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深度,做减法——黑龙2023年投资小结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6喜欢:27

#2023年投资总结#

2023年,黑龙发行的私募产品刚好完整运行一年,回顾全年的投资思路与行为,总结得失,以便未来更好地前行。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

一、23年主要投资历程;

二、投研体系变化与思考;

三、24年展望与投资思路。

一、23年主要投资历程

1、净值情况:

22年底成功发行产品,身边的一些朋友纷纷祝贺,以为是在市场低位入市建仓,市场也在年初疫后复苏的美好期待中开局,沪深300在1月份上涨7.4%,而我却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地用了一个多月逐步建立仓位,到1月底时明显落后指数。

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开盘的4268点即是顶部,到年底收于3431点,区间下跌19.6%,我们的基金就在春节后的几天买满了仓位,回头看,基金入市时点也是个悲剧。

基金当前大约配置65% 仓位的A股,35%仓位的港股资产。

全年度成绩单:年末费后净值0.XXXX,约亏损X%,同期沪深300指数-11.4%,跑赢沪深300指数X.X个百分点,同期恒生指数-13.8%,跑赢恒指XX.X个百分点,最大回撤约13%,夏普比率-0.35。

2023年最大的误判是对经济复苏和风险偏好过于乐观,以致于投资方向和仓位都过于激进,录得了净亏损。

2、重点投资方向或标的复盘:

全年最大的配置方向是公用事业电力股,XX电力年初大额计提导致业绩明显不及预期,前三季度股价持续调整,长期看好其水电硬资产和煤电联营的业绩稳定性,因此在下跌过程中逐步加仓到第一大仓位,然后在三季度后业绩和股价反转,成了基金净值的中流砥柱。

年中在大跌后买入A/H溢价超过70%的纯绿电龙头港股,主营风力发电,早期的项目拥有资源优势,当前估值5PE出头,A股上市时有3年资产注入承诺,如果能够兑现,则未来有较大的业绩增长空间。

年初也配置了运营管理优秀的港股XX电力,火绿协同发展,未来可能会分拆新能源发电资产回A股上市。对高杠杆的电力行业,拉长看优秀远比低估或弹性更重要。

8月下旬开始,分批逐步买入了安防龙头,买在相对低的位置,之后因为三季报超预期,发行特别国债和传言突破3%的预算赤字约束,一段时间内超额收益明显。进入12月份后,消费数据低迷,宏观面临更多迷雾,因其业务赋能百业,对宏观需求敏感度较高,做了一些仓位调整。

国内的经济增速未来长期承压,叠加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很多可选消费的需求长期向下(如白酒),因此在消费方向上配置了较多的双寡头必选消费股,估值已在历史低位,当下股息率约4%,作为重要的防守配置。

24年是制冷剂配额管理执行的第一年,看好供需错配下的致冷剂涨价和业绩兑现行情,配置了制冷剂龙头。

白电是A股长期盈利能力很强的细分行业,龙头竞争格局稳固,未来几年也面临地产链整体下行的压力,选择配置了出海竞争力最强的白电龙头。

年初的时候某成本优势海上石油龙头是重要配置,涨到高位后竟然换了一半出去,这调仓事后看损失较大。

互联网ETF上配置了一些仓位,在研究外卖的过程中也在安全边际不足的情况少量配置。 另外,在辨识度极高的新能源龙头股上配置了少量仓位,这些都在四季度产生了较明显的浮亏,和其它的一些小仓位成为拖累基金表现的主要力量。

以下是已经交易闭环的投资回顾:

一季度曾经很看好风电设备招标与装机预期差,在某齿轮精加工公司、升降机、海缆龙头和海风整机上配置了较多的仓位,6月初调研发现行业开工率下行,装机预期将会明显Miss,于是分批清仓了手上的风电设备股票。回头看交易这类个股带有很强的博弈属性,并没有实际经营自由现金流和股东回报的支撑,能及时抽身而退一是因为跟踪调研的非常紧,另外很大程度也归结于运气,以后原则上不会再碰此类生意模式极差的公司。

二季度曾紧密调研跟踪某光伏铲子股,半年报和三季报的业绩阿尔法超强,因此在详细调研后低位配置了一定的仓位,三季报出来后听公司和同行的电话会议,发现后面的排产开工率下滑过快,及时决策,躲过了后面光伏板块的大幅调整。这种投资过于依赖经营节奏的把控,重来一次大概率很难躲过大跌,因此以后尽量不参与。

