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3回复:5喜欢:9
$比亚迪(SZ002594)$

其他平台看到的比亚迪调研信息《2 月 8 日 比亚迪专家会》

Q:目前在手订单?

A: 1 月底有 30.2 万在手订 单。

Q:1 2 月、1 月新增订单?

A: 12 月新增订单 28.2 万 , 1 月新 增订 单 8.3 万。

Q:1 月新增订 单不强劲的原 因?和行业比如何?

A: 比亚迪和行业情况比较符合,一定程度受到特斯拉降价的影响。
整个行业 1 月都冷清 ,2 月回暖也不明 显。

特斯拉降 价会导致行业进入价格调整阶段,国家政策也会影响行业未来补贴现状,很多用户也是持观望态度。春节、12 月底到 1 月的疫 清影响下 , 1 月新增订 单不强 劲是意料内的事 情。

Q:1 月新增订单周度拆分?

A: 1 月第—周 1.8 万、第二周 2.2 万、 第三周(进入春节)1-1.5 万。

春节前(第—、二周 )新增订单水 平也比12 月低。 1 2 月— 般—周新增订单 5 万 ,最后— 周能 达到 9 万。

2 月第— 周有回 暖 ,达到接近 4 万 ,相比 1 月第 1 、2 周有翻倍现象 ,但2 月第二周也是 2 万左右 ,和 1 月 又差不多。

Q:春节的需求到底好不好?春节理论上新增订单是 会更多还是更少?

A: 比亚迪 4S店春节放假,只有网上订单。购车需求一直有,所以2月第一周的周末(正月十五刚过)新增订单翻倍。

Q:1月退单清况严重?

A: 1月收订8.2万,退订接近8万,退订率接近100%。 2021/12收订 15.5万退订1 3.4万, 也 接近100%。2022/12退订率才4 9%。但是,比亚迪整体退订率在30%-35%。退订有周期性的, 一般集中出现在某月。

特斯拉去年10月和今年1月降价后,比亚迪秦DM-i退订率超 100% 海豹退订率为 154%。特斯拉降价 会对比亚迪 有影响。

之前以为是 会影响汉,但汉退订并不高,说明汉的品牌力较强,也和特斯拉没有正面竞争。

以前都是PHEV退订率高,而去年10月后,EV退订反超PHEV。去年下半年国家政策针对 20万左右的燃油车,就会影响PHEV的订单。燃油车竞品也影响了比亚迪的订单。

Q:退订为什么会集中 在某月?

A: 这是商家 、 客户共同反映;很多订单挂在那没意义,涉及商家考核。

2022/8退订率达73% I 1月退订率达73% I 是退订很高的月份。9月比亚迪消费者权益到期,9月之前订车的人,在9月后 会按照新车价格提车,就 有集中劝退。 1月和去年12月,会定性为年前消费者和商家集中影响,

Q:2 月、1Q23 新增订单展望?

A: 现在政策还不明朗,车企会推出降价策略,比亚迪内部也会有相应反应。消费者观望态度非常明显。特斯拉可能还会降价,因为现在在手订单到 2 月也基本没有了,行 业内卷。

1H23 基本不会出现订单火爆的清况 ,会平稳过度,属于国家、厂商、消费者对峙,你看我,我看你。厂商也不知道降价能不能吸单。除了降价,厂商也可能增配、增加产品质量。

到 2 月 ,目 前 收订并没有很大增长,第1 周接近4 万 ,第 2 周会和上个 月差不多,2 万左右 ,2 月预计不到 15 万的收订。3 月应该会比2 月好 ,会达到去年的平均水平 ( 20 万左右) ,之后月份增加到22- 23 万。4 月底有海鸥上市, 5 月会显现出销量增长 ,因为海鸥是比较重要的车型。

下半年政策明朗之后 ,整个市场会有大增幅,大概会在6 月或更早。去年出现大增幅也是6 月。去年疫清影响消费 欲望 ,但不代表购车需求没有了 ,今年疫清放开 ,经济稳定后,整个爆发会出现在6 月以后。

Q:20 23 年销量目标?

