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95喜欢:8
繁花最近很火,颜色用的很高级,剧情也不错,但总觉得王家卫是按照70、80年代的港风和30年代大上海的风格拍的90年代的上海。我对90年代的上海也不了解,有清楚的可以说一下90年代的上海是啥样的。

精彩讨论

16发财油菜君01-08 21:56

宝总3000万的自有资金再加上至真园的担保,撬动了2亿多的现金,那就是1:7的杠杆。股价只要跌15%那宝总的资产就会清零破产,只要跌30%不仅倾家荡产还会背负3000万负债,跌50%负债会增加到7000万。他这种风格炒股是必然要失败的,即便是买的长线大牛股,在全球股市短期波动15%以上那也太正常了,何况他买的还只是一个三流公司。赢99次只要输一次,那就会倾家荡产。

披着虎皮的猪01-02 06:35

这部戏的确有30年代的上海感觉,我一个70后其实没有经历过30年代,然而从我自己父辈,公婆,还有婆婆的母亲处听过,感受过当年魔都的精彩。80-90年代的上海的确在我眼里很普通,远不及广州,别说深圳和hk了,我清楚记得我88到上海,我说唯一的新的高大上就是一个希尔顿!和以前没有变化,78第一次到上海,然后每三年我都到上海。95公干到虹桥住一周,烟尘滚滚,相比hk,东京,差太远,98我在上海办酒席,还是看不上上海的,什么伊势丹就是买日本不要的,什么华联,我看来看去也就个鄂尔多斯的羊绒毛衣入眼,然而05年再来上海,直接让我决定破釜沉舟夸太平洋回国。王家卫拍戏,不要在乎情节,逻辑,看漂亮就对了。

夏虫不可语冰-01-02 00:13

90年代初我第一次去上海时给我的印象就极其糟糕,包括没到上海和到了上海都是这种感觉。
说两个小故事吧。
那时我还读中学,从北京买了到上海的火车票,中途在南京下车玩了2天再“签票”去上海,上车当然就没位置了,我习惯性就挨在背靠背的座位中间隔板上,然后就觉得有人拿肘顶着我,我换了三个不同座位都是这样,学生嘛,暑假穷游坐火车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试过有这种情况,听座位上的人彼此交谈,都是上海人。。。
到了上海去小面馆吃面吧,排队在我后边隔了几个人的一老头突然笑容可掬地跑来拿他的当地2两粮票说想和我换我手上那2两全国粮票。。。
我发现当时的上海人似乎会听广州话,问路也好,去百货商店也好,我要是说普通话吧,基本就是爱答不理甚至摆着张臭脸,我要是张口直接用广州话问吧,对方态度马上就不同了,莫不是把我当成了香港同胞了吧?
去外滩逛逛还有点像样,但要是进到里边一点的街道,那个市容市貌就不敢恭维了,那条苏州河,简直就是条臭水沟。。。

16发财油菜君01-09 12:56

这几天特别喜欢听《偷心》,带上耳机听会更震撼。是谁偷走中年男人宝总的心?答案:大A

16发财油菜君01-07 10:02

繁花越来越好看了,不过我还是最喜欢看汪小姐和魏总。

全部讨论

《繁花》贬低了90年代上海女商人的素养。十年前,我在上海逛食品店,有个店员问我想买点什么?我说,我看你对别人态度冷淡,我不想跟你买了。她不气不恼,还笑嘻嘻地把我们的对话讲给同行听。

01-01 13:31

30年代上海我不知道,搞不懂大家都在谈30年代的上海,难道都30年代生活过。我认为电视剧拍的差不多,那个时候上班时身边只要胆子大股票一下子暴富的人不少,当然很多人没一两年又全亏完后来上班了。

01-01 14:20

90年代的上海我不知道,繁花没看只看了大家的讨论和xhs上的片段。只说一个感受,十多年前看采访李成儒,他90年代在王府井做外贸就和捡钱一样,给酒店门童司机的小费都是直接一张100。普通人和电视里讲的不在一个层次,很强的分离感。

01-01 13:20

90年代上海不咋的,远不如香港不说,在国内的吸引力也不如广州深圳所在的珠三角。

01-01 14:49

我经常听公众号“记忆承载”(博主貌似杭州的投资大佬),每天两篇文章,类似单口相声,这几天都是评价繁花,本质上还是分析职场和投资市场。 有时候手机里跳出楼主公众号的文章,言简意赅结论一目了然。而“记忆承载”的博文要边听边思考,如果眼睛阅读一扫而过,理解跟不上。

01-01 14:58

请问哪里可以看这部戏

看了几集,感觉太浮夸了,不真实。
总有民国时期大上海的片子的感觉

01-01 22:05

繁花,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每一集都可以是一部大片。好好享受吧!王家卫,难得。如果非要挑毛病,只是没有对人性深刻的挖掘,这是我们的共性。

01-01 19:51

民国色调,90年代应该热火朝天

01-01 13:34

90年代中期出差去过,冬天时节逛上海一百,买上海羊毛衫,城市拆迁建设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