二、投研体系变化与思考

最大的变化在8月份,拜访高人深度交流,结合个人思考写了长文《资产配置不折腾,选股标准提高》,决心做减法,提高选股标准,砍掉了一些小公司仓位,可惜没有进一步砍掉那几个很难估值和跟踪的新能源龙头和互联网仓位。

反思下来,还是悟性不够,认知深度不足,导致执行过程中瞻前顾后,拖泥带水,配置和调整慢一拍,也不到位。

国庆后,一些宏观政策和数据都是不及预期的,没看到明显的改变或转向,在配置上做了偏悲观的预期,但却不愿意降低仓位,因此也承担了对应的风险,结果上是不满意的。

我们的经济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产业链拥有足够的深度和很强的竞争力,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总会有一些好的行业和优秀公司能跑出来,这也是我们长期投资的信心和基础。

我们需要把投资回报与牛市区分开,配置那些不依赖于市场短期报价就能获利的资产,围绕经营现金流和股东回报去做配置。

生长于这片土地,总抱有向好的期待,选择物有所值的好资产,不折腾,再等待变化,适时调整。

未来,必须提高选股标准:

1、要么第一,要么唯一,要么双寡头,竞争格局一定要清晰,没有好价格就耐心等待;持续增长或绝对价值,缺一不可。

2、好的生意模式,产品能做到差异化定价抗通胀,未来占全球GDP的份额持续提升;

3、没有差异化的国内内卷没有出路,要具备很强的出海能力,海外收入最好大于30%,且能持续提升;

4、优选智能化和数字化落地能力强的,能产业化落地帮助企业减员增效,科技向上,造福全球;

5、在中国有全球比较优势的行业中选择,政策鼓励支持,原则上避开只能内卷的服务业,避开易造假的农业养殖,避开只拼规模和价格的无差异化产品公司,避开高景气度的周期股;

6、国内差异化的消费寡头,或互联网平台公司,最好有能跑赢通胀的定价权。

怎么做到提高选股标准?

第一需要在能力圈内拓展深度,研究了解行业周期、供需变化,产业阶段,发展位置,理清行业中主要公司的竞争优势,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同时对具体的核心公司深度研究,把握竞争壁垒和经营变化,并落实到具体的仓位配置上。

第二需要做减法,对长期逻辑不可逆受损、中长期减量的行业,生意模式差无法建立壁垒的行业或公司,要学会放弃,减少研究跟踪范围。

股市不是勤劳致富的地方,投资要钝感一些,“懒惰”一些,从好生意、好公司中找机会,学会等待,放慢节奏。

三、24年展望与思路

元旦刚过一周,市场用更决绝的下行开局,股市还能投资么?

港A股整体市场的估值,无论是股债收益差还是PB、PE估值,都接近或已经创造了历史极限。

市场漫长的下跌,有数据不好的事实,有周期的演绎,也有情绪的放大。

短期有外资抽离和基金赎回等筹码流动的困扰,但是好资产报价的大幅下行,本身就能明显提升投资赔率,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去适当承担一些宏观风险,去市场交易不拥挤的地方,用长期赔率去弥补恶劣的短期趋势,然后等待新的周期轮回。

市场是非线性变化的,经济和股市未必同步。

面向未来,逆全球化、老龄化,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红利不再,地产出清,经济整体降速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世贸以来的增长逻辑重构,未来的投资逻辑肯定会有很大变化。

过去20年,中国资产的投资主线是城市化、消费升级、家电汽车互联网等产业渗透普及,人口红利和全球化助推。

未来的投资的四个大方向,可能是可持续高息(需求稳定供给侧垄断)、科技创新(新产业或效率提升)、老龄化健康产业、品牌和制造业出海(家电光伏新能车机电系统等)。

尽量看清事实,去做探索和配置,用仓位抵御系统上行的风险,用选股抵御系统下行的风险,争取在下行阶段跌的少一点慢一点,在上行阶段努力跟上。

长期的投资收益率,取决于资产配置,以及资产对应的赔率和价值,适当地分散,持续跟踪调整,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全部讨论

如此弱市能跑赢指数已属不易,AH股市今年估计还是难有起色,还得苟活着等待未来回暖。

埋伏周期股底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吧

01-08 22:24

01-08 20:56

挺好的!

01-08 19:00

转:未来的投资的四个大方向,可能是可持续高息(需求稳定供给侧垄断)、科技创新(新产业或效率提升)、老龄化健康产业、品牌和制造业出海(家电光伏新能车机电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