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买入好公司时,不需要在意过去的价格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回复:70喜欢:84

很多人在投资一家公司之前,习惯性的去看过去的股价,以此来判断现在的价格高低。我想借巴菲特在$苹果(AAPL)$ 上的买入操作,和由此引发的我对于投资$中国海洋石油(00883)$ 的思考,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买入好公司时不需要在意过去的价格。

—————

巴菲特2016年重仓了苹果,这个几乎所有投资者都知道。而当时的股价,按照现在拆股后的股份数来计算,大约是在24-30美元之间,这也是巴菲特的买入成本区间。而当时苹果公司股票的每股利润大约是2美元左右,对应的市盈率为13倍左右。

在那之后巴菲特进行过多次调仓,最后一次加仓,是在2023年第一季度。而该季度苹果股票的价格是在125-165美元之间波动。

当时巴菲特的具体买入价格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按照巴菲特的能力,我们姑且认为是在接近区间底部的130美元附近加仓。

而这时,距离巴菲特2016年首次买入苹果时的股价,已经上涨了5倍左右。此时苹果的每股利润约为6.1美元,对应的市盈率用股价130美元计算,约为21倍。

对比2016年与2022年苹果的业绩,6年时间,每股利润从2美元增长到6美元,约为3倍,股价更是增长了5倍,但是巴菲特却愿意用5倍于当初的成本以及高于当初1.6倍的估值(13倍PE vs 21倍PE),再次加仓苹果,可以推断出他不在乎股价是否为历史上的高点,而重要的永远是企业本身是否足够优秀,以及估值是否合理。

—————

最近,海油的股价短短不到6个月时间,上涨了60%,从年初的13港币来到21港币,更是突破了2011年4月4日的历史最高收盘价20.95港币/股,很多关注海油的投资者因此在犹豫:“是不是股价来到了历史高点,海油就不能买入或者加仓了?”

可是要知道,彼时2011年,油价是111美元/桶,海油的当年净利润为700亿元,而如今2024年,油价维持在80美元/桶前后,而根据海油的一季度报告,2024年净利润很有可能来到1600亿元,产量也是今非昔比,也就是说,海油当下的估值只有2011年的一半左右,而按照近年的派息率,2024年度预计派发股息的股息率很有可能为2011年的3倍

再来看一下2023年与2024年的对比。

首先,按照去年的股价平均水平12.5港币计算,一年时间,海油的股价提高了70%左右。

但是,由于增产和降本的推动,以及2023年一次性费用的支出等原因,预计2024年净利润会提高29%,净利润和派发的每股股息,预计将会双双来到历史最高点。

尽管目前买入海油的估值对比去年大幅提高35%,但这是建立在去年的市盈率只有4.2倍这种离谱低估的前提上。估值虽然大幅提高,但是股息率还维持在7%以上,并没有明显降低,环顾全中国的民企私企,在如此高增长的背景下,还能找到这种股息率和低估值,甚至利润率和增长率都遥遥领先全球同行的企业,可能也只有海油了。

那么问题来了,巴菲特愿意用5倍于当初的股价和1.6倍于当初的估值加仓苹果,你愿意用1.7倍于当初的股价和1.35倍于当初的估值买入或者加仓海油吗?

很显然,如果认为当前海油的股价来到了历史最高点就是被高估了,没有投资价值了,那可真的是大错特错了。真实的情况是,优秀如苹果和海油的企业,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利润和股价也会不停的刷新历史新高。

至于该不该投资和如何投资,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本身的能力圈和学习能力,对海油和石油行业了解足够透彻的人,和对该行业缺乏了解的人,前者与后者,对于投资海油的风险把控能力,特别是股价下跌时的承受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

当然,苹果和海油所处行业和上市地区均不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等风险也完全不同,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是各自行业里的佼佼者。

—————

注意:投资有风险,特别是短期波动的幅度很大,如果资金是准备当10年定期存款来看的话,那么可以考虑现在海油的投资机会,但如果背负着房贷/车贷等债务,并且工作也不是特别稳定,随时可能会动用这笔资金的话,还请慎重考虑。如果21港币买入,短期内股价下跌到15港币甚至更低,都不是没有可能的,就像两年前,海油被放置在3倍市盈率多达1年以上,市场就是这么疯狂。

精彩讨论

会计误工人员06-08 11:13

非常赞一目了然的变化总结
1.假设中海油不再成长,那么意味着按80美元油价每年1600亿自由现金流,对于目前1949亿现金余额(或1184亿的净现金)的公司来说,现金太多,只能每年全部分掉;
2.假设中海油每年资本支出1300亿不变维持5-8年,每年净增产17-20万桶每天的产量,带来7-10%的年化产量增长率,而按80美元油价,自由现金流会从去年的800亿随着产量增长每年增长200亿,如果公司想要维持现金余额不再增长,派现率也会持续提高。
所以呢,不管中海油公司选择稳产不再增长,或公司持续增产,我个人都非常欢迎。只是,有些价值的绽放,真的需要几年的时间走出来,期间也许会有波动或经济喂鸡的风险,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会计误工人员06-08 17:34

