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启示录:加大政策放松力度,助力市场回归良性发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地产ETF(SZ159707)$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表现:日本房地产从繁荣到泡沫破裂,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1)泡沫产生、地价飞涨(1985-1990年):土地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管制宽松等导致大量资金流向土地市场。土地所有者捂盘惜售,助涨土地价格,货币政策和金融管制宽松导致市场流动性宽裕,银行过度信贷与企业投机等催生泡沫。

(2)泡沫破裂,股市、楼市先后崩溃:政策收紧是直接原因,城镇化进入尾声、人口周期拐点等基本面因素是根本原因,收紧的货币金融政策,导致企业融资链条断裂,刚硬的土地税收压垮市场。

(3)影响:长期资产负债表衰退,市场陷入“失去的三十年”:经济长期低迷,资产缩水,企业疲于修复资产负债,大幅度收缩投资开发等。

应对:救市政策出台滞后,效果不佳:

(1)金融监管制度:大藏省话语权过高,央行缺乏独立性、政策出台不及时:大藏省大权在握,缺少透明度,在泡沫破裂后低估不良资产问题,且货币紧缩政策出台不及时

(2)货币财政政策:货币、财政政策大开大合,政策配合度不高:货币政策刹车过急,主动刺破泡沫,导致股市与房地产没有缓冲迅速下行,泡沫破裂后,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缓慢,使得后续宽松政策大打折扣,财政与货币政策疏于配合;

(3)税收制度:税收制度变动不入时宜,加速泡沫积累和破裂:土地税制宽松助长投机之风,相反,在地产下行期收紧土地税制,加速地价下跌,消费税让经济雪上加霜

(4)土地制度:土地稀缺、金融属性强,应对泡沫策略失当:土地稀缺助长投机,泡沫破裂后,土地制度未作出正确调整,未能通过减少供给抑制价格下跌。

启示:避免重蹈覆辙,中国房地产何去何从?

(1)当前我国楼市与日本1991年对比:相同点:我国和日本有着相似的人口结构,快速攀升的杠杆率和过高的房价收入比,购买力接近极限。不同点: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复杂,经济进入增速换挡阶段仍保持中高速增长,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减速阶段,未来发展空间犹在,房地产作为我国支柱行业,对宏观经济更重要;

(2)当前我国市场信心不足,近年来多重货币、财政政策力保经济复苏稳增长,长远还需将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与改革相结合:2023年我国出现提前还贷率持续上升现象,可能对社会融资增长、消费有所拖累,为应对经济下行和市场预期转弱造成的需求不足,还需开大政策工具箱,提振市场信心;

(3)稳楼市有助于稳经济、稳就业,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短期,降低首套首付比和贷款利率、为改善型住房提供税费减免、调整认房认贷政策等政策;通过贷款展期、债务重组、并购等供给端政策化解房企风险。长期,推动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租购并举等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总结:吸取日本处理泡沫犹豫不决的教训,加大政策力度助力市场回归良性发展。

(1)从日本经验教训来看,房地产政策需要松紧有度,适时而定,避免犹豫不决和过犹不及。吸取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在政策推出时,对市场趋势研判不到位的教训,注重政策的时点和力度;

(2)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未来应通过加大政策力度,帮助市场尽快筑底回暖,同时平稳过渡到良性发展状态:开大政策工具箱,帮助房地产尽快走出困境,同时引导房地产市场向新模式平稳过渡。

风险提示:行业下行压力超预期;疫情反复、发展超预期;宏观政策放松不及预期,收紧超预期。

以上内容来源东吴证券研报

资料显示,地产ETF(159707)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汇集市场16只头部房企,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度优势,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8成!同时,中证800地产指数成份股国企央企含量高,同时享受“中特估”概念加持。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

风险提示: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