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有必要这么大幅度提价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2回复:109喜欢:31
$东阿阿胶(SZ000423)$ 东阿阿胶一直是我跟踪的一个公司。阿胶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方子,在《本草纲目》上也有记载,属于国粹般的独特产品。长期以来,东阿阿胶以阿胶原产地——东阿县为品牌标识,保证阿胶产品的纯正质量,逐步成为阿胶行业的第一品牌。

东阿阿胶在请了劳特劳做战略咨询以后,对发展战略和自身定位有了清晰很多的认识。公司将古代医书对阿胶的赞誉和古代阿胶的价格引申到现在,提出了“价值回归”的说法,为旗下产品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远景和目标。公司以“价值回归”为旗号,以驴皮涨价为理由,在原有品牌力的保证下,通过持续的提价,引领着行业价格标杆。公司通过提价不扩产的策略,把中低端市场空间让给其它企业,共同做大做强行业蛋糕,同时,行业容量的增大也会带动上游养驴产业的扩张,从而不断缓解驴皮的瓶颈。客观地说,劳特劳给东阿阿胶制定的战略规划是很高明的。

可以简单地把东阿阿胶的提价行为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6年-2010年,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至今。2011年,公司一次性提价60%,这是一个分水岭。2011年以前的提价,公司的销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虽然销量有所下降)。而2011年以后的提价,则让控货成为一种常态。

首先,需要肯定,上一段中论述的公司长期战略是很正确的,长期来说,涨价比放量好,做大蛋糕,解决驴皮瓶颈。但公司在执行长期发展战略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任何产品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都必须保证一定的产品数量(注意是打造品牌过程中)。只有足够的产品数量,才能让公司的产品与客户拥有足够的接触面,不至于被边缘化。

如果读者同意这个品牌逻辑的话,那么很容易理解:提价是必要的,但首先要保证公司的出货量。我认为,公司最好的提价速度是维持在行业增速。举例来说,假设阿胶行业的消费量自然增长了15%,东阿阿胶就顺势提价个15%,公司的销量不怎么受损或受损很小。如此一来,公司始终在行业内占据足够多的销售份额,同时维持了“阿胶第一价”的地位,未来必定坐享行业成长的成果。但2011年以后公司的提价策略更像是冲着短期盈利目标而做出的错误决策。说的通俗点就是:阿胶有必要这么大幅度提价吗???

这里要澄清两个错误的观念。1.公司不断提价是为了把阿胶产品做成奢侈品。对于这种说法,我只提一句:难道公司小幅提价就不能把阿胶做成奢侈品了吗?这种说法显然是忽略了目标和手段的区别。我在之前已经承认了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极其正确的。 2.公司不断提价是为了更多的让利给上游产业,解决驴皮资源的瓶颈。这种说法也是明显错误的。首先,回顾一下现状,驴皮价格是暴涨,但没有听说任何地方阿胶供不应求的消息,也就是说,在需求层面,驴皮(包括假的)在涨价的条件下是可以满足现有行业需求的。秦玉峰说要解决驴皮困局,其实不是解决行业的困局,是解决东阿阿胶自身毛利率下降的困局。(不同意的可以反驳我,如果驴皮不够的话,对应的阿胶也不够,那应该是供不应求,进而再价格暴涨)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个叫需求弹性的名词。当需求弹性低于1时,涨价带来的收入增量大于失去客户的收入损失;当需求弹性大于1是,涨价带来的收入增量抵不上失去客户的收入损失。从表面上来看,阿胶在提了那么多价以后,仍然处于需求弹性低于1的阶段。但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个普通商品而言,需求弹性为1的点,大概是处于需求曲线的中段附近,阿胶10年价格提了10多倍了,说这个价格还处于需求曲线前半段,你信吗?另外稍微用点常识来判断,有哪个奢侈品敢这么提价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其实,茅台和房价已经给了我们启示。当一个产品持续提价,让提价变成了一种常态以后,它就具有了金融属性,越来越多的货会被当成等价物(类似货币)被储存起来,离开流通领域。看起来销量是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是透支未来的需求(等到库存挤压到一定的阶段,价格再也涨不动了,库存就会一次性的倾斜到市场上,击垮整个市场)。渠道库存反映在经营层面,那就是控货的频率会越来越高,控货时间会越来越长。

还记得茅台笑话吗?

