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需求,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最终动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4喜欢:0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迎来了一波利空:奔驰、福特、通用等国际巨头先后宣布放慢电动化转型的节奏;美国扬言要调查中国的新能源车;麦肯锡中国前几天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十年来首次下滑。

眼看着中国与欧美等国,在新能源车这条路上隐约有分道扬镳之势;而在国内,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6%,一系列问题随之暴露,引发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呢?

中国科技协会主席万钢曾在2021年强调:“要高度重视市场,只有新能源汽车进入以用户为主体的阶段,市场渗透率才会持续提升。”这话如今看来仍不过时,企业只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定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如此才能让我国新能源车行业稳健向前。如果努力错了方向,再多的投入都只是南辕北辙。

用户想要什么?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首先要明白新能源车用户们想要什么。

在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汽车之家呈现了一份名为《2024中国新能源车用户需求与产品洞察》的报告,该报告依托汽车之家5亿用户行为数据和全网近万份用户需求调研,充分聆听用户声音,能够帮助车企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通过汽车之家的报告,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6%,电动化趋势显然已不可逆转;但与此同时,纯电车型的销量增幅正在放缓,插混和增程车型正成为新能源市场新的增长引擎,去年二者销量之和占新能源车总销量的33%。今年这一数字记者猜测或将达 40%。

这直观地反映出,在我国许多地方,新能源车凭借更低的补能成本、更优的智能化体验,正逐步取代燃油车的江湖地位。而插混和增程的销量增幅超过纯电,则可见续航、补能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广大新能源用户的痛点。

汽车之家呈现的另一组数据也能很好地佐证“续航、补能正成为用户最大痛点”这一论点。

汽车之家对于新能源用户购车关注因素的调研中,重点关注新车续航里程的用户占58%,用户对这一因素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产品安全性(52%)、质量(40%)的关注;而在汽车之家对于新能源用户购车焦虑因素的调研中,68%的用户表示会为续航里程焦虑,另有47%的用户会为补能不方便焦虑。

关于续航里程问题,随着车企不断进行技术攻坚,未来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必定会大幅提升。而用户的补能焦虑则需要政府和车企统筹调度资源。

光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充电设施的布局总量每年都在增长,今年1月,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较2022年同比增加了65%。而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

新能源车和补能设施的比例为2.5∶1,尽管还没有达到1∶1的理想比例,但补能资源的总量已较为丰富,从理论上来说,用户的补能焦虑似乎是在杞人忧天。

但实际上,从补能设施的区域分布来看,目前补能设施的分布较多地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城市的补能资源则相对匮乏。有数据显示,广东、上海、北京这10个公共充电桩数量TOP10的省市,其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全国总量的73%,其余几十个省瓜分剩下那27%的公共充电桩,这几十个省的新能源车主补能有多不方便可想而知。

因而政府和企业需要合理调度补能资源的分布,让三、四、五线城市的车主也能拥有便利的补能体验,这样才能让新能源车渗透率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以上是就消费者整体情况而言。若是微观到不同年龄段,我们会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又会有些具体而微的差异。

数据显示,70前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更关注产品质量和操控性,同时他们更容易为产品安全性感到焦虑;70后也关心新车操控性,同时他们也看重续航里程;对80后购车决策影响最大的是新车的空间表现和质量,不过二手车的残值率让他们感到担心;90后的购车焦虑因素和80后类似,除此之外,新车快速降价、老车型系统无法升级也是他们购车时的顾虑;95后则看重新车的外观和配置,而软件的付费订阅模式也是他们的一大焦虑因素。

消费者的焦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写照。早期的中国汽车在产品品质上略显粗制滥造,但随着制造工艺的成熟,产品质量过关后,消费者又转而关注车内的空间体验、乘坐舒适性等等。

后来新势力的崛起,将手机行业快速迭代的打法带入汽车行业,新车到手没多久就成了老款,令许多消费者在情感上难以接受。近些年如火如荼的价格战榨干了制造的毛利,靠软件、生态盈利眼看即将成为一种趋势,这也造成了95后消费者为软件的付费订阅模式而担忧。

不仅如此,在品牌偏好上,新能源用户也呈现出鲜明的代际差异。

70前、70后、80后这部分人群在购车时倾向于中国主流品牌;90后、95后则更愿意尝试新事物,90后是5个年龄段用户中对中国新势力品牌接受度最高的一群人,95后最青睐的品牌则是海外品牌。

产品能满足用户需求吗?

