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地球引力的幻想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9喜欢:3
最重要的是周期,宏观经济周期、信贷周期、行业周期,行业周期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扩张和收缩的周期。年K线能够帮助识别周期,我也是今年才认识到的。

热门回复

我想我应该有三个周期,一个是企业的周期,一个是行业的周期,一个是市场的周期。作为一家副部级保险央企,太平经历了过去的低迷,未来大概率会有它高光的时刻,如同一只不走的钟一天中也有两次时间准备的时候。同友商一样,太平也在经历行业周期性变化,只不过它还有一些差异性决定它们之间处在不同的周期阶段,比如在利率下行的过程中配置房地产方向的投资相对较少。资本市场的周期性,高股息大蓝筹的回归,恰恰让持有高股息策略的太平受益。

是的,正是因为一直在海外经营,它的思路同境内的寿险不同 有差异化,恰好现在这个时点,金融机构,不仅仅是保险公司,券商,银行都一样,国家宏观经济20年的扩张周期没了,后面比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建设和模仿的。

报表中看不出来,第一是公司自己说,第二是现实生活中验证。

高端话,报表中如何提现?新业务价值率高吗?

财险看成本,成本低了利润就涨。

有没有研究过中国财险

保险行业的周期,很多人就拿经济周期一言概之,不对的,更重要的还有监管周期和市场需求,险资的产品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知道保险公司过去卖什么产品,负债端的成本决定了资产端投资啥资产。2000年初因为监管发现保险公司在90年代通胀时期卖了很多固定利率的寿险,所以在2000年利差损。所以演示利率定在了2%,导致保单非常难卖,因为那时的国债就4%,到2012年保险负债端下滑、萎缩,所以监管把演示利率提高到了4%,同时因为低利率环境,给保险公司开通了另类投资,并且规定只能投资商业不动产和基础设施,这为2020-2022埋下了雷。险资利用监管的口子叠加重疾,卖了很多短期理财和重疾+理财,短期理财又靠银行渠道,所以成本非常高,只能投资高风险的产品,比如安邦,最后这些公司都破产了。卖重疾+分红的,还有2012年监管放开代理人考试,谁都能当代理人,所以各家疯狂增员 其实保单都卖给了代理人自己和他们家人。短短几年,市场的重疾需求就被扫光了,该买的都买完了。同时叠加房地产下行周期,三线、偏远地域城投违约。过去谁家投资的房地产+低信用城投越多,谁家亏的越大,谁家代理人越多,现在清虚越难,越要依靠银保冲规模(太保寿),但是银保的成本高,卖的越多利润越低。
现在的产品是终身寿,标准的理财险,首重是100万保费以上的有钱人,这些人不在乎收益率是3还是2.75,他们要的是增值服务,他们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你给到5可能都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他们要的是养老,医疗等隐形的权利,那么认识这些有钱人 就需要高素质代理人,再靠下岗女工,获客能力都没有。
所以,长期坚持高端化、投资养老的太平、泰康接下来就牛逼了。负债端成本低,且久期长,资产端就不需要去投资短期高收益的资产 就可以去买银行股拿股息。太平的久期是10年 ,十年后牛逼银行股不可能跌,吃股息复投的都爽翻了。如果久期只有5年,他就不敢去吃股息,5年后就要对付,谁敢保证5年后赶不上熊市,高风险又不敢投,只能去在长期国债中内卷,长期下来就是利差损。并且,无法给牛逼代理人资源的公司,规模就没法扩张,这一波理财险周期会在利率上行,通胀开始后结束。在这之前的大蛋糕,他们一口都吃不上。

你对保险业近二十年的周期变化相当清楚,不愧是保险业的业内人士。[献花花]

确如你所言,周期性很重要。[献花花]
还在翻你的专栏[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