“茅台有一项了不起的特质,那就是极高的毛利率,90%以上;极高的净利率,50%以上。 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如果你想炒茅台股票,你买100亿的茅台酒(你可以倒入大海),茅台公司获得50%的净利率为50亿,茅台市盈率现在是23倍,那么公司市值就增加了50*23=1150亿>1000亿。奇迹出现了。作为茅台的股东,你发现你每喝掉1瓶茅台,公司股价就增长了超过10瓶茅台的市值。你喝得越多,你赚的越多。喝1瓶,股票赚10瓶,喝100亿,股票赚1000亿,喝1000亿,股票赚10000亿。”

东阿阿胶也是一样。63%的毛利率,30%的净利率。公司主营收入30亿,假设提价10%,多赚3亿(不考虑驴皮因素),市盈率15倍,市值上涨45亿。假如我是股东,我从45亿里面拿出3个亿来补贴给经销商,让他们按原价销售,这样就不损失客户了,我还能净赚42亿;假设提价60%,多赚18亿,市值上涨270亿,仍旧拿出18亿来补贴给经销商,我净赚252亿。

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东阿阿胶和茅台的最终结局(透支市场需求-停滞-修复)是不是会有什么不同了。

PS:个人表示对老秦很失望,老秦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国企旧式官僚的窠臼,为何就接受不了行业的自然波动规律呢?基于上述理由,个人从即日起将不再对东阿阿胶进行跟踪。

只争朝夕
2014年9月19日

全部讨论

2014-10-22 00:31

我说得不够清楚还是你理解力有问题咋的?凡是搞资源垄断打价格战的都是低端的竞争,别人大可通过创新手段绕开你的垄断。我不需要搞个新配方阿胶出来,我就干脆宣传牛皮胶的功效或者做非阿胶类补血补品就可以突破你所谓的“驴皮垄断”。

反正补血补品这东西也不是不可替代的,只要效果好,价格合适,做什么不能做起来?(还记得当年流行的中华鳖精么?刻意强调中华鳖的稀缺,结果自己把自己搞死了)

PS:那个什么“价值投资穿越牛熊”和“杭州孙悟空”已经把我拉黑了,所以我只能直接回了。脑残粉就是那么可笑。

2014-10-21 17:38

请教一下,阿娇的驴皮成本占比是多少啊?

