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7喜欢:17
越来越觉得大市值的投资门槛比小市值更高。我买过的一些几百亿市值的大企业,长期下来给我的感觉都不好,比如完美、闻泰、沃森、康泰等等,这些都是在各自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但资本市场的长期表现就非常差。产品是做出来了,市场也拓展开了,但就是不挣钱,或者挣得是假钱,这个季度挣了,下季度又还回去了。追根溯源,主要还是大企业病,过去市场好的时候,粗犷式发展,攻城略地越做越大;市场低迷时,天花板渐行渐近,精细化管理就跟不上了,或者本意就是不太想弄了,体外投资一些新业务寻求出路,上市公司就变成套现平台,关键是公司资产规模确实也随着业务的拓展越长越胖,各种乱七八糟的资产随便偷个鸡,在报表层面也看不出来,然后隔几年来一波减值销账。
就这种情况,不说非常普遍吧,肯定也不少见。很多人说买龙头,买优秀的大企业,日日安眠,真的睡得着吗?账上一堆种类繁杂的资产,说不准哪天就少了几千万,对企业整体又没啥影响,会有人去关心吗?确实也有很多业绩年年增长市值越做越大的,但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资产负债的同步膨胀,对于中小投资人而言,分析这种企业的难度是变小了还是变大了?如果变大了,为什么还能安眠?
就算大股东实控人良心发现,没有任何道德风险,但也架不住管理能力的局限性,或者是市场天花板的客观阻碍,以及越来越激烈的乱纪元格局,带来与日俱增的经营风险。所以投资大企业真的就是一劳永逸,能够指望他们的业绩永远上升上涨?
依我看,在大企业里面挑出那些资产报表透明的、管理层靠谱的、业务发展趋势非常明朗的、而且股价还合理的,难度不比挑小企业低。
小企业反而好挑,挑那种没什么有息负债,资产端都是流动性资产(最好是类现金的),业务简单,在细分领域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实控人体外没什么投资的,企业盈利(或者现金流)稳定且静态估值合理的,这些分析难度并不大,主要是因为规模小,所以看看报表就很容易弄懂。至于很多在报表上看不出来的东西,比如管理层靠不靠谱,也用不着去管。小企业主要看业务拓展,拓展好了营收涨了就行,企业治理重要性偏低。另外,就算看错了套住了,也用不着急着割肉,等一个市场风口,股价也能很快回去。说到底就是对没什么研究能力的小散是比较友好的。
反正我以后会尽量少投大企业。

全部讨论

04-28 11:54

有没有可能,他们本来就只是小市值公司,只是吹泡泡吹大了?

感觉你除了知道人家的体量其他的一无所知

深圳新思哲的韩广斌有一个原则,倾向于“50-200亿市值区间的公司”,建议刘总参考下。市值大于50亿基本入了机构视野,小于200亿保留了成长空间,大市值基本是走行业贝塔逻辑。

04-28 12:03

我也發現了,中大市值公司被關注到以後,要耐心等一個熊市,持續跟蹤研究,以確認是個好標的,在熊市覺得值了的位置再分批慢慢買。任何股票都不宜追高,錯過就錯過,沒啥後悔的。錯過的不一定是機會,也可能剛好錯過了一次陷阱。

小企业的研究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啊。必须要分散才能化解收益和风险的矛盾。

04-28 13:06

小企业的标准是多少市值以下合适?50亿?

04-28 12:13

所以个人投资者还是专注于波动比较好,所谓价值交给机构吧,希望今后的机构值得信任。

04-28 14:10

小企业反而好挑,挑那种没什么有息负债,资产端都是流动性资产(最好是类现金的),业务简单,在细分领域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实控人体外没什么投资的,企业盈利(或者现金流)稳定且静态估值合理的,这些分析难度并不大,主要是因为规模小,所以看看报表就很容易弄懂。梁宏李蓓之流大咖说要远离小企业呀。

04-28 12:49

你说的这些垃圾公司,没有一个是行业龙头,都是股价炒起来罢了。

04-28 20:55

你选的都是些什么 三瓜裂枣的 所谓 大市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