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上海机场的国际流量将如何变化?

发布于: Android转发:6回复:29喜欢:10

投资上海机场(600009)的核心逻辑是:国际流量的免税店变现。所以,研究上海机场的抓手也就是两点:

第一,上海机场的国际流量未来情况。

第二,免税店流量变现的逻辑是否仍然成立。

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上海机场的国际流量受到巨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从长远看,人的出行的需求是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的。所以,国际流量的恢复是迟早的事。

所以,疫情对上海机场的影响,仅仅是短暂的,由于业绩大幅度下滑导致的股价下跌也非常有限,这说明市场足够聪明,明白短期业绩受挫并不影响长期逻辑。

受到国家政策的刺激,海南免税店蓬勃发展,市内免税店也跃跃欲试,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参与者开始怀疑:上海机场的免税店流量变现逻辑是否仍然成立?

再加上上海机场董事长的发言,更加深了市场参与者的疑虑。

逻辑支柱发生崩塌,上海机场开启了杀逻辑之旅。股价从60元附近跌至45元。

近期上海机场股价走势图

我从60元一直持有。幸福地伴随着它上涨至80多元,错愕地看着它下跌至60多元,惊恐地看着它下杀至45元。呵呵,这个过山车坐得五味杂陈。

还好仓位不重,我的压力也不大。这个时候,我正好可以再好好反思一下上海机场的投资逻辑,如果逻辑正确,大幅度下跌正是加仓的好机会。

所以最近连续写了一些关于上海机场的文章。估计后续还会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持续输出,构建对于上海机场的认知体系。

这篇文章侧重于讨论上海机场的第一个关键抓手:上海机场的国际流量未来会如何变化?

首先讨论一下我国航空枢纽的发展现状。

三大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具备参与国际航空枢纽竞争的实力。

较好的地理区位和广阔的国内腹地市场,为我国航空枢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上海机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航空旅客,使得上海机场逐步成长为可以与世界顶级航空枢纽一较高下的航空门户。

三大航空枢纽逐步形成差异化的目标市场格局。

北京首都机场主要聚焦北亚、欧美,疫情钱,美国、德国和英国的客源贡献占比分别为12%、3%和3%。

上海浦东机场主要聚焦东亚和北美,其中日本贡献了12%的客源。

广州白云机场主要聚焦东南亚和大洋洲市场,越南、泰国和澳大利亚贡献了5%、5%和9%的客源。

地铁、高铁和高速公路,为上海机场枢纽提升腹地辐射吸引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轨道交通可令机场有效辐射周边800至1000公开范围内的区域。民航和高铁从独立、竞争逐步走向融合、协同发展,基本形成了“互补为主、竞争为辅“的格局。

国铁集团与东方航空APP销售空铁联运产品,成效明显。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以航空和铁路联运为基础的中心辐射式区域交通网络优势将更加凸显。

好了,现状就不多做分析了。再罗嗦下去,估计也没人看了。下面重点要分析的,也是对投资非常有价值的——上海机场的流量未来会怎样变化?

先给结论吧,上海机场的国际流量未来仍会高速发展。

在中国国家政策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对三大核心航空枢纽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民航强国战略已经明确提出要求:着力提升北京,上海广州机场的国际竞争力。

除了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我们还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航空枢纽是一个经济体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他理应和经济总体的发展和增长趋势相一致。

我国GDP仅落后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GDP占了全国的70%。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202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可保持在5%~6%。

2020年,我国有3.3亿人均收入超过2万美元,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相当于一个美国或半个欧洲。我国航空出行人口约1.5亿,超过10亿人口还未坐过飞机;我国仅1.3亿人口办理了护照,仅占总人口的10%;我国人均航空出行次数仅为0.47次,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了航空需求的高速增长。航空出行作为最高端的出行方式,一方面将受益于总体出行人流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将受益于消费升级。乐观估计,上海机场的国际流量的增速应略高于GDP的增速,达到8%到9%每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国内外航空枢纽的国际航线数量,国内国际航线比例,旅客比例,以及中转服务的服务效率,等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上海机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下面总结一下。

上海机场投资的两大主要逻辑:

第一,上海机场的国际流量未来是否会保持高速增长?

第二,上海机场的流量通过机场免税店变现的逻辑是否发生变化?

这文章主要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给出的结论是:未来十年,上海机场的国际流量仍然会保持百分之8到9%的增速。

持续输出价值投资和企业深度研究系列文章,如果需要就关注我吧。

全部讨论

2021-05-20 12:30

疫情过去后国际流量增长是大概率事件,8%有点乐观,5%就已经很不错了。别忘记随着GDP增长人均消费额也会增加的,再算个5%就不得了啦。当然也要看到不利因素,一是其它免税方式的冲击,二是疫情永久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可能性。这二点见仁见智,目前市场普遍担心的是第一点,尤其董事长的发言加重了这种担忧;基本上没人考虑第二点,如果发生了那就是整个航空业崩塌,社会体系都要受到严重冲击,几率低影响大。

2021-05-22 15:53

你的逻辑对北京、广州机场也是成立的,但北京机场估值只有上海机场1/3,广州只有上海1/2。那为何要选贵的呢?
有人说上海机场最优质,这个或许是,但如何证明上海机场比北京机场优秀远超3倍呢?(如果只是3倍,那我可以买首都机场)
投资不能只做定性分析,而不做定量分析啊。

2021-05-21 01:59

机场流量是有天花板的,客观的说以前机构在的时候出的观点都是畅想不完全符合逻辑的,中免协议封顶到了2025年,其实这也没错,因为疫情会有多少次反复谁也说不好,病毒在变异,疫苗总要更新换代,有效性也不清楚,这样的情况下境外境内双隔离的,国际客流受影响就是一定的,周期多久。还是恢复了疫情出来再隔离这都极其不确定,买上海机场只能按照普通机场股票估值买才会安全些,否则万一疫情反反复复十年怎么办?疫情没发生前谁会预计到目前的情况?

2021-05-20 22:16

疫情前5年,15-19年,国际旅客复合增长也就5%,为什么未来10年还加速了?$上海机场(SH600009)$

2021-05-20 21:02

真的有空铁联运了吗?现在我还没有听说过

2021-05-20 17:06

你说的没错,可是平均收入在逐渐提高,原来收入很低的那部分人,可能仍然无法消费得起飞机,但是原来收入中部的人,随着收入的提高,可能会逐渐的能够承担的起飞机出行。
全民的消费能力是在缓慢向上移动的。

另外补充一点,从这一点跳出来看,上级未来国际流量的增长的最根本的保证是国家政策的扶植和GDP的增长

2021-05-20 14:48

“中国超过10亿人口还未坐过飞机”,每次都被拉出来说!你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这10亿人,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钱去做飞机,更不可能办护照出国,去为上机贡献国际流量。不细分收入阶层,来比较这个渗透率,是无法得出结论的。

2021-05-20 13:57

现在讨论疫情好久结束,国际航班能恢复才是面包和牛奶,10年那是诗和远方

2021-05-20 13:23

10年,除非坐牢去了。

2021-05-20 12:21

看到10年拿住10年,那是神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