$东阿阿胶(SZ000423)$ $伊利股份(SH600887)$ $格力电器(SZ000651)$ $苏宁云商(SZ002024)$ 看来有必要专门说一下变化趋势的问题:很多人总喜欢说:某某行业是可持续性的,某某公司的优势地位不容动摇,某某公司未来多半会垮。首先,我得承认,你们说的都是事实,只是你们压根就没搞懂投资股票投资的是什么。投资股票投资的是变化的趋势,股价是由人们对于这个公司的未来预期决定的。所以,投资者一定需要辩证地去看待趋势的变化。
说几个极端的例子。苏宁很多人都觉得它要倒了,我也觉得它可能竞争不过京东,但这并不妨碍它的股价上涨。如果股价长期停留在四块附近,那意味着市场觉得它转型毫无希望,只剩下净资产的钱;反之,如果它做出一些让市场觉得能增大它获胜的概率的事情,它的股价就会上涨(净资产价值+转型成功溢价)。这也是@价值at风险 投资苏宁云商的理由,垃圾公司变成不那么垃圾的公司也照样可以赚钱嘛。
我之前批判过的几个公司——格力、伊利、阿胶——都是这种情况。白马公司也很可能让你赔钱。
我从不否认格力在空调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认为未来也大概率会保持下去。格力的品牌形象远高于美的海尔,这方面的优势将会长久的保持下去;而我本人指出的是格力的渠道优势正在减弱,说白了,就是格力仍然会领先,但和美的的差距在缩小。
我也承认蒙牛和伊利在行业中的优势在未来会大概率保持。但优势有多大,变大还是变小呢?举例来说:CR2=80%是优势地位,CR2=40%也是优势地位,(都是优势地位吧?)但请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市场份额可是差了一倍哦。这就是未来蒙牛和伊利面临的问题。
阿胶也是一样。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阿胶当然会更多了。这个傻子都知道。但这是从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趋势来看的。假设现在已经大幅度透支了未来3-4年的需求了,那么未来五年的总需求是会增长啊,只是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是某一年突然大幅度下降40%,然后再逐年10%的恢复增长四年哦。我想我说的够清楚了吧,该评论不针对任何人,只做普及性宣传,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人到我的文章里再回复开头那几句话来挑战我的智商了。

2014-10-20 23:39

问题是人家就是按你的方法来操纵股票的,现货市场扫货囤积,作报表,涨市值,完爆

2014-10-20 17:52

N年前,据说是提价,提利润
的确有点茅台第二的味道

看到今年的三季报以后,可以相信大部分人应该知道提价是不可持续的了吧,也从侧面证明了秦玉峰真的不懂得经营,只知道用提价去确保短期业绩。

2014-09-22 23:27

从生意这个角度看,茅台比不上东阿阿胶。现在说茅台当初提价,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茅台的例子跟阿胶比较不一样。
茅台当初市场供不应求,出厂价619,市场能卖到2000多,所以涨价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公司获利本质未变,股价变化是增长变缓,市场预期估值改变。
对于阿胶,未见其市场供不应求,涨价逻辑是成本推动型?(有球友称是成本骟动型)不同于茅台的需求拉动型,自然会因价格提高而减少消费量,况且茅台是独家,阿胶还是相对有竟品的。。劳特劳做战略咨询不知是否预算过涨价后的需求临界点在哪?

另外茅台笑话,只是理论,现实无法持续操作。股价愈来愈高,卖掉的股份,买回成本愈来愈高。除非是打算高位全部套现的财务投资者,如酒鬼。
另外老秦近日力推养驴产业,个人感觉老秦的种种作为是有配套的,只是不太了解其是在为整个产业打基础(比较像个商会理事长在做的事),还是打算拢断未来的驴皮供应?

2014-09-20 08:34

按您的逻辑,PE高于净利润率倒数的公司股东都应该去买公司产品然后毁掉,这样公司股东利益就永续增长了喽。如是悖论,那净利润率越高的公司,PE就该越低吧

楼主不愧是研究员,主题明确,条理清晰。但按楼主举例的逻辑,市场这么简单的话,只要不是亏损的市盈率大于1倍的股票的收益都是放大的,越买产品股票就赚的越多,茅台和低利润的产品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这种例子是没用的。还有一点,如果按楼主的想法老秦是旧官僚,按正常理解,旧官僚就是因循守旧,不敢创新,老秦干嘛不按市场自然规律增长非要打破常规,快速提价这种做法看来很激进啊,在很多人眼里是要找死的节奏,看来要么老秦是猪,要么老秦是勇于创新的新式官员,或者老秦在布大局?刚才楼主说的金融属性很有道理,猜想一下,老秦的想法是不是阿胶块做奢侈品用于收藏(信托基金),小分子作为高档保健品,,桃花姬作为低端保健食品,复方阿胶浆作为中低端药品保持用户接触,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云霄的文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说明了老秦的战略还有很多咱们看不懂的地方,现在个人认为阿胶并不是提价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