这几年,在风险基金投资的支持下,中国诞生一大批如百济神州、再鼎、信达、君实等上市biotech,还有更多biotech项目在遍布全国的科技园里成长起来。志在成为中国的波士顿的上海张江和苏州BioBAY,已经成为全球最热的研发Hub。

在研发中心纷纷削减早期研究的同时,大药厂在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和Biotech的合作。就在这个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其创新大赛正式在中国启动。上个月,德国默克也宣布成立上海创新中心,并投资1亿元作为种子基金。11月15日,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默克广东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拓展阅读 

广撒“英雄帖” 首个生物医药“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早在2017年年底,强生就与张江一起建立JLABS来接触更多来自中国的创新项目。

拓展阅读 

一个新时代开启:张江强生携手服务创业创新

诺华中国总裁尹旭东在18日的一封内部沟通信对中国区员工透露,在关停早期研发团队的同时,诺华也将扩大其在中国商务拓展和项目引进团队,同时在上海投资两个风险投资公司,从而加强与中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的战略合作。

平衡内外创新的矛盾

对于跨国企业内部研发来说,有的时候来自外部的竞争往往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曾有一位大药厂的研发高管告诉我,他主管的一个内部项目最后被砍掉了就是因为公司从外部引进了一个类似的项目,而他认为,那个项目没有任何地方比他的项目好。

那为什么大药厂在面临内外选择时,会纷纷砍早期研发而加大引进项目呢?

时间成本也许是高管考虑的重点。从外部引进项目能够快速进入临床阶段开发,小公司将全部资源投入到一个项目,有的时候甚至是急功近利,项目推进速度自然会比束手束脚的内部项目走的快。而大公司的临床开发团队,又能很快将这些项目推进到Ⅱ期临床试验,从而转化为股价上涨。

这么做会不会有风险呢?肯定会有。

还是拿诺华来说吧,今年5月刚上市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SMA基因治疗药物Zolgensma最初由AveXis公司开发,早在2013年AveXis已获得IND,直到2015年,他们获得来自Deerfield 和Roche Venture Fund的1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AveXis才慢慢引起关注。2016年,AveXis在纳斯达克上市,2017年开始Zolgensma关键性注册临床,2018年4月,诺华宣布收购AveXis,5月完成收购,同年12月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今年5月26日,获批上市。

获批后一个月,诺华通知FDA,Zolgensma的动物实验数据可能有问题,AveXis两位高管涉嫌造假。FDA在8月6日就数据问题发表声明,表示将追究到底并有可能动用民事或是刑事惩罚,因为数据是用于支持开发生产的动物试验,并不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FDA允许Zolgensma继续销售。

可以想象诺华如果在早期就参与Zolgensma临床开发,不可能对动物实验数据没有察觉。事实上,诺华在今年3月就接到内部举报并开始内部调查。

可以说,药企在收购时候的尽职调查应该已很全面,然而依然避免不了这类问题。无论内部开发项目还是外部引进项目都有可能出现类似数据问题,内部问题能较早发现,而外部项目等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在未来,药企必然还会在内外部研发之间寻找新的平衡。比如,之前GSK尝试的DPU模式,就是希望在内部研发营造出Biotech创新氛围。也有公司继续耕耘在内部研发,比如赛诺菲在苏州的研发中心,依旧从最基础研究做起。

也许就如赛诺菲全球研究总裁刘勇军博士所说,“是不是其他跨国公司的研究中心真的来中国早了,又撤退早了呢?”这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拓展阅读 

赛诺菲能否开启外企在华研发中心2.0时代

未来无论是内部创新还是外部引进,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中国科学家站上国际舞台,为全球病患开发新药。之前提到那位研发高管,他现在也是一家Biotech创始人,从这些大药厂研发团队出来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消失,他们成为中国创新的支柱。比如,原GSK的团队现在成了天境生物的主心骨,来自罗氏的陈力博士和邬征博士,则分别成立了华领和爱科百发,2007~2016年期间在诺华CNIBR从事早期研究管理的吕向阳博士在张江创立了来凯医药

拓展阅读 

天境生物:只做最好的创新

苏州创投大会:华领糖尿病首创新药临床之旅

邬征:创新儿童药AK0529的安全性要做到自己孩子敢用才行

来凯医药完成1850万美元A轮融资,奥博亚洲领投

责编|毛冬蕾

第二届生物统计高峰论坛

点击这里注册报名

总第901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