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多晶硅厂成本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71喜欢:32

$通威股份(SH600438)$ $大全能源(SH688303)$ $协鑫科技(03800)$

等不及通威2023年的年报了。

通威股份2022年年报可得:

每吨原材料成本2.764万元,人工0.164万元,制造费用2.578万元,

合计5.505万元,23年半年报显示生产成本低于4万元。

大全能源2022年年报可得:

每吨直接材料3.178万元,直接人工0.366万元,制造费用2.316万元

合计5.856万元,比通威高0.351万元。

大全2023年年报可得:

每吨直接材料1.760万元,直接人工0.375万元,制造费用2.735万元

合计4.870万元,第四季度为4.625万元。

新特能源2022、2023年年报通过多晶硅分部的毛利、营业成本计算可得:

2022年每吨7.345万元,

2023年每吨6.181万元,

2023年下半年5.667万元

大全能源2023年第四季度的销售价5.742万元的销售价,

考虑到新特能源第四季成本应该比第三季度低一些,大全N型比例高一些,

新特差不多就是多晶硅售价的守门员。

协鑫的年报中多晶硅与硅片未分开,无法较准确的计算营业成本。

2023年中报、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

2023年7月乐山生产成本3.568万元每吨

2023年第四季度鑫元生产成本3.59万元每吨

2024年4月1日上海有色网多晶硅报价

相应的工业硅期货指数也从2023年年均1.474万元,

2023年第四季度的1.412万元

下跌到2024年4月1日的1.188万元,分别下跌0.286万元、0.224万元,

棒状硅致密料不含税价格4.6万,N型5.53万元

23年第四季度棒状硅致密料均价6.625万元(估算)

不含税5.863万,

大全的售价比致密料均价还低了约0.1万,

可能是N型料售价与菜花料售价抵消了吧,

假设2024年上半年因N型料比例上升,

售价与致密料相等为4.6万元,且制造费用不上升,

而工业硅下跌0.224万元,

让大全生产成本从4.625万元下降到4.401万元,

而不含税售价4.6万元,

毛利0.2万元,

大全没借款,财务费用反而倒收利息,

但管理、研发、销售还是有支出的,

差不多在盈亏平衡线,

守门员换大全了。

通威2022年成本比大全低0.351万,

2023年直接到4万让人难以置信。

以大全第四季度4.625万元-0.351万元=4.274万元比较合理,

我认为通威半年报的4万元是在6月份工业硅指数价格降到1.298万元,

叠加6月份水电非常便宜的双重优势下降到4万。

到了2024年4月1日,

按大全的4.4万成本,通威少0.351万元,估为4.05万元。

毛利0.55万元。

通威N型比例较高,售价会高一点、

但N型成本也会高一点,外加电价上涨,成本也会上涨,

就假设毛利还是0.55万元。

再加上中间费用,差不多也在盈亏平衡线了。

现在光伏上下线都不好过,通威4月份起短期内不能指望多晶硅输血了。

协鑫第四季度生产成本3.6万,工业硅价格下降后

生产成本3.376万

N型颗粒硅不含税降到5万,P型4.425万

按N型90%计算(5元素金属杂质91%低于1ppwb)

均价4.943万,

毛利1.567万,

不过协鑫光科研费用+行政费用一年就要用去40亿,约1吨1万,

外加销售费用、财务成本,

差不多也在盈亏平衡线。

新特23年下半年成本5.667万元,减工业硅降价0.286万元,

减折旧成本0.6万(大全生产成本减现金成本)

现金成本4.781万元,

考虑到新特成本高,降本会容易些,而投资多,折旧也会多一些,

因此现金成本可能下降到4.581万元左右,

差不多就是致密料不含税售价。

总之到4月份,

多晶硅价格已经杀到通威、大全、协鑫的完全成本了,新特差不多到现金成本了。

精彩讨论

看不懂想不出做不到04-02 07:50

通威去年下半年应该成本高,电价涨了,用电量涨了,利用率还下去了。Q4多晶硅可能是亏钱的。

大衰神BC04-03 13:59

协鑫颗粒硅生产成本追低,完全成本大家差不多,如果颗粒硅质量追上棒状硅,协鑫独赢。通威目前棒状硅成本最低,产量最大,上下游布局最广,银行支持最多,如果光伏转暖,利润最多,潜在风险电价上涨后成本是否还最低,多晶硅亏损的话,产量越大亏损越大,上下游都亏损的话巨亏,银行现在支持多,一旦反转,债务危机,好坏双刃剑。大全棒状硅成本第二,无负债,最单纯。新特成本最高,已到现金成本,看是否能降成本,电站项目能补充现金流,现金充足,不过减去负债不剩多少,目前市净率最低。总之各有千秋,我持有3.5%协鑫,赌颗粒硅一统天下。

全部讨论

协鑫的研发费用估计有问题,太高了

50万吨的颗粒硅产能去分担50亿的费用,每公斤颗粒硅分摊10块钱。颗粒硅相对棒状硅的成本优势每公斤也不过10~15块钱,基本全部被费用吃掉了,不扩大颗粒硅规模减少单位费用摊销,协鑫几乎不可能在价格战中胜出。

协鑫光科研费用+行政费用一年就要用去40亿。要么把颗粒硅的生产成本摊销到费用了,要么企业管理有问题,要正视问题。

通威去年下半年应该成本高,电价涨了,用电量涨了,利用率还下去了。Q4多晶硅可能是亏钱的。

04-21 05:09

这里面对大全的4.6万理解有问题,人家说得很清楚,这是单位完全成本,即已包含折旧+三费+运费。
协鑫生产成本3.5左右,加上三费每顿1万左右,完全成本与大全相当,而颗粒硅售价比棒状硅便宜0.5,所以现在每顿亏的更多。

还得考虑应收的坏账问题,硅片企业的回款是否及时的问题。现在硅片企业普遍现金状况不太好。隆基除外。

04-03 13:44

四大多晶硅企业,哪个更值得投资?

04-03 08:10

除了这四家龙头,其它企业成本更高吧,有没有可能产能退出?

04-03 11:40

协鑫研发费用最多,你竟然不考虑科技提升降本提质的属性,那么是不是华为就该是中国最傻逼的公司啊?

04-01 13:31

总算都快嗝屁了,为啥还没听到很多光伏企业破产的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