了解用户需求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对车企来说,时刻审视自家产品是否满足了用户需求,是企业在市场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为了帮助车企对旗下产品形成更客观的认知,汽车之家推出了《新能源超测》对产品进行测试。

汽车之家的《新能源超测》集结了海内外近60款热门新能源车型,测试周期长达150天,跨越了欧亚两洲5国25万公里,纵跃70℃的温差,在不同用车场景下,分别对车辆进行了续航、性能、安全、智能驾驶等维度的全面测评,最终汇总113项测试结果、数万次数据收集,为《2024中国新能源车用户需求与产品洞察》报告提供强有力的产品洞察支撑。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不同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多数新能源用户都较为关心的车辆续航里程方面,无论在何种场景下,中国品牌的实测续航里程都高于海外品牌,同时中国品牌在极寒温区的续航达成率更高,电耗更低。

不过,在寒冷温区、湿冷温区、暖热温区,海外品牌的续航达成率都优于中国品牌,电耗也更低,这是今后中国自主品牌产品需要改进的。

若从动力形式的维度来看,插混、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这一点,它们和纯电车型没有区别。至于综合续航里程,在极寒区,插混、增程的油耗明显提升,可见即便是非纯电车型,综合续航里程也会受温度影响。

在用车测试中,中国品牌在经历整车冰冻测试后,隐藏电动门把手弹出成功率仅23%,低于海外品牌的40%;车机冷启动成功率达88%,高于海外品牌的77%,二者各有优劣。

针对用户的电磁辐射焦虑,汽车之家也联合专业机构展开“充电辐射”全网首测。测试发现,被测中外品牌车型均不存在较大的辐射危害,考虑到此次测试囊括了海内外近60款热门车型,所以大多数用户根本无需有电磁辐射焦虑。

在许多驾驶爱好者注重的产品性能方面,中国品牌和海外品牌亦是各有千秋。在极寒干地场景下,海外品牌的0-100加速表现更优异,在极寒雪地场景下则反之。

而在雪地极限速度测试中,中国品牌的极速达256km/h,高于海外品牌的231km/h,此外在测试中,极速超过200km/h的车型,中国品牌有9款,海外品牌却只有2款。

汽车之家组织的AEB测试中,除浓雾场景外,中国品牌的表现均优于海外品牌,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工业经过数十年追赶,中国品牌在安全性上也实现了突破。

但测试车辆的智能驾驶水平却颇令人遗憾。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新车的NOA搭载率仍比较低,59款测试车型却只有11款具备这项功能。而且不同产品的功能覆盖参差不齐,变道策略、车距控制策略各家几乎都不一样,可见在智能驾驶方面,行业标准尚有待统一。与此同时,测试车辆的接管次数都不算低,这样的智能化水平,显然是与消费者的理想还有一段距离。

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深水区,消费者需求就是指引行业前进的风向标,透过汽车之家的《新能源超测》和报告,汽车人看到了消费者对续航、安全、质量的强烈需求,今后若以此为依据打造产品卖点,或许能大大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而对消费者来说,汽车之家的这份报告,也不失为做购车决策时的有益参考。

全部讨论

04-08 16:49

汽车之家对于新能源用户购车关注因素的调研中,重点关注新车续航里程的用户占58%,用户对这一因素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产品安全性(52%)、质量(40%)的关注;而在汽车之家对于新能源用户购车焦虑因素的调研中,68%的用户表示会为续航里程焦虑,另有47%的用户会为补能不方便焦虑。$汽车之家-S(02518)$ $汽车之家(ATHM)$

04-08 16:43

新能源车还是中国发展好。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迎来了一波利空:奔驰、福特、通用等国际巨头先后宣布放慢电动化转型的节奏;美国扬言要调查中国的新能源车;麦肯锡中国前几天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十年来首次下滑。$汽车之家(ATHM)$ $汽车之家-S(02518)$

03-31 06:50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消费者购买大势所趋$汽车之家(ATHM)$ $汽车之家-S(02518)$

03-28 16:01

眼看着中国与欧美等国,在新能源车这条路上隐约有分道扬镳之势;而在国内,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6%,一系列问题随之暴露,引发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质疑$汽车之家(ATHM)$ $汽车之家-S(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