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沾衣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喜欢:4
建机的资本支出在迅速增加,这个策略非常的不错。

热门回复

2021-05-04 15:46

这个逻辑不大现实,施工企业的趋势还是轻资产运营。
另外回款方面,建机现在给的支付条款已经很一般了,进一步拉长会放大风险。服务方面,一般而言,中小租赁商在这个层面反而很占优势。价格上,强势厂家的前提下,采购价格拉不出太大的差距。
当然这些点都是针对纯粹市场化运营的前提下去讨论,实际上,设备租赁市场尤其是塔机市场也很难说就是一个纯粹市场化的环境。施工商不是在真空中运营,在当地施工,很多时候也需要一些本地化运营带来的“润滑剂“效应。

2021-05-04 15:00

1 我看过一些塔机的租赁合同和招标公告,一般而言对品牌是有要求的。中联一般排第一位,抛开规模优势,在终端领域品牌认知度还是提供了一点壁垒。 2 这些策略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听过很多很多的资方,大企业要以各种方式切入租赁领域,要怎么怎么做,各种打法,各种方案,各种认知,愿景,方法论,互联网思维,还有租赁商跟我讲过要引入区块链技术跟施工方签合同。现在看来,绝大部分在商业上都不成功。我现在很怀疑一点,国内目前的市场状态,进程,环境下,大部分的工程机械租赁企业是不是本来就不可能做大?或者还没有诞生URI这种一流租赁企业的土壤?不过这些只是想法,我也没有想清楚后面的逻辑。

2021-05-04 18:14

嗯。暂时是这种看法,我觉得建机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打通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道路。先解决回款和现金流,与中小租赁商可以尝试授权、联营、加盟等方式。

理解了,看来工程建设这种较为散乱的市场格局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事,市场的水很深啊

市场环境因素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层层外包导致塔机租赁的采购权下放到一线和基层,那么局部壁垒将很难逾越。
如果跟下游企业能谈成战略合作,在价格、服务、回款方面给于下游一定的支持以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小租赁商就很难介入了,如果5大客户采用集采模式,建机开疆拓土就会容易多了。

不知道未来是否有大规模集采的可能性呢?

兄弟,请教下,你对建机自产塔机怎么看,这块有竞争力吗?我隐隐觉得中联的退出其实是不愿意建机在自产这块做大的,两家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另外再制造中心对延长塔机寿命和降低资产折旧这块能发挥多大作用?
我觉得造,租,修这三块业务的协同会形成相对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拉开与同行和小作坊的差距,甚至可以威胁到其他主机厂的市场份额,看起来柴总在下很大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