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暴跌30%,又一个黄金坑?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0喜欢:2

昨日“宁王”抛出582亿巨额定增计划,再次把锂电产业链的热度推向高峰。

然而今天放巨量冲高回落,带崩了整个产业链,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宁德时代上市三年来,已经融资了250亿,如果加上这次,融资总额将达到831亿,而累计分红仅有13.5亿。

作为对比,“茅王”去年分红超过240亿,近5年累计分红超过860亿。

今年市场极端撕裂,向市场伸手要钱的“高景气赛道”涨不停,而赚钱能力出色的优质资产被重锤。

而消费股分红最为大方,但很多耳熟能详的大白马,跌起来根本没下限,远远跑输了市场平均水平。

中证消费最大跌幅达到36%,

中证可选消费最大跌幅达到24%,

仅在半年前,白酒还是全场最靓的崽,被市场高呼“yyds”,但今年来最大跌幅已经超过30%!

这种惨烈的下跌,让重仓消费股的基金遭遇滑铁卢,张坤、刘彦春、肖楠、胡昕炜等顶流基金经理“成也消费、败也消费”,今年来业绩垫底。

遥想半年前,消费股还如日中天,无数基民在此时疯狂买入,谁曾想一个回调就跌掉30%,当了接盘侠。

为什么消费股跌的这么惨?消费行业的投资逻辑还在不在?当前又该如何应对?

01

消费股面临的问题

1、大众消费和高端消费剧烈分化

消费市场和居民收入成正相关,老百姓口袋里有钱,才有意愿去消费。

口袋里钱越多,才会去买好的,追求消费升级。

但去年猛然之间爆发了疫情,对很多行业产生了冲击,最严重的莫过于服务业,比如线下商场、餐饮旅游等几乎陷入停滞。

受疫情影响的从业者,收入阶段性下滑,消费意愿不可避免的下降。

为了避免陷入经济危机,全球各国开启了大放水,由于实体经济萎靡,泛滥般的流动性无处可去,反手就冲进了股市、房地产、黄金、比特币等市场,让这些资产持有者变得更富。

尽管面对的是同一场疫情,不同阶层的感受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至今,奢侈品、品牌白酒、医美、豪车等高端消费品要远远好于大众消费品。

从统计局披露的一季度和二季度数据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这说明受疫情影响的行业还没有恢复,所以国内整体消费数据不及预期。

股市非常看重增长,人均收入数据和消费数据不及预期,自然会影响到消费股的业绩增长,正是这种担忧,让消费股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开启了深度调整模式。

2、社区团购的冲击

买菜是刚需高频的生意,原来人们习惯去超市或者农贸市场,在逛的过程中,顺便买点别的东西。

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买菜这种习惯被改变了,被称之为社区团购。

互联网巨头们嗅觉敏锐,纷纷砸钱入场。

社区团购被迅速催化,早已不再是单一的买菜平台,而是一个新的零售渠道。

此外参与团购的商品单价较低,很多小品牌具有更强的意愿参与,这必然会影响到品牌商的盈利空间。

因此社区团购不仅冲击了传统商超,还冲击了深度布局传统渠道的品牌消费品。

永辉超市经营多年的护城河,在社区团购面前不堪一击,其股价一年左右跌掉65%,非常恐怖。

盐津铺子在销售渠道和线下商超密切,其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业绩同比暴跌57.68%至65.38%,第二季度亏损3000多万。

公告披露后,其股价吃到四个跌停板,仍然没有止住跌势。

从上可知,社区团购对传统零售渠道和消费品牌的冲击远超想象,比如调味品、乳制品、啤酒、肉制品,以及休闲食品等。

很明显,商超的强势品类以大众消费品为主,再加上人均收入恢复不及预期,这让市场更加担忧消费股的业绩可能非常糟糕。

3、热点板块的虹吸效应

今年的行情极端分化,高估值高景气的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持续大涨,打出了疯狂的赚钱效应。

对比来看,消费股不仅不赚钱,还在下跌。

而亏钱让人非常难受,人们自然更倾向于赚钱的板块,资金也会在短期快速流入热点板块。

比如基金经理有排名压力,会想方设法去抱团当下最热的板块,而消费股跌跌不休,自然不是他们的菜。

还有就是重仓消费股的基金经理业绩垫底,很多基民赎回基金,也去买新能源等热点板块,基金经理就不得不被动砍仓。最夸张的莫过于基民威胁机构,不买新能源就赎回。

在市场情绪的影响下,赚钱效应好的板块因为资金持续流入,短期大概率会持续上涨。而亏钱效应明显的板块,比如消费,会陷入“资金流出-价格下跌”的负反馈。

02

消费长牛的逻辑

消费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人只要活着,消费就不会停止。

正因如此,消费行业刚需性强,稳定性好,现金流充沛,而且生命周期很长。

而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消费层级和需求丰富,非常适合品牌的生长壮大,再加上国力持续增长,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可逆。

