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我们可能正处“U”型估值的底部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62喜欢:32

这段时间随着年报和季报的披露,对手上的持仓重新做了些梳理,能力圈之外的公司逐步踢掉。三年多的投资做下来,基本逐渐明确了自己就在消费和医药医疗的圈子里寻找标的,快消为主,医药次之。

伊利作为大市值白马公司,年报季报披露后就已经有无数报告对其进行拆解,重复的工作我这里不再做了。感谢大家提到的伊利的一些负面情况,比如液态奶和婴配的市占率下降、季度营收变负、短期负债继续提升等等问题。去年三季报后,我曾说过乳制品行业进入了全行业前所未有的严峻时刻,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应该是没错的。一季报除了新乳业之外,上市乳企的营收几乎全是负增长,应该说是全军覆没(新乳业主要是收并购,不是他有多突出,不能简单类比)。今年春节的消费市场还是不错的,但春节之后3月份掉的让人发慌,尤其KA这种,以往春节之后也都会掉,但今年掉的这么厉害,前端打折促销如此猛烈还是第一回。我其实很担心伊利为了业绩,上游过分压榨供应商,让本就盈亏不平的原料奶市场雪上加霜,下游疯狂给经销商塞货,报表是好看了,产业价值链崩了。但上午听完业绩会后,尤其潘刚总一开场就讲了上游原料奶和下游市场的问题,让我放心了些。这家公司,从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就在用全产业链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我不得不说伊利还是那个伊利,也不愧为是行业老大哥。

其实今天主要想谈一下关于传统行业龙头公司的估值变化问题,结合伊利,我想谈谈我的想法。最近一段时间笔头工作做的不太多,倒是大量阅读了很多年报研报。当前,存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已经是一个共识,绝大多数的食品饮料公司,快消公司,所处赛道的量基本都到顶了,产能过剩,供给远大于需求,这个基本也是市场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考虑投资赛道的龙头公司,我觉得首先要接受未来营收很可能长期个位数增长的预期,这一点要考虑清楚。但营收长期的个位数增长,不代表现在就没有投资价值了,也不代表公司未来的净利润、未来的自由现金流也是个位数增长。纵观全球那些传统消费品公司龙头,他们都走过了这样的历程:增量时代的时候,估值随着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一起提升;快到顶时,市场老觉得他们还能增长,但实际业绩一出来都低个位数了,所以对他们预期很差,估值也就都跌的非常低。但真正量到顶后,随着这些公司分红和回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为利润和现金流稳定,又没有大的资本开支了),市场往往又把他们的估值拉回到至少22倍以上。这就是典型的海外快消龙头的u型估值,欧美的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日本的明治乳业、龟甲万、卡乐比都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只不过美国那边回报股东更多是回购,日本更多是分红,但殊途同归。不过想走出U型估值的模型,我觉得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结合伊利,我谈谈我的体会,不一定对,也请大家指正:

1、降本增效。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后,都会有大企业病,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公司的经营者常常会在报告中把降本增效挂在口头上,但我觉得实际操作起来,这个前提条件可能是三个里最难的。大企业,山头林立,派系复杂,各个业务口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小块自留地,公司成本和费用的提升并不会随着公司规模的提升线性增长,而是会指数级增长,这都是“自留地”带来的。而降本这件事,触及的是根本利益,触及根本利益就是触及灵魂,其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所以大部分公司先不谈增效,降本这个事最后就只能落在一些边边角角,没法触及核心的改革,大多不了了之。所以,公司想真正实现降本,除了技术手段之外,我觉得离不开一个在公司内部有极高威信,甚至在产业链中,在社会层面都有较高威望的人进行推动,否则根本搞不定。你不仅要推行内部的降本,还要做上游或者下游经销商的工作,动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能接受你的改进政策,没有一个极高威望和手腕的人推动,是很难做成的。我觉得这样的人,应该是伊利的潘刚,格力的董明珠,新东方的俞老师等,在产业上,在社会上都有一定名望的企业家。这是前提条件之一;

