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波离职了,怎么办?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又一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了。

周五,中欧基金公告,顶流周应波不再管理他的4只基金,包括成名作中欧时代先锋

在连续任职超6年的基金经理业绩排名中,周应波高居全市场第5


俗话说,主动基金的灵魂是基金经理。

一旦基金经理离职,将会对基金的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华夏大盘精选,在基金经理王亚伟离职后,业绩非常普通。

但在王亚伟管理的6年多时间里,创造了总回报1198.91%、年化49.77%的超神业绩。

不是10年10倍,而是6年12倍,这个业绩前无古人,更是后无来者。

以至于王亚伟离开公募行业多年,但江湖仍流传他的传说。

2021年中报显示,周应波合计管理的5只基金,持有人数高达563万。其中光中欧时代先锋,就有277万人持有。

那么,周应波离职后,我们作为持有人该怎么办?

01

对我们持有人而言,周应波离职的影响,相对有限,可继续持有。

因为中欧基金作为权益大厂,不仅仅只有周应波。

哪怕周应波走了,也有同等级别的基金经理可以补上。

中欧基金的知名老将,包括周蔚文、曹名长、王培、王健等。

周蔚文和曹名长,都是历经两轮牛市、年化15%+的老将。

同级别的老将,数得上名字的,只有朱少醒。

王培,王建也是管理基金超过9年、年化15%+的老将。

周蔚文,权益投决会主席;王培,权益投决会副主席。

而周应波,在中欧基金仅担任投决会委员。

这次周应波卸任,两大老将齐出马。

周应波管理的5只基金,周蔚文接任4只,王培接任1只。

有2位老将护航,担心啥?有啥可担心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更青睐权益大厂的主要原因,人才更多,不依赖于某个明星基金经理。

基金公司过于依赖明星基金经理,但一旦离职,基金公司也会元气大伤。

这也是有反例的。

博时基金10年前也是权益大厂,如今的千亿顶流刘彦春,前东家就是博时,他在博时待了6年。

但随着顶流邓晓峰(9年10倍)的出走,如今博时已远远掉队。

02

周应波所待的中欧基金,很有故事,算屌丝逆袭成功的案例。

截至目前,中欧的混合型基金(均为主动基金),规模为3086亿元,仅次于易方达和广发,已跻身头部基金之列。

为什么说中欧是屌丝逆袭成功?

首先,在时间积累上就不占优势。

中欧成立于2006年,是第56家获批成立的基金公司。

而易方达基金,成立于1998年,富国成立于1999年。

俗话说,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后来者想超越前者,难度非常高。

其次,股东实力也不占优势。

中欧的大股东是意联银行,是一家外国银行,给中欧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

我们再看广发基金,大股东是广发银行,不管是资金、人才还是渠道,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哪怕是现在,银行仍是新基金发行的核心渠道。

如果获得了大行的资源倾斜,想做规模会轻松很多。

在无时间和股东背景的优势下,中欧基金靠什么逆袭成功?

我想最重要的是员工持股制度,它充分发挥了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干得越多拿得越多。

2014年,中欧实行员工持股制度,是国内第一家实施员工持股的公募基金。

当时,原富国基金总经理的重磅加盟,轰动一时。

截至目前,中欧已经成为一家由管理层控股的基金公司,董事长持股25%,员工持股平台持股26.7%,合计持股51.7%。

目前持有公司的基金经理,按持有比例计,分别是周蔚文、王培、曹名长、葛兰、卢纯青、王健等。

03

我很喜欢周应波,也把他列入了我的TOP10基金经理。

大波哥不仅长期业绩出色、回撤能力也非常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以持有人利益至上的基金经理。

如果有人仔细翻阅他的基金季报,会发现他内容写得很认真,而不是敷衍了事。

像去年疫情,他基金波动比之前更厉害,给持有人带来了不好的体验,他还在季报里反思和道歉

祝福波波,祝福中欧,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全部讨论

2021-12-26 10:10

广发基金大股东是广发证券,不是广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