这种无敌的生意属性,备受投资者追捧,也是消费行业能够持续新高,牛股辈出的底层支撑。

贵州茅台上市以来涨幅超过200倍,近10年来涨幅超过10倍;

五粮液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50倍,近10年来涨幅超过6倍;

海天味业2014年上市以来涨幅近10倍,美的集团2013年上市以来涨幅近7倍。

。。。。。。

这些公司经营出色,盈利能力强悍,充分享受到国内庞大的市场红利,取得了稳定而优秀的业绩增长,也正是如此,才能带领行业指数长期走牛。

尽管今年消费股回调幅度较大,但无论是从3年期、5年期,还是10年期的维度来看,中证消费都大幅跑赢了沪深300上证50,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03

如何应对消费股的下跌

长期来看,消费行业轻松跑赢市场平均水平,长期持有赚钱的概率很大,且收益率非常不错。

但需要注意的是,买入不等于就能赚钱,今年大幅下跌就是最好的证明。

再加上消费基本面遭遇短期困境,市场对其信心不足,短期还会跌多少,持续多久谁也说不清。

投资不能盲目,我们从走势、估值、和回撤三个方面,来回测一下消费行业的历史表现,为我们的操作增大胜率。

打开中证消费的K线图,会发现长牛走势一目了然,就算是2015年牛市顶点的位置,也很轻松的超过。

另外从波动轨迹可知,这种走势也不是一直涨,而是每次大涨后都有一波调整。

虽然每次持续时间都不一样,但总能从坑里爬出来,持续作出新高,证明了长牛的韧性和实力。

估值方面,中证消费去年被爆炒,估值被持续拉升,最高时破了前期的天花板40倍,创出近10年高点。

要知道这其中还包含2015年大牛市,这也说明去年疫情影响下,充足的流动性催生了消费股的大泡沫。

今年大幅下跌之后,中证消费的估值被消化到当前的33.32倍,PE百分位77.24%,只比过去22.76%的时间低。

很明显,估值正向历史均值回归。不过从走势上看,仍然位于70分位(红色警戒线)之上,这说明估值仍然偏高。

最后我们来看下,中证消费当前这一波回撤,在历史上是什么水平。

从上图可知,今年最大回撤超过32%,排在近10年第三位,仅次于2015年、2018年。

2015年、2018年是熊市环境,大部分股票泥沙俱下。而今年并非熊市,跌幅就已经快要追平前两次,这是因为消费股前期涨幅巨大,有明显的泡沫,这也意味着下跌的起点比较高,跌幅也就比较大;再者今年基本面萎靡,市场信心不足。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最大回撤已经接近历史,但从估值走势来看,消费的“底”通常对应的估值在20倍及以下区间,当前的估值还是太贵,“抄底”还需谨慎。

投资始终在和风险打交道,控制风险需要从资产和价格两方面入手。

毫无疑问,消费是盛产牛股的好赛道,如果能做到长期持有,赚钱几乎就是明牌。

但买入不等于赚钱,因为在情绪影响下,价格会在一个极为宽泛的区间波动,要么涨过头,要么一直跌。

在资产被炒出泡沫时,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回撤,就像此轮消费股。所以在投资中,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当前消费股已经大幅调整,安全边际较春节前厚了许多,但仍然算不上便宜。

这就很纠结,买吧,下跌空间还很大;不买吧,也有可能涨上去,面临踏空的境地。

投资难的地方就在这里,短期涨跌难以预测。所以在操作上,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去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去应对不确定的行情走势。比如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人,当前以小仓位分批布局,涨了不会踏空,跌了还有子弹加仓;如果对波动比较敏感,风险承受能力不强,耐心等到估值合理或者低估时,再挥棒击球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由公众号米多多笔记发布。

如果觉得文章写的不错,欢迎大家转发点赞。

我现在基金持仓200多万,盈利90多万,一路走来,我非常知道朋友们的迷茫。

以我的真实经验,大家不要到处问来问去,看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公号内的文章都是干货,相信我耐心的花1个小时,认真学学几篇完整攻略,基金就能基本学懂。

基金实盘我会每周更新,实盘完全按攻略在操作,实盘能让理论全部落地。大家不妨跟着实盘实践一下。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经过一轮涨跌,你真正赚到钱,你就完完全全搞懂基金了。

这是最快最捷径的一条路,也我真金白银实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