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国产化,未来已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回复:12喜欢:53

疯了!

来自特斯拉的官宣降价消息彻底点燃市场的热情!

1月3日,特斯拉高调宣布,中国制造Model 3首批新车即将交付,最终售价将降至29.905万元。

消息一出,随即引爆资本市场。当日美股开盘,特斯拉大涨近3%,盘中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和特斯拉概念股也纷纷开启大涨行情。

其实,在财报超预期、上海工厂交付等消息助推下,特斯拉在12月已经上演逼空行情,股价迭创新高,空头们被打得找不着北。

马斯克迫不及待地@血亏的绿光掌门人大卫·埃因霍恩,送上"亲切"问候,钢铁侠没隔夜仇的概念。

打脸要趁热,幸灾乐祸必须滴。

这并不是双方首次交锋,去年自爆出私有化后,马斯克就与华尔街交恶,他叫嚣要打爆空头,还给埃因霍恩寄内裤,辣瞎眼睛。

马斯克的乖张惹怒华尔街,连巴菲特都直言不喜欢这满嘴跑火车的货,华尔街做空了价值13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埃因霍恩更大肆渲染:

特斯拉再次处于崩溃的边缘。”

特斯拉也的确很给力:产能不足,高管离职、现金枯竭、SEC指控……

在股价暴跌的日子里,空头们弹冠相庆,马斯克终日以泪洗面,如今否极泰来,自然要痛打落水狗。

当然,大佬们撕逼看看就好。

面对特斯拉国产化后,堪比当年"苹果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我们更应该关注谁能独领风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1

马斯克的春风得意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是Q3财报,特斯拉打了个翻身仗,结束前两季度的持续亏损状态,实现盈利1.43亿美元,营运成本创新低的同时,交付新车数量创新高,达到9.7万辆。

接着,马斯克寄予厚望的上海工厂也捷报频传,首批Model 3已交付客户,并将在1月大规模量产,比预计时间大幅提前。

产能魔咒破除在即。

紧跟着,为帮助特斯拉提速,中资银行将提供百亿贷款,且国产Model 3还能享受免征购置税,2.475万元的补贴优惠。

如此力度的扶持,国家的态度很坚决:

放开竞争,倒逼新能源汽车发展,让国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起来。

君不见父爱主义下,国内几大车企彻底沦陷,能凭本事躺赢,绝不自主研发,没脸没皮到当买办都被外资合作伙伴讥讽。

新能源汽车兴起后,国内厂家又固态萌发,大都想着骗补贴,蒙混过关,长此以往又是昨日重现,这才放特斯拉这条鲶鱼进来。

再看欧美方面,也是暖风频吹。

按照美国2017年的补贴政策,特斯拉在18年Q3已达到20万辆的上限,补贴减半后,2020年将不能享受补贴,特斯拉不得不降价对冲。

新的草案,补贴退坡门槛将提高到60万辆,补贴金额改为7000美元/辆,特斯拉至少2020年都能享受满额补贴。

从销量看,就是为特斯拉量身打造。

长年被德日车企按着摩擦,美国如此操作再正常不过,翻身可全靠特斯拉

德国两手抓,更是时刻保持警惕性。

11月17日,德国将原定于2020年底结束的补贴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补贴标准还将提高50%。

同样提高补贴预算的还有法国等。

在这场赛道之争中,谁也不愿被轻易落下。

各国都在加码提速,我们自然不会头铁到继续退坡。

拼补贴,who怕who?