A: 对内目标是486 万 ,对外目标是400 万(批发口径)。保守估计340万 , 4 00 万是可以挑战的,最乐观可以达到480 万。

今年大盘今年能达到2,100 万左右,乐 观达2,300 万。对新能源渗透率比较乐观,因为去年车市倾向消化燃油车,但今年不会。去年合资车降幅大 ,今年也不会。新能源车企内卷降价,影响燃油车。秦Plu s/ DM -i 在 2 月下半月的 价格会降到10 万以下。明年渗透率能达 38%-45%。

保守估计:大盘 2,100 万 ,渗透率 38% , 比亚迪份额40% ;国内销量320 万。海外销量1 万多/月(按 2 H22 水平估计) ,全年能到20 万。保守估计下,加 总为 340 万。

乐观估计:大盘 2,300 万 ,渗透率45% , 比亚迪份额45% , 国内 460

万。海外到25 万。乐观估计下 ,加 总为 480 万。

Q:20 23 年销量目标 ,按中国 海外市场拆分?

A: 海外销售目标是39 万 ,主要车型基本都有,元 Plu s、海豚、宋Plu s、海豹。

Q:2023 年销量目标 ,按车型系列拆分?

A: 王朝网、海洋网都是200 万。腾势 20 万。仰望0.5 万。还没上市的 F 品 牌1 万左右。对公销量25 万。加上海外,全年目标是486 万。

Q:F 品 牌是?

A:个性化、潮牌 ,和长城坦克300 —样 ,越野车。

Q:哪些车型的销量目标是比较容易达到的?

A: F 品 牌时是下半年上市,1 万 对—个潮牌混动来讲,压力不大。仰望现在整个市场预期不错 , 0.5 万不难。

腾势 D9 销量后续稳定在0.7-1 万 , 全年10 万+,占 腾势整体的—半。今年腾势会推出两款新车,全年 20 万压力不大。

真正的销量压力在王朝网和海洋网,因 为 1 月收订疲软。海外做到10 万+很轻松,也 可以达到 40 万。

Q:秦 Plus/ DM -i 在 2 月底降到 10 万以下 ,是 官方降价还是打折?

A: 秦是Plus/ DM -i 试探性降价 ,主要是so 公里 车型。之后,宋 Pro 出现 80 公里 ,也 会降价。秦 Plu s 降价已经在公司内部走流程。

Q:降价是因为秦库存比较高吗?有没有受特斯拉影响的车型降价?

A: 秦 Plus 是最先产生库存的,主要是考虑到商家渠道库存不高。其他车型也会应对市场的大环境,秦的效果好,其他车型也会降价。汉在3

月有 200 公里的改款,也 可能会降价。比亚迪要保证订单, 3 0 万在手订单撑不了两个月。

Q:统计数据时,如何判定是新增订单?1 月退订率这么高,用户退单没有成本吗?新增订单量转换成交付量比例是?

A: 进店有购买意向、小订,就算新增订单。新增订单有水分,因为可能有电商造虚单。订单存在系统里,会有结果如果旧订单没交就交新订单,会有处罚。因此,比亚迪每个订单,不是交付状态就是已取消状态。新增订单含小订,也含当月产生之后又退订的订单。退订处于订单就是退订率。

Q:新增订单转为交付量的比例?

A: 35%的退订率是 20 21/ 1 到现在总的收订和退订出来的比 例。有些订单会在未来6 个月退掉,所有最终的退订率会比这个高。要退单的会在6个月内退。当月净新增订单,40%会在未来6 个月退掉 , 60%最终变成交付。

Q:特斯拉是和汉在同一个价位段竞争,为什么特斯拉降价对海豹受影响更大?

