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ad转发:62回复:149喜欢:49
因为《漫长的季节》热播,亲友群讨论日趋深化,逐渐变成了上数三代,‘我为什么今天在这里’的家族史大交流。
体感,人很少有同情心,农民子弟认为‘再怎么样做过国企工人也比农民强’,干部子弟认为’那时候国企工人比科长待遇还好‘,生意人子弟认为’工人是没发上财,但稳定啊,我父母起早贪黑‘,都没错。但这件事首先在于,国企工人在普遍不到20岁选择这条人生道路的时候,是有隐形合同的,大下岗是单方面撕毁合同。
我父系亲戚全是武钢或者配套工厂职工,98年大下岗,对武汉这种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影响非常长久深远,不足千万人口的城市,一次性下岗十几万人,是什么样的冲击?东北那些城市,一次性三十万人,是什么冲击?
我爸爸是个很爱折腾的人,在有苗头之前已经通过社会招聘离开了国企工人的既定路线,所以我们家幸免于难,但亲友多个在40左右被几万块钱买断工龄,幸运的是当初都分过房,之后就在小饭馆后厨,开摩的之类的谋生,苦等60岁开始的退休金。但其实大厂才等得到,武钢后来涅槃重生,退休金无忧,也有很多配套小厂,就如剧中大娘子的遭遇,当她去社保局开退休证明时,原工作单位破产多年,根本无法证明曾经的工作经历。
我妈妈当年下放回城,是城市招工,该当工人,但她高二下放,有大学梦,为了有余暇考学,放弃工人岗位,当了工厂下设的中学老师(对,中学生教中学生,后面持续补文凭),这个选择在当时很冲动,我外婆颇有微词。国企工人的待遇非常好,上下三代从生管到死,我上子弟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高考才离开那个体系,所有同学是父母同事的孩子,所有爷爷奶奶在子弟医院看病,人人认识人人,过年过节米面油肉蛋奶好水果,几十斤的发,小时候印象很深,大家一起取这个亲戚单位帮忙搬,然后再去那个亲戚单位帮忙搬,因为自己都拿不回来。
大厦倾颓哗啦啦,国企和私企外企很大的不同在于,信息极度不对称。这两年杭州互联网企业裁员也厉害,但员工通常在一年以前,就能从日常业务中,从新的处罚新闻中感受到打击的到来,从某些先知先觉者的跳槽中知道水即将变冷。国企不是的,能上不能下是多年弊病,外界市场环境的变化,员工完全无感,忽然之间三千块工资变成五百,下一次职工大会就是宣布名单。
我妈在95年前后拿过两三年五百块的月工资,然后学校从工厂剥离,归入教育局体系,从此成为事业单位,待遇有保障。那时候我爸已经拿五六千甚至上万一个月的稳定工资了,所以对家庭财务没有太大影响,更多是个人的失落感。
我是学经济的,毕业后在AMC,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四大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就是国企大厂还不起的债。我第一次作为债权人代表上法院执行庭才21岁,身后站着两个法警,不是盯债务人,是盯我。债务人,国企大厂的书记拍桌子骂我:我们是国家的企业,你们是国家的银行,你凭什么问我要债?
我真的没有什么凭借,那时候连《破产法》都还没有,所有人都觉得,大锅饭,你们银行好多事。法院这么认为,当地警察这么认为,我们去讨债,反而身家有点危险……
多年以后在另一家银行,贵州省某副省级干部拍桌子说一样的话,我才能理直气壮的骂回去,因为你不还钱违法!
这是我认为大下岗最悲剧的点,这场撕扯里的所有人,工人/厂长/银行/法院/警察,我们都是体制内。
客观地说,站在国家/企业的角度,大下岗是对的,没有这个,就没有2000年后各大央企上市的涅槃重生,它们都涨过十倍二十倍,甚至有些成为全球龙头,企业是需要剥离冗员的,真正在那个冬天遭受损失的家庭,也并不多。很多城市本来就没有什么工业企业,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后期其他产业发展起来,能容纳一些下岗工人。这么多年我遇到为这件事耿耿于怀的,东北几个工业城市(很多东北人都无感),重庆(很多三线工厂),武汉(武钢/武重),攀枝花(攀钢占比太高)……在全国,这是少数人,也许只有1%吧。
为什么这部戏,非典型悬疑,节奏缓慢,很文艺的一个片儿,能火成这样?跟狂飙各方面相反,但数据仅次于狂飙?