11月22日,财政部提前发放313亿补贴,毕竟国内车企三季度太惨,先奶一口。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的《规划》中,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相比原来提高5个百分点,对行业构成长期利好。

12月27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时隔5年,财政部再次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年度工作会议,意味着补贴政策不仅不会在2020年结束,标准也有望提高。

如此多的利好集中出台,新能源车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国内产业链的火爆自不必提,特斯拉作为行业龙头,暴涨更是理所当然。

在此过程中,马斯克为做大行业蛋糕也是不遗余力。

2

11月22日,特斯拉正式发布旗下首款电动皮卡车型—Cybertruck

说起来,马斯克也忒坏。

为蹭热点,他现场播放了一段F-150和Cybertruck“拔河角力”的视频,画面中两台车同时启动并加足马力,结果F-150被Cybertruck拖拽到轮下打滑冒烟。

福特猛禽F150可不简单,18款马力能达到456匹,卓越的性能甩同级别车型几条街,盘踞美国销量榜36年之久,年销量接近100万台,堪称美国人心中的神车。

可这款神车现在却被特斯拉干翻了。

在福特反击后,马斯克直言不服就干,可以开直播。

马斯克手撕福特就是想证明,新能源车远比想象中强,击败传统汽车只是时间问题,倒逼车企巨头们入坑,共同把蛋糕做大。

马斯克甚至计划为Cybertruck配置火焰喷射器,NB到原地爆炸。

吃瓜群众们纷纷唱征服。

Cybertruck开放预定仅24小时,订单就达到14.6万辆,按3.99~6.99万美元的售价算,总价值近百亿美元。

吸金能力炸裂,远非贾会计的PPT造车可比。

福特也并非冥顽不灵的主,同样在11月,福特发布其首款纯电动SUV——Mustang Mach-E,宣布开启电气化新时代。

当福特CEO向特斯拉发出挑战时,马斯克不仅没回怼,反而表示很高兴与福特共同做大新能源车行业。

实际上,福特也是最后入坑的,各大车企早已进军新能源车行业。

2018年3月,宝马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平台,现已交付超50万辆电动车,计划在2021年全球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

2018年9月,奔驰发布其首款纯电动汽车EQC,并于今年11月8日在中国上市。

通用汽车CEO玛丽·巴拉表示,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应该是电动汽车,未来将致力于发展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

沃尔沃CEO塞缪尔森更是雄心勃勃,到2025年,沃尔沃一半的全球销量应为电动车。

所有汽车巨头都已挤上这条赛道,可马斯克并不担忧,甚至有点兴奋,这就是作为引领者的底气。

在华尔街,特斯拉是最具争议的公司。

根据FactSet数据显示,机构预估的特斯拉最高价为949美元,最低价为160美元,估值差高达6倍,是美股中最大的。

关键就在于公众对特斯拉的定位:

新时代的iPhone Or 汽车制造商。

3

马斯克和乔布斯都属于技术控,在细节上追求极致,对工艺、设计和品质的痴迷使他们创造了跨越时代的颠覆性产品。

iPhone引领了手机革命,成功击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王者,成为世界手机行业霸主,市值上万亿美元的巨无霸。

照理类推,如果特斯拉能复制iPhone的道路,一句横推,760亿美元的市值还高吗?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在路径依赖下,传统汽车厂商不可能革自己的命,完全倒向电动汽车,特斯拉另起灶炉,却能摆脱汽车厂商在供应链、工艺流程、企业标准等方面的束缚。

与很多汽车厂商高管眼中“供富人玩的big toy”不同,特斯拉已达到现有汽车工业认为理所当然的效率和质量。

特斯拉与传统车企的区别不在硬件,正如iPhone的核心在于其生态系统,特斯拉同样如此。

马斯克格局很大,所有的关键技术全部自研,构建了与苹果类似的封闭生态系统。

借助自己的Model系列、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和AI芯片,特斯拉已完成制造、系统、算法的全方位布局。

特斯拉独步全球的电池管理系统暂且不说,我们讲讲其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无人驾驶,这点从技术上尚无法达到,目前国内很多厂商的自动驾驶在L2级别,包括自动跟车、自动泊车等。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包括AP和FSD,AP能达到完美的L2级别,FSD全自动驾驶仍在持续开发和更新中,但功能已相当强大。