A: 汉和 Model3 尺寸相近 ,但用户群体和Model3 不同。汉是行政级车,二人特斯拉是运动型。海豹也是运动型,所以海豹和特斯拉的用户群体更像。

汉和海豹之间不是真正竞品,海豹上市没有影响汉。汉是旗舰级,海豹是B 级。

Q:增配政策灵活性高吗?

A: 增配有周期,围绕电池。现在比亚迪短刀电池的内阻低,品质很好,市场更认可。比亚迪去年就规划今年全部用短刀,但受制千产能,只能—款款改。

还有—种情况 , 50 公里纯电车型的续航在市内不是很实用,在比亚迪卖不动 ,增加几度电能让续航达80 公里。这种也是改电池 ,但电池的销售噩会变大,也需要重新规划,要半年时间。所以增配也会在后半年。

Q:比亚迪大方向是降价还是观望态度?哪些车型会首先开始降价?哪些会继续观望?

A: 比亚迪销量还是靠两端的车型在撑。奏 Plus、宋 Pro 相对低端,开始着手降价。汉之后也会降价,从低端入手。降价也是跟着产品换代走,秦 Plu s 也会换代。海鸥价格在8 万以下 ,还不确定,还在观望。

Q:降价是挑销量掉得快的还是销量非常好的车型?

A: 有库存的车先降价。

Q:如何看行业其他车企目前的降价行为?特斯拉还会有进—步降价吗?

A: 比亚迪现在存量订单最充足,不需要优先降价。而且,以比亚迪现在的性价比来讲,再降价,其他车企压力会很大。整个行业因为特斯拉降价都变了方向,新势力方向都会有变化,比如小鹏、问界、埃安。王总说,新能源市场就是快鱼吃蠼鱼,不要考虑利润。比亚迪也是在销量上去后,

依靠唐、汉保证盈利。特斯拉现在一天的收订是0.7 万 ,上一次降价吸单吸到了6-9 万 ,目 前订单也不是很够。订单不够,唯—的方法就只有降价。现在1 月新增订单不足,2 月没有回暖 ,所有车企,连比亚迪 ,都会考虑降价。近几个月,价格战会漫慢展开。

Q:比亚迪在手订单目前还没到紧迫的时间点?

A: 现在降价太急。问界降价后,吸单效果也不好,大家都在观望。理想是新势力目前表现最好的,订单量也不是很充足 ,一 款要退市,其他每款车一个月不到0.5 万 ,之后订单也会慢慢减少 ,理想现在存量订单也就1 万多。

Q:比亚迪基本产能清况,今年的规划?

A: 去年年底产能达30 万/月,按照去年产能,今年 300 万+的 年产能已经可以达成了。今年深汕一期会把深圳替代掉,西安四 期 6 月投产 ,合 肥二期3 月底投产,郑州一期3 月底投产 ,济南一期1 月已经有产出了。

3 月底投产的基地 ,目前看没有问题了。20 23 年全年产能已经规划到500万,但很多在后半年,所以前半年订单情况会决定后半年产能安排。郑州二期6/30 投产 ,都有可能就不投了。前半年基本达到40 万/月,如果全部投产,最高产能能达到70 万/月。

Q:今年国家政策会是什么方向?假如销量不及预期政策上会用什么手段刺激?

A: 很多省有行动,年前河南、山东、上海都有政策,比如补贴延续、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和去年差不多,只是具体针对的车型在各地区标准不同,总体还是按老套路走。政策出来之前,厂商的降价会有一轮。消费者不光指望企业 ,还指望国家出手,预计 6 月份出手。

Q:现在相当于把灵活性放到地方上了?

A: 国家的政策也很清楚了,汽 车占比接近 50% 的额度。

全部讨论

2023-02-19 20:29

这故事编的!

2023-02-19 18:24

1 月底有 30.2 万在手订 单

2023-02-19 17:22

谣言不可信

2023-02-19 17:09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2023-02-19 17:05

这哪里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