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和通威,光伏两种路径的思考和对股价的影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去年龙鸡的HPBC聊出来后(应该是半年报),我发现好多机构可能跟我的理解都是有误的。HPBC不是PERC到TOPCON之间的半代升级,虽然隆基说的是可以在其现有PERC产线基础上改造。

这次年报后,又发现理解还是有偏差,HPBC不是我之前理解的P型的BC,而是跟钙钛矿叠层类似的叠层BC面板,从产业上来说隆基认为是单晶硅之后的下一代技术路径。这里说一下,目前单晶硅,PERC已经加速退出市场了,因此2023年报和Q1很多光伏公司的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很大。HJT应该是单晶硅的终极,而现在的TOPCON是N型,和HJT还是有大概一代的差别。那么HPBC是啥情况?隆基认为五年内会放量并趋于主流。

隆基说,马上发布的二代HPBC能达到24.4%转化率(都是组件效率),TOPCON目前市面是23%左右吧,而晶硅最高转化率可能在25%左右。

总结一下,就是TOPCON大概最近两年,HJT两年后大概率会出来,如果早,可能一年半。那么在时间上,HJT和TOPCON会有竞争关系。而BC如果出来得比预计早,那么又会挤压HJT的周期(不太可能两年内实现去挤压TOPCON)。那么,现在隆基通威(举例)等企业的技术路径策略似乎也能看见了。

隆基为了毛利因此还是选择的技术优先,努力维持技术上的相对领先。这个行业没有绝对,但是有1年的领先其实已经够了。而且这个领先不是实验室转化率,是量产!还必须得放量。隆基大概认为晶硅已经做到接近极致了,然后本来也是龙头公司,因此选择直接小跳一步,进行迭代,为后续保证优势。当然也是考虑了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上产能在这个重资产行业,投入不会少。可能隆基前两年的判断,做TOPCON或HJT的话维持优势的时间窗口不是很明确吧。

通威大力出奇迹,一定要上量。通威、晶科有一些相似之处,其实在TOPCON节点组件上量,其实是为了加大市场占有率。通威的组件过去的市占率不大,但是自己有硅料这一块的利润支撑。而组件环节提高市占率,大量投入固定资产,提高产能这个是必须的。同时产品各项指标的确定性要求就一定很高,最好还是当下市场主流产品(一个你会在花市卖花还是单独路边卖花的道理),不然投入都是打水漂。因此通威为了放量不会去选择超前的产品型号,但是储备一定都是有的。

这是产业内的两种策略,都没有错,只是对于股价的影响还得再看。

我对于股价的看法是:

(1)假设股市都是相对短视的,价格受短期因素影响更大;

(2)晶科、通威等topcon已经上量的,由于产品和产能的确定性,在当下可能价格弹性会好一些;

(3)隆基的HPBC,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来验证。结合Q4是光伏旺季,是否有些利好会在临近Q4的时候更多反应在隆基股价里面。

关注原文,更多评论 网页链接

$隆基绿能(SH601012)$ $通威股份(SH600438)$ $光伏ETF(SH51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