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考拉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42喜欢:45
被强大的渠道商压迫只是表面原因,专注于低温奶是迪恩食品倒闭的主要原因。低温奶本身是没有什么差异化的,消费者基本上就是什么奶便宜买什么。去美国玩过的都知道,鲜奶便宜的可以当水喝。这种同质化的商品,最后肯定是渠道商零售商直接和产地奶农对接贴牌最便宜。
奶企要活下来,只能向植物奶方向转型,植物奶品种很多,差异化很大,消费增长也很快。。。

热门回复

2023-04-02 22:05

其实我们的啤酒行业,是我国乳制品行业最可比对象。都是资本开支大,快消品,毛利低,量基本见顶。而啤酒的量见顶在前,其实你看啤酒两强青岛和华润的发展,就可以为伊利在行业见顶后变成什么样子提供重要参考。量见顶后,龙头的净利率不降反升,其他友商在份额上更难超越龙头

2023-04-02 22:10

啤酒才刚刚开始,精良小众有的玩。说牛奶一个味道的,那我不太能赞同,无论是中美,不同产品都差别巨大。另外美国白左当道,天天忽悠植物奶,国内可不要被带歪了

2023-04-03 02:49

美国的奶源分散,渠道商可以直接对到奶源做渠道品牌,中国的奶源都掌握在伊利蒙牛这样的头部奶企手上,而液态奶尤其是低温奶是无差异产品,成本决定竞争力,渠道商想自己做奶的成本会更高,这是伊利的护城河之一$伊利股份(SH600887)$

“卖奶是不赚钱的”,液态奶是一个很差的生意,你越专注在这个上面,越专注在所谓白奶,尤其低温鲜奶上面,实际上就离死越来越近。迪恩食品破产前一年的2018年,大家知道什么费用最高么?是运输费用,运输费用当年的金额是迪恩食品成立以来90多年的单年最高值。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运输费用呢?因为低温鲜奶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因为低温鲜奶只有7天的保质期,你必须最快的,最冷的运送到终端,并且7天一次,然后祈祷你的经销商和终端零售商能够7天内就把产品卖出去,做你的经销商,得多痛苦。国内一众的所谓专注于白奶,专注于低温鲜奶的公司,三元、光明、燕塘,已经用多年惨淡的业绩告诉了我们,现实十分骨干,消费者并不会因为低温鲜奶的所谓口感更好,营业价值更高,就愿意付出很高的溢价。反观雀巢,这家被伊利视为对标对象的企业,屹立数百年不倒,凭的是什么呢?与迪恩食品越来越高的运输费用相比,雀巢的费用中,研发费用是越来越多的。2022年雀巢推出了多少个新品呢?全年研发1500个sku单位的新品,并且各个新品几乎都在一夜之间就可以铺货到最终端的零售商,这才是这家公司长久生存下来,并且越来越兴旺的原因所在。$伊利股份(SH600887)$

2023-04-03 15:50

嗯,啤酒和所有含酒精的饮料,是比较看重消费场景的。但我觉得他们产品创新的空间远小于乳制品。毕竟你不可能做出啤酒粉或者啤酒酪,也很难做出含啤酒的固态食品

2023-04-02 23:49

燕塘恰好就是以低温奶为主的,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冷链输送,配送体系越来越发达成熟,口味偏好跟美国都不相同,用美国的情况来类比中国,显然片面,不客观。然后也恰好低温奶要求壁垒高,本土奶制品企业占优。

@沈潜 先生对乳制品的评价: 乳制品这门生意没有吸引力,从海外巨头的经验看,即使成为巨头,利润率也很薄,至少目前是这样。
$伊利股份(SH600887)$ 如果走不成$雀巢(NSRGY)$ 模式,则确实没有什么长期投资价值

2023-04-03 21:41

啤酒是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客单价

2023-04-03 20:07

光明乳业,瑟瑟发抖中……

2023-04-02 23:14

主要是被大商场干死的,大渠道都自己做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