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整车企业排行榜来了!头尾公司利润差竟超500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3年,有19家车企实现盈利,12家车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亏损,盈利水平最高的比亚迪和亏损额最大蔚来盈利差额达到511.88亿元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卓玛

2023年,汽车行业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全年整体市场销量呈“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的2023年汽车工业产销情况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全年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汽车产销分别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2%,实现两位数的高增。

伴随市场日趋回暖,消费者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乘用车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全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和10.6%,并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商用车方面,2023年,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各项利好政策拉动、消费市场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全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6.8%和22.1%。而在商用车的主要品种中,客车、货车的产销均实现快速增长,全年货车产销均完成353.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7.4%和22.4%;客车产销则分别完成49.8万辆和49.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2.5%和20.6%。

从数据上看,汽车市场2023年总体表现较为积极。为进一步了解各大上市车企业绩表现,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基于Wind数据,特对22家A股整车上市车企、8家港股上市车企以及1家美股上市车企的营收、利润等主要数据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按2023年归母净利润由高至低排名,推出《2023年主流车企营收净利排行榜》。

榜单显示,在此次纳入统计的31家上市车企中,2023年有19家车企的归母净利润表现为正,其中盈利水平最高的比亚迪(002594.SZ、01211.HK)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另有12家车企全年录得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亏损额最高的为蔚来(09866.HK、NIO.N),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11.47亿元,也是所有公司中唯一一家亏损额超200亿元的公司。

时至2024年一季度,相比2023年,今年一季度各大车企的盈利水平显著提升。由于港股和美股上市公司并未发布一季报,在此次纳入榜单的22家A股上市车企中,仅有5家亏损,其余各家均实现了盈利。而比亚迪再次以45.6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领先于各大车企,也是这22家车企中唯一一家盈利超40亿元的企业。

对于汽车行业2024年的发展情况,中汽协表示,随着国家促销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的实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

2023年重点整车企业营收净利排行榜

数据来源:Wind

比亚迪全年盈利超300亿元

总体来看,此次纳入统计的31家车企2023年盈利情况较好,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32.10亿元,同比增长52.38%。其中,2023年有19家车企实现盈利,另外12家车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亏损,盈利水平最高和亏损额最大的企业间相差511.88亿元。

在盈利组中,比亚迪以全年300.4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位列此次榜单第一,不仅“断层式”领先于其他车企,也是所有车企中唯一一家全年盈利超300亿元的企业。

据悉,比亚迪目前已形成由“比亚迪”“腾势”“仰望”及“方程豹”所构建的多品牌梯度布局,连续11年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龙头地位并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并开创中国车企首次跻身全球销量前十的历史。

比亚迪2023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23.15亿元,同比增长42.04%;实现归母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其中,该公司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全年实现收入4834.53亿元,同比增长48.90%,该部分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0.27%。

产销量方面,比亚迪全年乘用车分别实现产销量303.37万辆和301.2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61.75%和67.70%;商用车分别实现产销量1.16万辆和1.1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89.19%和97.14%。

比亚迪之后,上汽集团(600104.SH)、理想汽车(02015.HK/LI.O)和长安汽车(000625.SZ)分别以全年141.06亿元、117.04亿元和113.27亿元的百亿级归母净利润位列盈利组第二梯队。

从财务数据上看,上汽集团是31家车企中年营收最高的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447.05亿元,同比微增0.09%,虽然盈利水平在31家车企中位列第二,但数额却远不及比亚迪,全年仅实现归母净利润141.06亿元,同比减少12.48%。

据了解,上汽集团2023年整车销售逐季环比连增,全年达502.1万辆,连续18年保持国内第一。其中,全年自主品牌整车销售277.5万辆,占公司总销量的比重超过55%,并较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则全年销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4.6%,继续位居全球行业新能源车销量头部阵营。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注意到,理想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实现有效盈利的企业,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38.51亿元,同比增长173.5%;实现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综合收益116.7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6.84亿元。据悉,理想汽车2023年全年累计交付37.60万辆,同比增长182.2%,成为首个迈过30万辆年交付量大关的中国新势力车企。截至2023年末,理想汽车已累计交付汽车63.34万辆。