精彩讨论

幽幽我心2023-05-12 11:04

忽然想起自己92年大学毕业在一个天津大国企拿着一百多的工资,虽然从农村出来,但是没有选择躺平,也没有怨天尤人,知耻而后勇,两年后再回高校读工程硕士,后一路在穗工作。恍惚间,人生已过五。

USAirForce2023-05-13 02:11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人好歹享受了三四十年。剩下的大几亿人就稳定的吃苦,没有起落,也就没啥感悟

子非渝2023-05-12 11:12

这几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这个趋势吧,事业单位改企业,给5年过渡时间,过渡期财政拨款每年下降20%,5年后自负盈亏,到时候得倒一大批吧

某个攻城狮2023-05-12 16:35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深海潜望2023-05-12 16:07

想想自己作为一个祖上几代都是农民的偏远小村的做题家毕业后进入央企体制内现在混到快退休了感到真的幸运,幸运的不只是进了央企,首先幸运的是自己从小就喜欢做数学难题(我们家孩孑那么多,有这天赋的好象就我一个),幸运的是赶上了恢复高考,虽然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还有幸运的是认清了自己的能力局限性(没有根基又不会搞关糸)安安心心混工资,别让自己心失衡。

全部讨论

那时候红钢城,武钢子弟中小学的编号都有两位数,98年附近武汉人大多尝过“武重宿舍”这类排档一条街。现在人吹捧的烟火气,那时候遍地都是,也没人觉得欢喜。那时候不是摩的,是“电麻木”,电动三轮车,跑起来,乌泱泱一大片。再又大洪水…武汉人在自谋生路,荆州特别是公安县那附近的人涌到武汉谋生的也是成群结队。
那时候突然崩国企,把资产让给了有心人,私企开始从江浙一带蓬勃发展。注意哦,不是重工业的中西部和东北,是国企薄弱的江浙福建广东这一带爆发,和“处置国资”以及加入wto都有关系。(中西部那时候一直到现在,回避了那次国企下岗的,到现在风生水起的还是体制内工作,gwy和事业单位。)。那时候武汉的大学生,中西部和东北的大学生,只有去沿海一带找工作。内地除了体制内,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武汉除了排档和前进四路或者广埠屯电脑城里卖碟,也没啥能挣钱的个体户)
但这次,和贴主看法不一样,上次是人为处置国资让私营有了机会,这次恐怕会反过来…国资不愁融资,私营恐怕会因为资金问题慢慢变成国资,18年后国资接盘私企早就不是新闻,只是暂时还没大规模出现。

2023-05-22 18:18

这部剧大火主要是经济又来到了大面积下岗的关口,当然,这一次主力不是国企职工,再叠加三年疫情的打击,老百姓有苦说不出,突然间在剧中找到了这么似曾相似的日子,于是乎,这剧就火了……

2023-05-22 15:42

我父亲就是96年企业不景气,为了养家自己选择了停薪留职去广东打工,没过几年企业也倒闭了,虽然现在退休后有养老社保还凑合,但是他们还是对和公务员和一些单位巨大的差距深深不满的,但是有时候这就是命,他们那个时侯决定人命运除了本事可能就是当初工作定在哪里了。

95年你爸已经拿五六千甚至上万一个月的稳定工资了?
这在企业均无可能,要知道要知道那时候省会城市平均工资还不到500元。

看本文一下就想起了92-96在武汉读书的岁月,因为有武汉钢铁学院和水运工程学院的同学,经常跑那边玩,坐公交车从广埠屯往青山,到了后来的长江二桥边沿江走,一路逐渐闪现的都是武重、武锅、武船、武钢等名字的厂房、学校、医院、研究所、宿舍区,还在钢铁学院和水运学院住过几次。一晃眼,30年了。

2023-05-22 16:10

回忆历史发现历史循环

2023-05-22 16:01

向前看,别回头。

2023-05-22 15:48

看剧心情复杂,看这篇短文心情愈复杂。。。

2023-05-22 14:06

我也现在就在烟草国企 看这部剧再结合当年国企改革买断工龄有点感觉

2023-05-12 16:40

教师这个职业恐怕未来几年也会迎来失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