2、业务结构优化。这一点至少在乳制品行业,已经反复提了很多次,我觉得在大多数传统行业也非常适用(包括互联网,互联网也可以算是传统行业啦)。过去,能做到传统行业龙头,基本都是依靠一个第一增长曲线,而这个增长曲线的产品往往是比较初级的加工产品,增量时代就是这样。但量到顶后,能否有效开拓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并且向加工程度更为复杂的产品迈进,是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整体毛利率、净利率的关键。我想特别说明的是,第二和第三曲线,应该是建立在第一曲线巨大的存量业务基础上衍生出的增量,要和公司第一曲线有巨大协同效应,这样的新增长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新增长。比如,在伊利巨大的白奶存量盘子上,衍生出酸奶、奶粉、奶酪等其他含乳基的产品,在腾讯深不可测的社交存量盘子上,衍生出支付、游戏、短视频等新业务,他们能得到存量业务的巨大导流流量。而不是主营干地产,第二曲线做水,第三曲线造车这种毫无协同效应的业务,那会分散公司的精力和资本,反倒是不如专注主业。此为前提条件之二;

3、稳定的现金流支撑的回购加分红。如果说前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的话,最后这条则是一个标准的充分条件,没有稳定的现金流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支持长期高回购加分红的实施,公司估值就不可能回升。越是量到顶的传统行业,后期越要重视TSR,即股东全面回报,这个回报来源于回购注销股份、分红及公司股价的上涨。行业量到顶后,大额的资本开支基本不会再有了,但由于消费品行业的需求端相对稳定,周期性极弱,即使净利润也低增长甚至不增长了,也没有关系,因为自由现金流会大幅提升,而这才是股东权益的最终体现。有了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就有了高分红和高回购的基础条件,这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加入。此为前提条件之三;

上述三个前提条件,每一个都不容易,我觉得未来投资传统行业,尤其是成熟偏衰退期的行业龙头时,应该比照这三个标准,起码要占两个以上,那么在这家公司估值处于底部的时候买入,静待公司估值回归。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第一持仓位伊利股份已占据32%的比例,第二持仓位腾讯大概占15%,比照上述三个条件,我依然看好他们将来的发展。伊利股份我将继续持有,我也越来越觉得,或者说我希望吧,他们就正处在U型估值的底部。##伊利股份#

精彩讨论

岭南青花瓷04-30 15:29

鼓掌👏

别相信任何人04-30 15:27

学习了

夜鹭很苦04-30 14:42

写的好

长御风行04-30 14:17

伊利的优势还是很明显

一只泡泡龙04-30 14:01

伊利还是那个伊利,行业老大哥稳如狗

全部讨论

04-30 15:29

鼓掌👏

05-23 19:57

伊利和腾讯对比呢?估值,腾讯还更有优势一些,未来成长上,腾讯也不弱。$伊利股份(SH600887)$ $腾讯控股(00700)$

04-30 14:24

好文章,从现阶段的过剩,等到下一个阶段的奶源产量合理,结合公司资本支出减少,大部分盈利用来分红,产品结构上进行优化调整。未来值得期待,只不过可能需要等的比较久。

请问业绩交流会的录音有么?

04-30 14:17

伊利的优势还是很明显

04-30 14:01

伊利还是那个伊利,行业老大哥稳如狗

05-01 07:01

不够成瘾,奶制品。第二个就是小孩越来越少,行业有问题。所以,5倍估值,可以考虑。

学习了

04-30 14:42

写的好

04-30 18:58

伊利有回报股东的积极性,因为潘董事长个人手里股份不少。
腾讯在这方面也有比较好的历史记录。据报道,前阵子腾讯有跟境外投资者交流,有意愿继续把非控制子公司的股份分给大家。
我这两股合计仓位超过50%,腾讯仓位更重。
目前而言,腾讯更低估,且非标净利润增长更快。而且还有一些想象空间。如果能尽快把一些非核心公司的股票分给投资者们,腾讯的回购效果会更好。
伊利可能通过降本增效和降低资本开支,未来3年自由现金流应该还能保持不错的增长。但是要想打开想象空间,可能需要在乳业以外的赛道,作出新的增长曲线。公司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如果能成,对投资者而言这是意外的回报。不能成,目前的价格介入,买入当作一只红利股那些也不错。$腾讯控股(00700)$ $伊利股份(SH60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