此后,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中国重汽(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03808.HK)和吉利汽车(00175.HK)全年盈利超过50亿元。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北京汽车(01958.HK)、中集车辆(301039.SZ、01839.HK)宇通客车(600066.SH)、江铃汽车(000550.SZ)和中国重汽(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000951.SZ)全年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

福田汽车(600166.SH)、一汽解放(000800.SZ)、东风汽车(600006.SH)和江淮汽车(600418.SH)全年实现了个位数水平的归母净利润。另外还有金龙汽车(600686.SH)和中通客车(000957.SZ)的全年归母净利润尚不足亿元,仅分别为0.75亿元和0.70亿元。

蔚来小鹏汽车亏损过百亿

亏损组方面,2023年全年亏损额最高的前两家车企——蔚来小鹏汽车(09868.HK/XPEV.N)均为“造车新势力”,全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11.47亿元和亏损103.76亿元。

蔚来小鹏汽车之后,亏损组中排名第三的是刚于5月10日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极氪(ZK.N)。不同于蔚来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极氪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品牌,从品牌发布到完成上市仅耗时37个月,创下新能源车企上市速度的新纪录,并由此使“大吉利”系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至9家。

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极氪分别实现营收65.28亿元、318.99亿元和516.73亿元,同期分别净亏损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同样未实现盈利。截至2024年4月,极氪累计交付超过24万辆汽车。

此外,北汽蓝谷(600733.SH)、零跑汽车(09863.HK)、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和赛力斯(601127.SH)2023年均实现两位数的亏损。*ST汉马(600375.SH)、ST曙光(600303.SH)、*ST亚星(600213.SH)、海马汽车(000572.SZ)和安凯客车(000868.SZ)则全年分别实现个位数的亏损。

重点整车车企2024年1—4月销量情况(万辆)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公开资料(注:亚星客车、安凯客车销量为0系小数保留所致)

8家综合乘用车归母净利累计426亿

在此次纳入榜单的31家整车企业中,以申万行业(2021)三级分类划分,共有8家综合乘用车、7家电动乘用车,10家商用载货车和6家商用载客车。

其中,8家综合乘用车2023年全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5.71亿元,较上年的443.01亿元同比减少3.91%;7家电动乘用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7.41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75.96亿元,亏损已有所缩小。

具体来看,8家综合乘用车按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北京汽车、海马汽车和赛力斯,除海马汽车和赛力斯亏损外,其他车企均实现了盈利。

长安汽车是2023年盈利的综合乘用车中利润增幅最高的企业,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3.27亿元,同比增长45.25%,该公司表示这要由于公司销量规模增加,经营质量改善。年报显示,长安汽车2023年全年实现销量255.3万辆,同比增长8.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全年销售47.4万辆,同比增长74.8%。

而广汽集团是2023年盈利的综合乘用车中利润降幅最高的企业,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4.29亿元,同比减少45.08%,该公司在年报中提到了国内车市爆发价格战等因素带来的重重压力。

产销量方面,广汽集团全年分别实现汽车产销252.88万辆和250.5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97%和2.92%,产销规模位居国内汽车企业集团第五位,市场份额约8.3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全年分别实现产销57.29万辆和54.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36%和77.55%,广汽埃安销量达48万辆,同比增长77%,销量跻身国内新能源车前三。2023年,广汽集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已提升至39.90%,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已达21.95%,较上年提升超9个百分点。

赛力斯则是综合乘用车中2023年亏损额最高的企业,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4.50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8.32亿元。事实上,不只是2023年,2020年—2023年,赛力斯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值,分别为-17.29亿元、-18.24亿元、-38.32亿元和-24.50亿元,该公司已连续四年亏损,四年累计亏损98.3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赛力斯于2021年4月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同年12月推出了AITO问界品牌,并上市了首款车型“问界M5”。尽管近几年赛力斯业绩不佳,但由于2023年第四季度其新能源汽车销量明显提升,股价迎来一波上涨行情。截至5月17日收盘,今年以来,赛力斯股价累计上涨15.72%。