在不需要人干预的情况下,特斯拉能实现自动变道,识别红绿灯和路牌交通标识,智能召唤等,已经达到很多老司机的水平。

满满的科技感与传统车企的“硬核”形成鲜明对比,在汽车电动化的将来,传统车企很难追上特斯拉的步伐。

从销量上,可得到直观体现。

传统汽车自不必说,全球都已进入寒冬。

就电动汽车来讲,我国自6月26日补贴退坡后,出现断崖式下跌,7月-10月电动车总销量32万,同比下跌27.93%。

11月,比亚迪共销售1.12万辆电动汽车,同比下滑62.7%,北汽新能源下滑62.6%,江淮汽车下滑66.45%。

断了奶,啥也不好使。

放眼全球,11月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6%。

特斯拉却供不应求,Q3的交付量创新高,达到9.7万辆,Q4再超预期,达到11.2万辆。

冰火两重天,找谁说理去。

即使与燃油车比,美国市场销售的宝马2-5系捆绑着上也不及Model 3,更别说奔驰、奥迪。

在豪车市场,BBA已被全面碾压。

更吓人还是单车毛利,特斯拉Q3财报显示,其单车利润率上涨至22.8%,一辆Model 3利润超5万元,要知道以利润控制著称的福特,均车利润也只有2669美元。

当然特斯拉苹果相比,硬伤在于体量太小。

特斯拉2019年的营收不会超过250亿美元,相当于苹果2011年时的水平 ,在产业链上仍力有不逮。

可投资时,格局要放大点。

苹果的iPhone系列手机面世后,营收从当年的267亿美元飙升至2018年的2656亿美元,7年10倍,这才带动苹果产业链的崛起。

汽车行业是数十万亿的市场,丰田、大众等同样是营收2000亿+美元的巨无霸,特斯拉2019年的交付量为36.72万辆,与大众、丰田等超千万的销量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特斯拉的产品力,特斯拉只要不犯错,成长为行业巨头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提升销量将是特斯拉的重中之重,毕竟百万级销量车企所拥有的供应链话语权是十万级车企拍马也不及的。

特斯拉现在已走在正确的路上。

从其布局看,Model 3对标轿车,Cybertruck对标皮卡,Model Y则对标SUV。

Cybertruck已讲过,Model Y同样NB。

Model Y是使用全新平台生产的一款紧凑型SUV,马斯克对其期望甚高,表示Model Y将掀起“制造业革命”。

无SUV,不汽车。

全球范围来看,中型SUV都是BBA最赚钱的车型,我国人民对SUV的偏爱更是有增无减,我国民企甚至靠着哈弗、宝骏、传祺等自主品牌与合资车斗了个旗鼓相当。

根据马斯克在2018年财报会议上所说,中型SUV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车型,Model Y的市场需求将比Model 3高50%~100%。销量将达到50万~100万。

当特斯拉销量数百万时,产业链将真正崛起。

目前而言,仅上海工厂本地化也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政府如此卖力支持特斯拉,不是没条件,马斯克自然要投桃报李。

根据特斯拉上海工厂制造总监宋钢所说,目前零部件本地化率为30%,计划到2020年7月提升至70%-80%,年底实现完全国产化替代。

再从产能看,上海工厂周产能已达3000辆,2020年预计产量15万辆,产值规模450亿,为产业链带来巨大的销售增长红利。

接下来肉戏登场,谁能分享这场饕鬄盛宴。

4

汽车对性能和安全要求非常高,特斯拉的三电多亲自联合研发,外部供应商很难进入,可这部分又是价值量最高的。

根据Model 3的成本占比,三电、汽车电子和车身分别为5:3:2,电池又占到38%,是重中之重。

特斯拉的电池由松下独供,两者相互成就。

别看松下在世界上到处设厂,可这货的供应商却一点不国际化,主要以日系为主,非常封闭,并没有给国内厂商留下多少机会。

松下背靠住友集团,所有供应商均是独占格局。

正极材料选择NCA,由住友金属独供;