1.你说的两个都是地方公司,是否需要留下现金大力支持地方?是不是比较特别?我不方便说。你再品品。
2.水泥需要面对行业下行,尤其下行时的维护性资本支出现金流和毛利率都冲击它的现金流?有多漫长呢?这么庞大的公司的资产体量也就几百亿而已;
3.关于某地的某酒,地方金融不是很出名吗?它甚至不是存款而是金融模式的很多资金?财务利息和风险分别多少呢?
4.中海油是央企考核第一名,人均创利第一的公司,对比同行业,现金占了总资产的20%,在石油行业是绝对遥遥领先的,如果按净现金占比净资产占比,海油的净现金比重更是石油行业口袋最鼓的一个,可能为了支持七年增产行动,但明年七年增产行动结束,大概不需要太多现金了,毕竟明年开始63美元也有1300净利润2100亿的经营性现金流净值,即使1300亿资本支出在稳产的基础上带来17-20万桶的年度产量增长,依然拥有800亿可以用来分红,假设维持历史最高现金余额不变的情况下。
央企第一名,身上的光环,由内到外的自我驱动的优秀,在这个环境里正确的做法是增产和提高派现率,而不是让这么多的现金睡觉。

清风拂山岗8806-08 11:47

感谢会计兄点评,这么看来不管海油未来扩不扩产影响都不大,都是稳赚再加上油价如果按照过去历史的走势,未来10年的回报简直无法想象

会计误工人员06-08 17:58

其实非常建议您看一下中海油的2023年业绩会,认真看,几个最高层的中海油领导重复提及“有效益”的产量,也反复提示35美元的开发压力测试(实际上人家有信心做到30美元的桶油成本以内的新项目),而且中海油实际上做到了把非税桶成本从2013年的38.5美元下降到了目前的23.5美元,2018年末至今产量提高68万桶每天的产量,这里的资本支出起码68X40亿元/1万桶日产量=2720亿,这几年分红2500亿左右,现金1949亿净现金1184亿都是历史新高。………
从管理层不断设置高标准,但它实际上做到了行业绝对高标准和高效益和高效率,它的优秀非比寻常。
其实你可以感觉到,它比平均的国企或央企的卓越是绝对的脱颖而出,而不是跟普通的公司差不多。

会计误工人员06-08 17:21

在20年历史平均油价70-75美元对应业绩的动态10PE之前,我个人认为都是明显低估的,如果期间其他行业其他公司没有更优质低估我个人而言选择不卖。我不忠诚任何一只股票,只忠诚于动态的最高安全边际和最高性价比。

全部讨论

非常赞一目了然的变化总结
1.假设中海油不再成长,那么意味着按80美元油价每年1600亿自由现金流,对于目前1949亿现金余额(或1184亿的净现金)的公司来说,现金太多,只能每年全部分掉;
2.假设中海油每年资本支出1300亿不变维持5-8年,每年净增产17-20万桶每天的产量,带来7-10%的年化产量增长率,而按80美元油价,自由现金流会从去年的800亿随着产量增长每年增长200亿,如果公司想要维持现金余额不再增长,派现率也会持续提高。
所以呢,不管中海油公司选择稳产不再增长,或公司持续增产,我个人都非常欢迎。只是,有些价值的绽放,真的需要几年的时间走出来,期间也许会有波动或经济喂鸡的风险,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估值如此,公司亦如此。

06-09 11:12

摘要:巴菲特愿意用5倍于当初的股价和1.6倍于当初的估值加仓苹果,你愿意用1.7倍于当初的股价和1.35倍于当初的估值买入或者加仓$中国海洋石油(00883)$ 吗?

06-10 07:57

看你这图,说明还是要买得便宜,比如2011年11倍买,21港币,到2024,仍旧是21块。当时9000多亿市值,现在仍旧9000多亿市值。当时买,不便宜!但现在的估值买,很便宜!

06-08 11:19

习惯性的去看过去的股价,没错,说的就是我。改掉这个臭毛病需要强大的认知。

2011年的市值是怎么确定的呢,复权后看现在市值是2011年的2倍左右,另外从估值角度石油的估值有很大的范围,疯狂起来就是中石油A股发行时的估值,低谷也可以很低,从股息率的角度可能更值得关注,比如10年分红回本,这样才拿得住,短期想赚一笔的可能还是有风险。

06-08 15:41

建議增加2023 對比,
或用2024 q1, 畢竟Q2, h2 未出
1600 在目前只是假設數
同意觀點
但數據對比還需謹慎
不然,為何不寫2000,3000

06-08 11:18

好公司好价格

06-09 13:13

突然好怀念港股熊市

06-08 15:23

要不段用现在的股价和内在价值比较是否低估,而不是用现在的股价和过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