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雷,理想港股暴跌19%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1

5月20日,理想汽车公布2024年Q1业绩,但这份业绩公布后美股暴跌,港股开盘后也暴跌超过19%。

其实在这之前理想的市值已经从3月份的3800多亿一路阴跌缩水至1711亿(截至5月21日收盘),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主要是业绩以及预期问题,Q1理想汽车营收256.34亿,同比增长36.44%,但是经营利润由盈转亏至亏损5.85亿元,同时Q1车的销量同比增长52.9%,销量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这意味着单车的均价有所降低。

按Q1公布的数字,80400台的销量对应的收入是243亿,单车均价下滑至30.2万,环比降低了0.4万。

那么问题来了,导致理想预期崩盘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充分悲观定价后,理想新的预期及估值该如何定价?

一季度预期落地

从2020年至今,理想的交付量一直呈指数级增长,从月销卖1万、2万,再到月销突破5万台,规模效应下理想在2023年实现了全年118亿的盈利,从持续亏损到单车利润超过3万,市场对理想的品牌溢价以及盈利能力都给出较高的估值定价。

反馈到股价上,2022年11月份至2023年8月期间,理想汽车-W(HK02015)股价从最低的52.05元上涨至185.5元,对应的市值从1104.5亿至3936.3亿。

按说从亏损到盈利后,市场新的预期就会落实到增速以及长期持续的分红上,毕竟买预期卖现实嘛,理想的高增长故事应该是要告一段落的

但是年报之后呢,理想的预期就开始全面转负,一个是新上车型Mega的营销运营失败,另一个是销量指引的下调,同时伴随着激烈的价格战,毛利率的下滑,单车利润的缩水,这是导致理想从3800多亿跌至1711亿的核心关键。

首先是Mega,自3月份上线以来,舆论风波一直不断,这也直接影响了销量,3月份Mega月销3229台,4月份环比下滑至1145台。

价格的问题暂且不谈,因为问界M9差不多同级别的价格,销量是在爆发式增长的,这说明购买力没问题,问题在产品运营以及公关策略上

理想的回应是:我们错误地把理想Mega的从0到1阶段当成了从1到10阶段进行运营,Mega的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理想One和增程电动相似的从0到1阶段。

而事实上产品定位以及产品的质量上应该是没有太多的瑕疵,核心问题在于网络风评过于负面,毕竟这也是一台定价超过50万的车型。单车从设计、研发到营销落地,这期间的成本是巨大的,而最终销售失败,对市场的信心可想而知。

最近又传出理想内部的裁员计划,据说这次的人员优化涉及自动驾驶团队、G端公关以及Mega线,说是Mega线裁员数量最多。

单车车型受影响咱们按下不提,理想整体的销量指引也是受到了影响的,Q1末,理想曾公告主动下调了Q1的业绩指引,销量从之前的10万-10.3万台下调至7.6万台-7.8万台,最终交付量是完成预期的80400台,但是预期的下滑直接影响了二级市场的定价。

对于理想而言,当前最大的竞对就是问界,因为在车型、用户及产品定位上,理想跟问界的重合度很高,可以说几乎是同一批用户,但问界的智能化系统以及营销渠道都是由华为来主导,智能化上相对就更有优势,差不多的价格定位,更好的智能化体验,理想面临的竞争压力是巨大的。

二季度预期悲观

Q2的预期仍旧不乐观,销量指引上二季度要出10.5万至11万台车,同比增长21.3%至27.1%,对应的收入为299亿至314亿元,同比增长4.2%至9.4%。很明显指引的收入增速要远低于销量增速,这意味着单车的均价还会跌,那么单车的毛利率以及利润的预期应该也是悲观的。

毛利率方面,Q1的卖车毛利率已经从去年22.7%环比下滑至19.3%,毛利率二季度大概率还会继续跌,不过净利率可能会比较拉胯,因为4月底理想又全系下调了一次价格,一些优惠权益会影响销售费用。

其实一季度利润不及预期很主要的原因就是费用端的支出花猛了,销售费用30.5亿,上年同期才16个亿,同比增加了81%;研发费用去年Q1的19个亿,增加至30亿,同比增长64.6%。

数据来源:IFind

理想现在主要的几个车型,L6、L7、L8、L9以及Mega,这其中销量最高的是L7,销量环比虽有所下滑,但月销过万在车圈也可以算得上是大爆款了,毕竟L7是30万以上价格带上的车。

L9跟L8都是月销量五六千台左右,这里L8销量趋势下滑的比较严重,去年年末的两个月,月销还能干到12000、15000台,今年已经连续下滑4个月了,4月的销量5035台。

L6是二季度新上车型,4月的销量2381台,上周(5月13日-5月19日)已经开始放量,单周销量7800台。二季度理想的指引是10.5万-11万台,已披露4月份销量2.58万台,接下来的两个月月均交付量要达到3.96万台,由于Mega的运营失败,接下来的重心要看L6了。

关于估值

关于估值,如果理想接下来也要靠价格战来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那么之前市场高估的品牌溢价也是要大打折扣的,毕竟理想也是新能源车领域少有的赚钱厂商。

机构目前整体还是乐观的,Ifind统计的卖方预测,2024年归母利润为150.32亿,营收预期增长61.31%至1997.8亿。不过也有卖方已经下调了理想的预期。

5月21日,国金、东吴、平安、开源分别下调理想2024年归母利润为121.68亿、82.98亿、123.78亿、70.61亿。如果以20倍的PE来计算,最差的预期是1400亿,理想最新市值是1700亿。

我主观上是觉得市场情绪悲观过头了,其实理想的品牌形象塑造的还算蛮高端的。比如在租车市场,理想的车型是能对标BBA超豪华车的,在用户心目中是不低端的(个人主观感受)。

然后说回现金流,整个车圈现在能赚钱没几家,理想的现金流算是比较优质的,Q1财报公布的现金是989亿(含受限制现金,以及长短期投资的定期存款跟理财产品)。对于这种级别的现金体量来说,容错率还是很高的,即便某款产品失败,那短期还是有纠正的机会。

全部讨论

05-22 10:02

新能源汽车行业太卷,卷技术、卷生产、卷价格,还得收买网上水军一起卷

05-22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