负极的人造石墨由日立化成独供,天然石墨以日立化成贝特瑞为主;

电解液宇部化学占58%,三菱化学占34%;

隔膜80%由住友化学旭化成供应,恩捷股份有部分提供。

可以看到,国内能从松下打入特斯拉供应链的主力厂商只有贝特瑞,能把日本征服也说明公司的确NB。

贝特瑞是世界负极材料龙头,可前些年业绩并没有因新能源汽车而爆发,2017年营收增加主要是正极打入宁德时代

2016年-2019年Q3负极营收分别为12.9亿、15.1亿、23.57亿、23.35亿,今年负极30多亿无悬念。

增量主要来自特斯拉产能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Q4营收占比较大,2017年Q4占到全年的37.5%,今年干到50亿营收,7亿净利润问题不大。

从公司负极客户看,松下8.27亿,三星4.2亿,LG1.7亿,国际巨头们均被征服。

特别NB的是这两年贝特瑞已经把日立化成干趴下,松下70~80%的负极已由贝特瑞提供,在三星能占到60~70%,IG的负极也有30%是贝特瑞提供。

特斯拉选择LG,贝特瑞表示毫无压力。

贝特瑞作为最核心的特斯拉产业链标的无悬念,可惜在新三板上市,并不受资本市场重视,券商研报都不提。

目前特斯拉、三星等都在加大产能布局,贝特瑞接下来两三年成长为营收100亿+,净利润12亿+的企业问题不大。

贝特瑞今年虽然股价已暴涨7倍,但市值才158亿,对比璞泰来379亿的市值,仍严重低估,更别说特斯拉的BUFF加成。

在新三板买不到也没关系,贝特瑞的母公司中国宝安持有其75.49%的股份,成为幕后最大的赢家,加上举牌近期也是热度不减。

恩捷股份在隔膜界的地位无需赘言。

借助湿法技术路线的确立,恩捷已成为国内隔膜龙头,把干法路线的星源材质打得找不着北,选择决定命运没毛病。

恩捷的综合良品率78%,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这从公司的供应商可以看出。

国内独霸市场,国外三星、松下在中国都只有恩捷一家供应商,LG有两家,干法为星源材质,湿法为恩捷。

恩捷2019年8月收购苏州捷力,加码消费电池领域,在国内市占率超过40%,寡头地位稳固。

新能源不倒,恩捷不倒,有没有特斯拉都是最核心标的。

电池这块另外的机会则是LG产业链。

LG产业链涵盖了国内主要的材料厂商,正极的当升科技、杉杉股份,负极的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隔膜的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电解液的新宙邦、天赐材料。

星源材质和新宙邦配套LG业务的占比较高,星源材质占到LG隔膜32%的市占率,新宙邦占到LG电解液的19%,间接受益较大。

总体说来,LG产业链对各企业雨露均沾,但后续更多还要靠企业自己亮肌肉。

锂电设备方面,先导智能和特斯拉在2018年与特斯拉签订了4300万的订单,正式进入特斯拉全球配套体系。

可略无语的是就没有然后了,不过也能体现公司锂电设备龙头的实力,保留想象空间,保不准大单就再次砸到头上。

另一主线是整车零部件的国产化。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旭升股份,作为轻量化趋势的受益者,为特斯拉供应电机壳体、变速箱箱体、电池组外壳等产品。

自2013年与特斯拉合作后,公司驶入快车道,对特斯拉的营收占比约60%,可遗憾的是公司并没有继续实现突破,对Model 3的价值量略低。

随着特斯拉调整产品结构,Model S和Model X部分车型停产,公司的业绩从2018年Q4开始下滑。

这表明旭升的产品竞争力并没有那么强。

在高度依赖特斯拉的情况下,充满不确定性。

这也是公司股价低迷的原因。

好在旭升已与特斯拉上海工厂前期合作,同等条件下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中的散热器、电机壳体等产品将由公司独家供应。

