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沾衣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2
1 我看过一些塔机的租赁合同和招标公告,一般而言对品牌是有要求的。中联一般排第一位,抛开规模优势,在终端领域品牌认知度还是提供了一点壁垒。 2 这些策略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听过很多很多的资方,大企业要以各种方式切入租赁领域,要怎么怎么做,各种打法,各种方案,各种认知,愿景,方法论,互联网思维,还有租赁商跟我讲过要引入区块链技术跟施工方签合同。现在看来,绝大部分在商业上都不成功。我现在很怀疑一点,国内目前的市场状态,进程,环境下,大部分的工程机械租赁企业是不是本来就不可能做大?或者还没有诞生URI这种一流租赁企业的土壤?不过这些只是想法,我也没有想清楚后面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