电动乘用车企业7家盈利5家亏损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全年分别完成产销958.7万辆和949.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的34.9%和34.7%,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则分别占商用车产销的11.5%和11.1%。

尽管市场火热,但相关车企普遍业绩不佳,尤其“造车新势力”仍挣扎在亏损的泥潭中,迟迟未能实现有效盈利。

按照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高到低排列,此次纳入榜单的7家电动乘用车分别为比亚迪、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北汽蓝谷、极氪、小鹏汽车和蔚来。除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实现盈利外,其余5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亏损。

具体来看,蔚来和小鹏汽车是榜单中2023年亏损额最高的两家电动乘用车企业,也是唯二的两家年亏损超百亿的企业。事实上,自成立以来,蔚来和小鹏汽车均未实现盈利。

2023年全年亏损额最高的是“蔚小理”中的蔚来。年报显示,蔚来2023年实现总营收556.18亿元,其中来自汽车销售的收入为492.57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综合亏损为217.50亿元。2023年,蔚来共计交付16.00万辆车,包括9.22万辆高端智能电动SUV和6.79万辆高端智能电动轿车。

小鹏汽车的亏损额仅次于蔚来,2023年全年实现总收入306.7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来自汽车销售的收入为280.11亿元,同比增长12.8%;同时,该公司全年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为103.7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91.39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2023全年,小鹏汽车的总交付量为14.16万辆,较上年的12.08万辆增长了17.3%。截至2023年末,小鹏汽车的实体销售网络拥有门店500家,覆盖181个城市。

商用车企业盈利能力低于乘用车企业

至于商用车,从财务数据上说,商用车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低于乘用车企业,但其亏损情况则优于乘用车企业。

此次纳入榜单的10家商用载货车分别为中国重汽(港股上市)、中集车辆、江铃汽车、中国重汽(A股上市)、福田汽车、一汽解放、东风汽车、江淮汽车、*ST汉马和东风集团股份,全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3.95亿元,上年同期为119.50亿元,同比减少38.12%。

其中,中国重汽是2023年利润最高的商用载货车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54.98亿元,同比增长43.9%;全年实现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53.18亿元,同比增长217.9%,也是唯一一家全年利润超50亿元的商用载货车企业。

中国重汽专营研发及制造重卡、中重卡、轻卡等及相关主要总成及零部件,2023年,该公司实现整车销售32.36万辆,同比增长36.1%,其中重卡销售22.70万辆,同比增长43.9%;轻卡销售9.66万辆,同比增长20.6%。

东风集团股份则是2023年亏损额最高的商用载货车企业,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9.96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02.65亿元,主要由于合资非豪华汽车市场市占率逐年下降以及东风日产金融投资收益的减少。同时该公司也是2023年营收最高的商用载货车企业,全年实现营收993.15亿元,同比增长7.2%。

2023年,东风集团股份销售汽车约208.82万辆,同比下降15.3%;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销售34.74万辆,同比下降30.2%;商用车全年销售约34.34万辆,同比增长10.3%。公司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约34.80万辆,占总销量的比重提升了2.7个百分点,其中,高端品牌岚图销量超5万辆,同比增长159.1%。

此外,6家商用载客车分别为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中通客车、安凯客车、*ST亚星和ST曙光,全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8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99亿元,同比扭亏。

在这6家商用载客车中,宇通客车2023年的利润可谓一骑绝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0.42亿元,同比增长24.05%;实现归母净利润18.17亿元,同比增长139.36%。

对于2023年的利润增长,宇通客车表示,国内市场方面,随着宏观环境变化,国民出行需求尤其是旅游出行需求增加,国内旅游客运等市场需求恢复,推动客车市场需求增加,公司国内销量实现增长;海外市场方面,受益于海外客车市场需求恢复以及海外新能源客车需求增长,公司出口业务持续发力使该部分业务占比提高,出口销量实现大幅增长,销量结构向好,业绩贡献增加。年报显示,宇通客车2023年累计实现客车销售3.65万辆,同比增长20.93%。

此外,金龙汽车和中通客车2023年实现盈利,全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和0.70亿元。安凯客车、*ST亚星和ST曙光则2023年表现为亏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70亿元、3.37亿元和4.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