在瞄定价值后,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三花智控是全球制冷元器件龙头,主营业务集中在家电领域,在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等产品上全球领先,属于优质白马股。

从18年开始三花原有业务增长乏力,汽车汽车零部件业务成为公司的新引擎,凭借绝对领先的汽车膨胀阀产品,已打入欧美主流电动车企供应体系。

目前,公司独家供应Model 3的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热管理零部件产品,单车价值约2000元,且有望从单件向总成拓展。

Model 3国产化能加速增厚公司业绩,确定性高。

拓普集团同样是汽车轻量化的受益者,国内汽车NVH(减震器+隔音器)龙头。

2016年8月,拓普签约特斯拉,成为其铝合金底盘结构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单车价值从不足千元有望干到5000元以上。

投资逻辑与旭升股份类似,但旭升属于业绩修复,拓普属于业绩增厚,更受益Model 3国产化。

世运电路是PCB企业,以刚性板为主,汽车电子占比不断提高。

世运是特斯拉产业链硬核标的,现已实现对特斯拉收入1.8亿元,是特斯拉PCB板的主力供应商,占其市场份额的18%。

公司目前积极扩产,随着Model 3国产化,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世运营收规模仅20亿+,业绩爆发的可能更大,叠加其科技属性,值得重点关注。

这是有望成为产业链灵魂的存在。

相对价值较高的还有联创电子、均胜电子、安洁科技、蓝思科技等, 也值得关注,可遗憾的是体量较大,弹性不足。

天汽模、文灿股份属于炒剩饭,抽搐式行情。

威唐工业、东睦股份是新鲜货,特别是威唐工业,盘靓条顺,游资超喜欢的对象,类似于5G的东方通信,市场情绪的产物。

5

特斯拉产业链,很多投资者并没有引起重视。

君临再次强调,特斯拉是对标iPhone的存在,在行业颠覆性、产品认可度、产业链长度及广度等方面均不亚于甚至优于苹果。

从汽车电动化的趋势看,特斯拉将来不说横推所有传统汽车巨头,跻身其中只是时间问题。

当特斯拉销量达到数百上千万辆,营收达到数千亿美元时,对供应链的影响将改天换地,复制甚至超越苹果产业链并不是不可能。

这是能诞生千亿市值公司的黄金赛道。

对国内电动车企来讲,特斯拉可能不是鲢鱼,而是条鳄鱼。

特别是降价后,国内新能源生态将迎来剧变,行业洗牌将加速,绝大部分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死掉,能剩下的只有有限几个巨头。

蔚来、威马、比亚迪等能否真正站起来就在当下。

可这盘棋本质上也是国家在推动。

特斯拉的量起来后,将带动产业链扩张,通过规模化平摊成本后,将供应链成本压到其他国家难以进入的水平,建立我们特有的优势。

这正是我们惯用的取胜之道。

风物长宜放眼量,格局更大点。

新的篇章才刚开启,未来有无限可能。

投资充满着风险,我们不能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

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关注“君临”获取。

如果您对我们的上市公司研究有好的意见、建议或者需求,欢迎添加微信沟通交流:

瀚如|君临(ID:junlintouyan)---君临与您的沟通桥梁

作者:君临团队.

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

@今日话题

$贝特瑞(OC835185)$ $恩捷股份(SZ002812)$ $旭升股份(SH603305)$

全部讨论

2020-01-07 10:37

逻辑全都对,股价已到位。还得低迷时,上车不排队。

2020-01-07 11:41

请问中国的特斯拉是谁?

2020-02-13 23:01

推的几个票全是高位的

2020-02-10 14:56

优秀

2020-02-08 18:36

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今年的最大风口,可以买点平安新能车ETF(515700),10号就上市了

2020-02-01 11:08

重点?

2020-01-08 06:20

车用继电器,宏发股份。

2020-01-07 15:30

2020-01-07 15:20

充电桩也应该引起注意

2020-01-07 12:21

没有宁德时代的事?