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菜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5喜欢:92
患病那道题之所以反直觉,是因为题目本身不符合实际。因为实际检测错误率5%不是基于全人口为基数的,而是基于出现某种疾病症状然后去检测假阳性的概率为5%,比如肚子疼去医院。如果全人口肚子疼概率为1%,那么1000人肚子疼的总人数为10人,那么肚子疼假阳性人口为0.5人,真阳性者1人(假设不考虑假阴性问题),那么检测阳性的真阳性概率为1/(1+0.5)约为67%。检测阳性后准确率还是很高的,所以真实诊疗情况下,准确率高低还取决于让你去就医时候某种疾病症状的发生概率。题目也有真实场景对应比如体检或许新冠普筛,但你会发现体检有问题一般都要求你去专科进一步检测,目的就是通过多维度检测来确诊,而不会基于单一检测结果来确诊,多个检测手段即使单个准确率不高,但一叠加准确率就会很高了。这道理就跟肚子疼去就医一个道理,因为肚子疼就是一种最初级的自我检测,所以真实世界里还是不能轻易否定直觉,觉着医院都是垃圾[斜眼]

热门回复

2021-08-04 08:59

我说这么多的意思是不要基于完美模型轻易否定直觉系统!或许现实比模型理解的复杂,而我们的直觉系统已经理解的一步到位了。遇到危险先跑开,而不是基于模型慢慢思考,别像某些傻瓜一样,按照卫星导航把车开到海里去。

2021-08-04 08:25

正确答案是:约9% ,这样说并不精确,应当说在1000人中,他患病的概率约9%;
在检测阳性的人群中,他患病的概率约99%;
我也是第一时间这样想的,看到有朋友想法相同,很开心

2021-08-04 08:55

上述反直觉的主要是一般病症,因为一般病症本来患病概率就高,所以答案中的分子变大,真阳性确诊概率也就高了。而对于疑难杂症本身患病概率低,分子小了,自然误诊率就高了,这些其实跟我们现实生活的体会是一样的,越是罕见的病症,越需要更多的检测才能确诊。所以其实我们的生活常识是基本准确的。

2021-08-04 08:42

原题其实作为一道虚拟题,解题没问题,之所以反直觉,是大众面临的一般疾病在多种测试手段确诊后,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可能远低于题中想当然给定的全样本5%概率(这或许是真的反出题者的直觉,出题者想当然以为5%这概率已经很低了),所以才有了我们对答案有所谓的反直觉感觉,因为5%这个假设条件本身可能不符合实际数字。如果这个数字有量级上的误判,概率结果当然差异巨大。

2021-08-04 08:21

如果一个检测假阳性概率20%,两个检测如果独立,那么同时假阳性错误概率为20%*20%=4%,假阳性概率就从20%大幅度降到4%,如果再来一个检测的话,假阳性概率还能下降。所以做投资也一样,如果只看一个指标达标那出错的概率很大,要多角度全面审查,那出错的概率就小了,当然很难达到理想状态下的各指标相互独立,所以出错概率不会无限大幅度下降。

2021-08-04 17:23

按博主的算法,假设检测准确率是100%,他的患病概率也就在10%左右,那这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患病的概率与文中类似,患病概率小于10%,如果就放松警惕,后果不得了了。
我觉得,投资这件事,常识比解奥数题重要。

反感一些作者举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

2021-08-04 08:18

解释得很好。以前看这本书时也认为塔勒布的论述是有问题的。

2021-08-05 17:07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大家的这么长篇大论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稍微改动一下题目,结论不言自明:假定存在某种疾病,每1000人中就有1人患上该疾病;该疾病可以被检测出来,检测准确率为100%。如果一个人已被测出是阳性。问:他真的得了该疾病的概率是多少?

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