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_123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0喜欢:2
转一段话:在汇率机制里一个很明显的逻辑是,当一个经济体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急速发展,汇率自然升值,货币当局又抑制利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成长,则投资回报率一路走好,则资本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但经济增长衰退,资产价格奇高无比,在贸易倾压中缩小顺差,甚至变成逆差,强行维持汇率来获得资本项目的顺差,外来资本进入债务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长久必崩盘。而债权方可借助于汇率的致命扭曲,摧毁该国家后置换整个经济的控股权。我相信华尔街是明白的,中国人似乎也都不笨

热门回复

2019-12-19 10:18

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情况大家都看到了,GDP整体增速依然处于下滑过程中,经济下滑本身没啥,麻烦的是债务,过去很多公司在屡次释放流动性的大背景下快速扩张投资了很多没有现金流回报或者试图通过烧钱实现快速占领市场的公司才是麻烦,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的市场还会不断爆出雷声,这对于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只是麻烦之一,而且这个麻烦是通过专业能力能够相对避免的。对于股票市场投资者最最麻烦的是我们目前经济处于“类滞胀阶段”,为什么用“类滞胀阶段”,因为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膨胀率的实质是衡量货币购买力,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只不过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这一指标设计的初衷是统计上的可行性,时至今日,特别是凯恩斯的干预主义在二战后盛行,CPI早已失去原本的意义,而成为政府所谓的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以上经济现象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股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股票是高估的!记住是绝大多数股票都是高估的,高估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所处的类滞胀环境。投资是一项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竞技活动——看梁宏就是否深入研究公司怼云蒙有感网页链接,一文写道“毫无疑问,我们目前的经济处于类滞胀阶段,之所以用类滞胀是因为我们的CPI的构成使得我们看到的CPI数据并不高,但这绝非真实的经济情况。真实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将房地产价格和房租等等依据实际权重统计进CPI指标。目前的CPI统计指标的好处在哪里呢?他可以使得我们整个社会的存贷款利率低于实际水平,从而使整体经济受到保护进而不会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硬着陆、大萧条,其代价则是全民买单。也就是说如果以真实的通货膨胀率背后的银行存款利率来补偿储户,我们今天在股票市场上看到的市盈率可以类比美股1968-1982的滞胀时期,这个阶段市场整体的PE经常而且屡次处于10倍以下(详见上文)。
美股在1982年保罗沃尔克解决通胀之后,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其经济背景是市场出清,我们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虽然保证了不发生系统性经济风险,但市场远未出清,我们所谓的宏观去杠杆也是希望能出清市场,但既然不能承受短期剧痛,慢刀子割肉在所难免。(事实上,我在这篇文章评论处和某位投资者的争论则更有意义,其意义在于市场上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被所谓的学究派经济学家骗了,这也是我们读书学习的终极目标——即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
在美国1968-1982年滞胀背景下,出现了1971-1973年美股的漂亮50走势,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今天在市场上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大牛股现象类似。”我曾经在《我是如何错失贵州茅台、五粮液这两只大牛股的——心理历程及反思》一文中写道“为了保证经济增长不出现断崖式或大幅下挫,一方面央行释放流动性希望这些释放的流动性能够进入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维持甚至加大财政支出。在这个背景下,央行虽然有能力释放流动性,但却没有能力决定流动性方向,新释放的流动性进不了房地产,也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动力,但却引发了通货膨胀预期,于是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涪陵榨菜、海天味业等一批消费题材的股票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但这个逻辑是我事后诸葛亮的总结,我当时是没有能力做出以上判断的。”
写到这,忍不住说一句,市场上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看懂我以上在说什么的!

2019-12-19 10:16

另外,我不太赞同你说的利率周期论,利率的变化是很快的,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背景下。理由很简单,全球货币超发兼资产泡沫。不过,目前也没啥好办法,只能这样,我找到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再回复你(如果电脑还有备份的话[卖身]

大机构资产全球配置需要,中国的经济体量与外资的配置比例严重不相符, 近几年开始加速流入。  
其他日本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史与我们更像,他早年也是股市管制,广场协议后外资才逐渐进入,加速并助推的泡沫。  泡沫开始前一直做空, 即使现在,日本有价值的公司,外资也配置比较高。  并且逐步掌握了话语权。
台湾的股市也是类似,台积电70%都是外资在持有。三星40%也是外资持有。

2019-12-19 10:31

谢谢回复,还不能完全看懂,学习中。

2019-12-19 10:04

利率的周期是长达十几年的,不考虑这个因素在两国的区别,笼笼统统的进行估值没有意义。

2019-12-19 09:44

成长股的估值当然比较高。中国的GDP增速比较高

2019-12-18 16:46

现在最可怕的是我们的资产价格并不便宜,至少中位数比美股贵不少。外资好像在债权市场的持有规模更大。那股票市场的持有到底是为了什么?

对啊,所以要投入不会被通胀平摊掉的资产

2019-12-19 10:06

你说的没错,如果没有利率因素,我们目前的估值中位数可能在10倍以下。这个问题,我在其他文章中反复讨论过,可惜,一帮喷子,使得我删除了专栏中大部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