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强刺激+经济数据迷雾重重,A股下一步走向何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当下的A股走得非常纠结。

一方面,是市场估值仍处于低位,而政策预期又非常强烈。

我们盘算一下,春节过后,高层推出了多少政策?

产业层面,有新质生产力,带火了A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一大批新兴产业;

有大规模设备更新,让电力设备、家电、新能源车、通用设备、工程机械、交运设备、船舶制造等行业迎来复苏预期;

这个周末,又有新“国九条”和新“退市制度”出台。

前者,新“国九条”,围绕着投资者收益需求,要求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分红比例”,因此带来一批白马股、中特估的集体上涨行情。

后者,新“退市制度”,在2020年的退市标准上进一步突出对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打击力度。

比如新增1年造假、3年及以上连续造假的情形,并新增资金占用、内控非标审计意见、控制权无序争夺等三类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等等。

总之,打击面大幅提升,造假违规的后果变得更严重了。

也因此,造成了今天ST股、低价股、壳资源、微盘股、亏损股等板块集体大跌。

这使得今天的A股很撕裂,一方面是大盘指数上涨,另一方面是千股跌停。

但不管怎么说,这必然是A股改革的趋势所向。

投资者如果想继续在A股生态下生存,就必须逐渐适应这种节奏。

就像美股一样,别看指数天天涨,但实际上大部分个股都是在下跌的,主要是一小部分行业龙头带动了整体行情的走强。

A股必定也会走上这样的路。

政策如此给力,整体估值又不贵,现阶段显然还是投资的合适位置。

但风险又不得不让人担心。

在政策隔三岔五打鸡血的另一边,是4月份几个经济数据的低于预期。

一是CPI、PPI,二是M1、M2,三是出口数据。

先说CPI、PPI。

3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

这个CPI同比涨幅回落幅度,是大于市场预期的。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52个百分点;

非食品中,出行类服务价格回落较多,其中旅游价格涨幅从上月的23.1%回落至6.0%,飞机票价格由上月上涨20.8%转为下降14.7%。

春节过后,食品和交通价格从旺季转入淡季,环比回落可以理解。

但同比也在大幅下降,就只能解读为内需萎靡了。

PPI方面,环比下降0.1%,同样不容乐观。

其实,3月份海外通胀是在升温的,比如金冶炼、铜冶炼价格分别上涨2.2%、1.6%,油价也在上涨。

这个月A股集体炒通胀,是有内在逻辑支撑的。

但PPI仍然环比下跌了,只能解读为我国工业品的产能过剩问题又严重了。

典型就是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以及美国财长耶伦来我国转了一圈,三句不离“产能过剩”。

再说M1、M2。

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8000亿元,主要源于居民、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少增3041、5715亿元;

包括机关团体在内的“其他部门”贷款1-3累计净减少1.4万亿元,或与“过紧日子”有关。

居民贷款减少,显示买房的人在减少;

企业贷款减少,说明企业缺少投资意愿,对前景悲观;

政府相关部门贷款减少,跟地方债务高企有关。

居民、企业、政府的支出都在减少,“去杠杆”风险再次被强化。

最后是出口数据。

出口同样差强人意,按美元计,3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7.5%,既低于预期的-2.1%,也低于2月份的+5.6%。

虽然可以找一些借口,比如去年疫后刚放开,年初出口暴增,带来高基数,以及去年人民币贬值等。

但整体数据仍然是低于预期的。

这个惨淡的出口数据,和半个月前我们分析过的官方与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大幅走强的趋势简直是截然相反。

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们拆分来看,找找原因。

首先,海外需求确实是在回暖的,这个可以找到很多数据来佐证。

比如全球大宗商品的牛市,美国的通胀再上升,我们周边几个亚洲出口国的数据也很亮眼。

越南,今年1-3月出口同比增长17%,其中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

韩国,3月出口超560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芯片出口同比暴涨35%,显示器出口增长16%。

印度,虽然还未公布3月的出口额,但2月印度货物出口同比增长11.8%,3月印度制造业PMI升至59.2,达到3年来新高水平。

巴基斯坦,3月份出口额为25.6亿美元,增幅为8%。

既然海外需求在回暖,周边出口国都在增长,而唯独我国出现了下跌,那原因就很容易理解了。

主要就是“脱钩”的影响。

看数据——

今年1-2月,我国对欧盟、美国的出口分别下降1.3%、上涨5%;

但是今年1-3月,我国对欧盟、美国的出口分别下降5.7%、下降1.3%。

这说明,3月我国对欧美出口大幅下滑,尤其是对美国出口大幅“缩水”了6个百分点。

此前的文章,君临曾分析过,在脱钩时代下,我国代工制造业每年大概有7-8个百分点的份额转移到了东南亚。

看来,这个数据依然有效。

虽然,跨境电商的繁荣、海外工厂投资能挽回一部分损失,但这种转移对国内失业率、内需消费的冲击,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那么,既然出口在走弱,为什么制造业PMI数据却在上升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出口利润率在上升。

要知道,在脱钩影响下,我国下滑的主要是面向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在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制造业出口方面,这几年我国的优势是在不断积累并加强的。

根据1-3月的统计数据,我国出口重点商品中,增速较快的主要有——

船舶,合计出口1328艘,数量增长31.6%,金额9921亿美元,增长了106%。

集成电路,合计出口624亿个,数量增长3.0%,金额37225亿美元,增长了19.7%。

通用机械设备,数量无,但合计出口金额15732亿美元,增长了15.5%。

液晶面板模组,合计出口40018万个,数量增长7.3%,金额6448亿美元,增长了9.6%。

集成电路、液晶面板、船舶这些商品,出口金额增速高于数量增速,显示利润率在明显提升。

通用机械虽然没有数量统计,但应该利润率也是在提升的。

比如工程机械行业,海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

三一重工的海外业务毛利率31%,国内毛利率24%;中联重科海外毛利率32%,国内24%;

浙江鼎力,海外33%,国内21%;杭叉集团,海外26%,国内13%;

柳工,海外27%,国内15%;山推股份,海外24%,国内10%。

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板块——

海天精工,海外39%,国内28%;埃斯顿,海外36%,国内31%。

海外毛利率普遍比国内高6个百分点以上,最高14个点。

这些公司近年的业绩增长,主要动力就来自出口和利润率的提升,尤其是在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地,发展速度很快。

因此,虽然大环境不佳,但增长方向还是很清晰的。

抓住我国产业升级的趋势,在出口需求前景好+利润率有提升空间的板块里找机会,或许将是当下值得重点关注的。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04-16 19:16

国内价格战太厉害,要赶紧大力搞好内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